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业结构 促进提质增效
近年来,潍坊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品牌农业为引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潍坊市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规模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稳步推进农村产权改革。全市已有6925个村完成了集体资产改制并进行了工商登记,组建了集体资产股份公司或社区股份合作社,占完成改制村的83.9%。开展确权的7574个村经营权证书已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占有耕地村的95.3%。
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市建立县级土地流转平台11个,乡镇级122个,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357家,土地流转面积20万公顷,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32.75%。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9137家、家庭农场5738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万公顷,规模化率达63.9%。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达到185个;实行“联合社+合作社+农户”服务模式的联合社发展到159家;农资连锁经营和售后服务相结合的公司近200家。
一是大力培育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和品牌产品。为提升潍坊农业和农产品的美誉度,开展了以培育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和园区推动、政策推动、会展推动为主要内容的“三培育三推动”活动。全市有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镇国家级4个、省级13个。“三品”基地发展到37万公顷,“三品”品牌1085个。昌乐西瓜、寿光桂河芹菜等28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成功打造了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寒亭萝卜节等全国或区域节会品牌。
二是全力打造潍坊农业品牌。聘请了浙江大学农产品品牌研究中心,对我市农业进行整体品牌策划、包装和推介。
三是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础上,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园区化发展。全市瓜菜、果茶、食用菌、中药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912处。先后创建国家级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37处,2014年底,全市整建制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是加快智能农业建设步伐。寿光蔬菜产业集团、青州华盛农业、昌乐华安合作社等依托农业物联网,以大田生产和设施农业为对象,实现了精准施肥、智能灌溉、设施农业生产和智能温室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市有近200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入住各大电商平台;32家企业、合作社自建平台,各类农产品网上交易金额近13亿,带动农民就业48980人。
一是打造全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立健全了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市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对绩效考核合格的村级监管员予以补助,切实解决了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问题。整合农业、农机、畜牧执法力量,成立了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率先建立了高毒农药政府储备制度、农药经营告知制度和购买农药实名登记制度。
二是突出发展现代种业。依托寿光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和寿光蔬菜产业集团、青州华盛农业、临朐华良种业等种业龙头企业,打造蔬菜种业硅谷和粮食种业高地。近3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135个。
三是积极推进绿色发展。以农村沼气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成6.7公顷(100亩)以上生态循环农业基地3667公顷,年处理废弃物33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打造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50处。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30万公顷,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
四是打造农业国际合作平台。作为全国首家农业国际合作试验区,我们依托寿光蔬菜产业集团荷兰分公司,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为技术支撑,建设了中荷农业科技合作试验区,推动与荷兰在食品安全、蔬菜栽培、园艺、种子选育、人才培训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依托华以国际农业科技孵化器,利用以色列高科技术,打造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为基础的纵向产业链,目前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工厂化水培蔬菜生产车间。
(潍坊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