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农业局 贾静娜
南乐县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南乐县农业局 贾静娜
秸秆综合利用有几种渠道:一可用它和畜禽粪便制取沼气作燃料,沼液、沼渣作肥料,这样既免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增加了社会产品的经济收入;二可用作家畜的饲料,将秸秆喂养家畜,家畜肉可供人食用,同时家畜粪尿可用作肥料还田,还可进入沼气池制取沼气。在家畜饲料场所下挖掘沼气池,让家畜粪尿直接进入沼气池,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即家畜粪尿用以制取沼气,沼气用作农村的生活用能,沼气渣可以还田用作农作物的肥料,农作物秸秆又用作家畜饲料或直接用以制取沼气。
南乐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和花生为主,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6.67万hm2,年产各类秸秆约74.9万t。多年来,南乐县除少量秸秆被作为饲料和还田外,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腐烂在田间、地头,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影响交通、造成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秸秆的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成为制约农业高效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南乐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至今已有11年,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在认识和工作上实现了三次跨越:一是由焚烧、抛弃向机械化粉碎还田的跨越;二是由直接还田向过腹还田的跨越;三是由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向发展秸秆产业化经营的跨越。
(一)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阶段
南乐县从事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最初始于1997年农业部“吨粮田”项目。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当时的技术条件,县农业局借助农业部“吨粮田”项目在南乐县韩张镇、千口乡、福堪乡实施,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1997年试验、示范了533.3hm2,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0—2004年实施“一优双高”项目中开始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当年实现秸秆粉碎还田1万hm2。近几年随着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南乐县秸秆粉碎还田水平逐年递增。据统计,2011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为2.8万hm2,其中秸秆直接粉碎还田面积为2.4万hm2。因此,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目前仍是南乐县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方式。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就是将收获后站在地里的农作物秸秆或留在地里的高茬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直接粉碎还田。目前,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已是一项成熟技术,基本得到普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很大潜力。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一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技术,如果后续配套措施跟不上,将严重影响耕整地质量和下一季农作物的播种。解决办法是秸秆还田后必须用圆盘耙或旋耕机破解根茬,增施一定的氮肥后用犁深翻掩埋,以利于秸秆腐烂;或秸秆还田后也可以采用旋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破根茬、耕整地、施肥、播种等项作业。2010年南乐县在城关镇郭庄、姚庄、岳固等村实施了旋耕播种试验,2011年在韩张镇、城关镇推广该项技术耕种面积0.45万hm2。这种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秸秆还田,而且可将秋季生产环节由7~8项减少到3~4项,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作业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实践证明,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化农业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秸秆过腹还田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阶段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的关键是给秸秆找到出路,从技术上为之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南乐县农业局从1997年开始,改变以往单纯的推广模式,在坚持继续搞好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基础上,重点在给秸秆找出路方面做文章,即围绕发展畜牧养殖业,大力推广秸秆过腹还田技术、秸秆沼气发酵技术、“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先后推出了秸秆铡切、揉搓、粉碎以及青贮等一系列机械化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2011年,为促进南乐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让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秸秆粉碎再利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8月24日和10月3日,南乐县农业局、农机局、畜牧局两次组织召开了全县农作物秸秆粉碎再利用现场演示会,参加观看的有县四大班子、涉农单位负责人以及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和养殖大户。县电视台作了全面的宣传报道,在全县范围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收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随后,县农机局又筹集资金4万元,对全县12个乡镇22个养殖小区进行购机扶持。经过示范、带动,2011年底全县累计推广各类秸秆粉碎机械136台,综合利用秸秆5万t。南乐县农业局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为依托,在全县大力推广沼气,现全县拥有沼气1.8万座,其中秸秆沼气池200余座、10 000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