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玉米价格或持续低迷
日前,记者在山西、陕西等地采访发现,受玉米临时收储取消政策影响,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其中,山西省长子、临汾多地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下跌至1.4元/千克,较去年同期下跌30%~35%。随着新季玉米陆续上市,玉米价格连续下跌,市场低迷的现状凸显。专家表示,由于国储玉米库存高,去产能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导致价格走低的主因。
自2008年以来,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除了拉动国内玉米价格逐年攀高以外,更是导致近年来玉米库存逐年增加,从而也造成国储库存难以得到有效消化。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透露,截止目前国家手中仍有2.5亿吨左右玉米,足够全国一年多玉米用量,国际玉米供应同样出现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巨量的国家储备库存需要消化,而消化前提就是价格走低,相关产品需求增加,苦的还是农民。
“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高达250元左右,按此计算,目前2.5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就高达650亿元,这种堰塞湖式的库存量将给国内玉米市场带来巨大压力。”佟屏亚认为,取消玉米临储政策是玉米去库存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从目前来看,玉米去库存形势依然严峻,玉米价格或进一步走低。
就玉米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佟屏亚认为:一是国内的玉米供应压力过大,经过几年的临储收购,库存不断增加,加之玉米丰收,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二是消费需求低迷,养殖业及深加工下游需求持续疲弱,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玉米消费增长乏力。三是替代品进口大量增加,进一步挤压了处于低迷状态的玉米消费,加剧了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的程度。
“虽然连年增产,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形势影响,此外,国内外玉米差价拉大,导致进口玉米替代挤占部分国内市场需求,玉米市场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问题,价格迫切需要市场化调整。”佟屏亚认为,受市场供应充足的影响,目前加工企业采购新粮的观望情绪浓厚,后期玉米价格或仍有下降空间。
(耿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