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 金森森
结构调整与政策法规
郑州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郑州科技学院 金森森
2014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动全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说明,确定郑州、开封、洛阳、许昌、新乡和焦作6市为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试点单位。同时,《意见》提出郑州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先行先试,先行发展,在中原城市群中建设1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
近年来,都市生态农业在河南省赢得了快速发展契机。为服务城市居民生活,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繁荣地方农业经济,优化生态环境,郑州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都市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12年3月,郑州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决定在未来5年建成10个2 000hm2以上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30个200hm2以上的主导产业聚集区和60个33.33hm2以上的特色产业园,即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136工程”。目前所有项目已启动建设,形成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效应,预计2016年所有示范区建设完成。
自郑州市进行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以来,整个市区开始着手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持续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hm2,实现全市一半以上的耕地质量提升。同时,积极建设沿黄都市生态农业公园,立足黄河滩沿线的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示范区,建设集一、二、三产业相融合、产供销一条龙、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公园,打造黄河生态农业景观带。另外,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高效生态栽培技术,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目前,郑州市区新菜田开发和设施农业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8.13万hm2,其中常年菜田面积2.13万hm2,设施农业面积1.2万hm2。随着郑州市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传统农业的体验式消费、观光和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都为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郑州市有139家休闲农庄,28个休闲农业特色村,411个农家乐示范户。从事休闲农业工作的农户数量有3万余人,乡村旅游接待客户816万人次,年收入已突破10亿元。
(一)农业科技投入和应用不足
农业科技是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点。但是在调研中发现,郑州市多数示范区或农场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均不显著,特别是一些缺乏政策扶持的小型特色产业农庄,科技投入和应用的力度远远不够。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连续关注“三农”,支农资金数额不断增加,但由于受资金去向分散影响,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和应用推广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社会化服务不够全面,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相关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等方面。
目前,在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非常少,大部分农业科技人才都在省级城市的科研所或者高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再加上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能力差,从事农技推广的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应用。大部分都市生态农业企业是利用社会资源高薪聘请生产技术专家,一些专家来自于科研机构,因忙于科研任务和项目,很难分出时间和精力参与农企管理。而且,多数专家只是瞅准了农企的名头,挂职蹭薪酬。也有部分专家是由一定种植经验的农户转变来的,技术水平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不强
目前,郑州市正严格依据《方案》要求,扎实推进10大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但从外围看,各个示范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不强。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市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但是示范区周边的配套设施还不到位。多数示范区在市区周边,地方偏远,交通不便,距离影响了示范区的人气和客源,进一步影响了示范区的经济效益。若依靠物流运输来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又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其社会效益。其次,示范区建设的项目仍然侧重于传统的生产功能,其他如休闲娱乐功能、观光功能还偏弱,且没有与餐饮服务行业和旅游业相结合,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另外,都市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市民并不了解都市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很少了解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功能,导致客源流失,持续经营和规模扩张受到影响。
(三)生态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郑州市的农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郑州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应有的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部分产业集群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数量较少。郑州市内的生态农业企业数量不少,但达到规模以上,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却很少,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的更是奇缺。二是产业链条衔接不到位,产前产后相脱节和供需信息严重不对称。每年水果和蔬菜上市时节,总会出现滞销、农户受损的现象,加之目前的示范区和一部分农业产业园区是以政府牵头规划的,企业经营受政府干预过多,没有真正实现有效的产业对接。三是产业链条中的企业和农户信息不对称。目前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由于受农业生产周期限制,农户提供的产品和企业提供的服务与市场需求相比严重滞后,导致经济效益很难显现。信息化水平低仍是制约都市生态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农业效益提升的阻碍因素。
(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不够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也是都市生态农业赢得发展契机的重要基础。目前,河南省内大部分地区都在进行农村土地流转,流转过程中需要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这不仅关系着农业规模经营的开展,而且关系着农村劳动力的存留和转移问题,最终会影响城镇化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当前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不断增加,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土地流转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地用途或者流转使用问题,流转过程中的服务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效率较低。
都市生态农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保证了农户的就业需要,同时农地仍用来生产粮食和蔬菜遏制了土地非农化使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家乐、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生态园的出现,让市场需求和机械化生产融入到农业发展中,不仅提升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而且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然而就目前郑州市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经营模式还比较单一,很多大型农业公司或者种植园是由个人承包运营的,政府只提供招商引资平台,没有考虑到当地农户的实际需要,没有给予农户充分的自主经营权让其参与到现代农业的生产中来。因此,面对新的发展形式,政府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调整、转变管理思路,形成新的经营模式以适应农户和企业的发展需要。
(一)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源动力。首先,应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以便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一方面,需要夯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力,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需要建设有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其次,需要不断增强农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农林院校而言,需要把专业的人才留在科技研发岗位上,增强科研实力,扩大专业人才队伍规模。同时激励一部分技术型人才进入农业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另外,还需要定期对农业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生产技能培训,推广现代生态技术,让其熟悉新机器和新设备的操作使用,以扩大土地的实际收益。如建立都市生态农业地理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地理信息和物联网技术,对农作物、土地、土壤等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全面监测,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可借助“互联网”,建设“互联网+示范园”“互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精准农业”“互联网+生鲜超市”等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扩大示范区的品牌效应
目前,郑州市场上出现的生态农产品数量不少,但是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偏低和居民消费观念保守的影响,这些农产品的销量并不乐观。与特大型城市和沿海城市相比,郑州市特色生态农产品受青睐的程度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价格相对较高,市场份额较小,市场普及率一直不高。这其中除了需要改善经营管理机制之外,还需要进行生态农业品牌的推广。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加速,特色产业层出不穷,农业特色产业数目不断增加,产业化经营水平也都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生态农业的精品品牌效应还未形成。在生态农产品品牌推广中,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以增强市民的绿色环保意识,推进都市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
对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情况,建议政府应该将视野放宽、拉长,立足专项规划的基础,进一步完善产业建设规划,把整体性和长远性结合起来,考虑城乡结合的特点,因地制宜,加大力度进行生态农业示范区的生产结构调整,以十大主导产业发展为支撑点,制定更加详尽、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力图让规划更具长远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多影响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因素。因此,规划的制定需要以促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环境更加健康为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目前,郑州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国内其他城市发展提供了借鉴,但在制定产业专项规划时,仍需要立足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不断完善一系列法律制度,确保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法可依,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驾护航。
(四)创新农业投资和融资机制
由于都市生态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对资金的投入需求量大,且回报周期长,很多都市农业企业面临着资金难题。因此,农业企业应该将市场运行和政府扶持结合起来,进行投资和融资机制的创新,以确保企业后备资金力量充足。首先,应保证支农资金数额不断增长。政府提供的财政扶持资金是农业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应挖掘和开发支农资金的来源,引导农户、企业和社会等不同主体的资金注入都市生态农业企业,将零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农业规模化生产。另外,政府需要在资金的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和调整,增加资金的周转次数,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河南省农业厅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
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主办
(2015年郑州市社科联研究项目“郑州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SLX2015294)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