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刘学辉,刘畅
(吉林卓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辉南 135100)
一例肉鸡安卡拉病毒病的诊治
王龙,刘学辉,刘畅
(吉林卓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辉南 135100)
2016年5 月中上旬,辽宁抚顺、吉林通化等地区商品肉鸡群陆续出现一种以心包积液为主要特征病症的新型鸡病。该病传病迅速、发病急、死亡率高,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给当地养鸡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取发病肉鸡的病料送往吉林农业大学,经病原鉴定为腺病毒感染,确诊为“安卡拉病”。为有效防控该病,笔者结合临床病症和病理变化,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治疗经验,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2016年5 月5日,吉林省辉南县某标准化肉鸡养殖场技术人员来电,主诉饲养的商品肉鸡20日龄突然发病,大量死亡,饲养10000只肉鸡,2d内已经死亡600多只。笔者接到电话反馈后,立即赶往养殖现场。结果发现:发病鸡羽毛松乱,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闭目嗜睡,病鸡不愿活动,很快蹲伏。采食量严重下降,全群采食量下降50%左右,病鸡粪便稀薄、黄绿色相间,部分为绿色或浅黄色粪便,且粪中有尿酸盐沉积。死亡鸡只两腿划空,角弓反张,数分钟内死亡。病鸡鸡冠髯呈暗紫色,体表未见出血。死亡鸡只多为发育好的中等或偏大鸡。
解剖发现:病死鸡喉头、气管粘膜轻微出血;典型病变是心包腔内有大量积液,呈淡黄色,内含有胶冻样物质,个别鸡的黄色液体有10ml之多;肝脏肿大、色暗、充血、质脆和破裂,且肝脏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坏死,有的肝脏表面呈火山口状;心脏肿大,心肌松弛。肺淤血、出血和水肿。个别鸡肾脏肿胀苍白,且严重的有尿酸盐沉积。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斑。消化道未见出血。
将病料送吉林农业大学做病理切片,结果在显微镜下从病鸡肝组织中观察到许多多灶型、凝固型坏死区,许多肝细胞中有大而圆的核内包涵体,具有腺病毒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心、肺和肾脏中也有一定的组织学病变。进一步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肝细胞中发现了呈十二面体的病毒颗粒,呈星状分布,具有腺病毒粒子的典型结构。由此证实:腺病毒是导致这次病原的重要因子。设计腺病毒特异性的引物对上述病原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的腺病毒基因序列与安卡拉病毒在同一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6.4%,证实该病毒为血清4型腺病毒。
根据鸡群的发病特点和病理变化,确定了“保肝护肾、利水消肿”的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减少死亡为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鸡群损失。治疗方案为:肌苷片拌料,200只鸡一瓶。控料,集中拌料3~4h吃完,连用5d,提高肝脏功能;葡萄糖饮水,400只鸡一袋,250g/袋,鸡群控水,2h内饮完,旨在保护肝脏的功能。连用5d;肾药选用:活力健(中药制剂),200斤水晚间饮用 5~6h,连用5d,保护肾脏的功能;小分子多肽,500只鸡一瓶连用4d,旨在提高鸡群的免疫能力。
采取上述措施后,鸡群投药第1天死亡为198只,第2天为105只,第3天死亡84只,第4天死亡56只,第5天死亡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明显,采料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善,鸡群的精神状况大为改观。
这次治疗取得了较大成功。在随后的几处发生安卡拉病的鸡场,采用该方案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汇总一下治疗该病的成功经验是:抗病毒、保肝健肾和提高免疫力。在治疗过程中选用中药制剂,避免采用化药,因为化药增加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会加重鸡只的死亡。同时,采用了小分子多肽,提高鸡群的免疫力,降低鸡群的应激。实践证明,上述方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安卡拉病毒病病原为血清4型腺病毒,可以垂直传播,也可以水平传播,与环境条件和饲养因素等密切相关,是一种条件性致病病原。因此,为防控该病的发生,应采取综合卫生管理措施。
6.1 做好种鸡场腺病毒的净化及防控工作,种鸡最好进行腺病毒疫苗的免疫,旨在提高母源抗体保护。
6.2 因本病为病毒性疫病,具有传染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可以免疫相应的疫苗,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来做好鸡病预防工作,商品肉鸡可进行新腺流的免疫。
6.3 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全价饲料,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
6.4 加强鸡舍内外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发生过安卡拉病的鸡舍必须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包括工器具设备人员衣物等的消毒。
S858.31
C
1673-1085(2016)08-0033-02
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