西藏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

2016-03-27 20:36:21张海芳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拉萨850000
中国种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切块块茎种薯

张海芳(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拉萨850000)



西藏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

张海芳
(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拉萨850000)

西藏海拔平均在4000m以上,湿度偏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质多为沙质土,钾元素含量丰富,具有生产马铃薯的优越条件。同时,马铃薯在西藏栽培历史悠久,产量高,适应性强,品质好,其分布范围广泛,在海拔1000~4400m的范围内都有种植,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万hm2,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为1.4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6%左右,单产一般在500~1500kg,是藏族人民最喜食的食物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品质及推广力度,满足群众需求,经过多年生产试验示范,初步总结出适合西藏区域种植的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

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主要分播前准备、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贮藏三部分内容。其中播前准备包括选地、整地、施足基肥、选用优良品种及种薯处理等环节;田间管理包括追肥、灌水及中耕松土、摘蕾、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适时收获贮藏包括收获和贮藏环节。

1 播前准备

1.1 选地 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虽不十分严格,但因其块茎的形成与结薯期均是在土壤内完成的,为保证所结薯块的数量和质量,在选地时应选择肥力中上等、便于排灌的田块。土质为轻质壤土或沙质壤土。pH值在5~6.5之间。

1.2 整地 马铃薯根系入土60~70cm,加之块茎是在土壤内形成的,要求有深厚、疏松而湿润的耕作层,所以必须做到深耕细耙。耕后应及时耙耱,或镇压保墒,以达到土碎、地平、墒足的目的,这样有利于马铃薯增产。

1.3 施足基肥 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全生育期内,特别是对提高所接薯块的重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施用基肥时要以有机肥为主,并结合测土配方结果每667m2施配方肥50kg、优质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15~25kg,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播前施草木灰100~200kg。施用基肥时应注意不要与种薯接触,以免酌伤种薯,同时要施于10cm以下的土层中,以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

1.4 选用优良品种和种薯 品种的选择以在西藏种植面积大、品质好、产量高、群众认可的品种,如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艾玛岗马铃薯,拉萨市曲水县、山南地区乃东县红皮马铃薯,以及通过西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青薯9号等优良品种。同时在选择种薯时还要求薯皮光亮且有色泽,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浸染,并具有丰产、稳产、优质、早熟等特性。

1.5 切块与小整薯作种处理 西藏不同区域播量各有差异,但一般而言全区每667m2平均用种薯量在180~200kg。目前,西藏种植马铃薯的区域在播种前均采用75%的酒精或3%的高锰酸钾溶液等物理方法对刀具进行消毒,使其免受病毒或病菌的传染和危害。同时在切块时,如果切的过大,会导致种薯的用种量增大,所以一般以切成20~30g为宜。切块方法:将种薯从顶部纵切成数块,同时要剔除病薯,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的种薯播前需用草木灰进行拌种消毒。处理小整薯作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因而采用25g左右健壮小薯作种,有明显的防病增产效果。

2 播种

马铃薯在10cm地温达到6~7℃时即可播种。播种越迟,产量越低。一般拉萨市、山南地区的适宜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喀则市的适宜播期在5月初至5月中旬,林芝、昌都两市在4月中上旬播种即可。播种深度以8~10cm为宜。播种方式以人工播种为主,少数种植区域也采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械进行播种。

3 合理布局与种植密度

从合理布局和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角度考虑,西藏马铃薯在平地点播起垄后,一般垄距70~80cm,株距20~25cm,垄底宽50cm左右,垄高10~15cm,每667m2播种3340~4800株。

4 田间管理

4.1 看苗巧施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所需时间较长,出苗后追肥,可促进幼苗迅速生长。追肥要早要巧,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在齐苗期,马铃薯苗高20~30cm时,结合中耕培土每667m2施用腐熟人粪尿200~300kg加水浇施;第2次在现蕾期,在马铃薯植株封垄前再培土1次,此时应结合清沟,以钾肥为主,施用硫酸钾10kg左右。

4.2 适时灌水 马铃薯开花至块茎形成期是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此时若水分不足,将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形成。为此,必须保证此阶段有足够的水分。一般在苗高10~15cm时浇头水。整个生育期内,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原则是不旱不浇。收获前10~15d停止浇水。灌水最好采用沟灌,要注意小水勤灌。在本区如日喀则等西部干旱少雨区域,在马铃薯块茎增长期要灌水2~3次,而林芝市等东南部多雨区域则应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块茎腐烂和诱发晚疫病。

4.3 中耕松土 按常规田间操作规范,一般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需进行3次中耕,且中耕深度应逐步变浅。中耕第1次是在出苗整齐后进行,第2次是在第1次中耕后的10~15d进行,第3次是在现蕾时进行。培土厚度以不超过10cm为宜。

4.4 摘蕾 在花期的时候需要对马铃薯进行摘蕾处理,以不断提高其所结薯块的数量和重量,为最终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4.5 病虫害防治 当大气、田间湿度较大和马铃薯在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前后时,主要以晚疫病发生最为严重,此时应及早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虫害主要分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两大类,其中地上害虫以蚜虫为主,由于它是刺吸式口器,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故用大功臣或抗蚜威等新型农药进行防治,可取得不错的防效;对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每667m2可用环保、低毒、低残留的地虫杀星3kg,掺拌细砂30kg,拌匀后均匀撒于沟内,作毒土处理杀灭地下害虫。

5 合理轮作

在种植方式上马铃薯不宜采用连作的方式,而应采用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目前,本区绝大多数种植区域采用轮作种植方式,同时马铃薯种植时也不宜与西红柿等茄科作物连茬,否则,所结薯块会因为感染病害,而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还会因连作出现土壤板结,病虫害加重等问题,并影响到下茬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此建议通常情况下马铃薯轮作年限至少要在3年以上,才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

6 适时收获贮藏

适时收获是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收获不及时,往往会因为天气的变化,造成发芽、霉变和工艺品质降低等损失,并直接影响到下茬作物的播种或移裁。收获过早则会因为作物未达到其成熟期,造成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

一般在初霜后地上部植株叶片变黄,地下部形成的块茎与地上部分的匍匐茎分离,所结薯块的表皮变硬且增厚时,应及时选择土壤适当干爽时的晴天进行收获,收获后要摊晾2~3h,以免水分过多不利于贮藏。贮藏时商品薯和种薯应分窑贮藏。商品薯可采用设备进行抑制发芽处理,再放在低温阴凉黑暗处进行贮藏。贮藏温度要保持在1~3℃,湿度90%左右。

参考文献

[1]胡颂杰.西藏农业概论.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3

[2]禹代林,边巴,桑布,等.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西藏科技,2008(5):22-23

[3]王启明.青海大通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技术.中国种业,2013(8):91-92

收稿日期:(2016-01-07)

猜你喜欢
切块块茎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比萨切块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农技服务(2020年8期)2020-08-19 04:13:38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长江蔬菜(2018年10期)2018-06-23 03:37:30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01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蔬菜(2016年8期)2016-10-10 06:49:06
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要点
河北农业(2016年1期)2016-03-08 00:17:04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