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菲菲
(遵义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长征中女红军战士的爱情观
马菲菲
(遵义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563002)
摘要: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在这次艰难的行军过程中每位红军战士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与男红军战士相比女红军战士更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尽管长征路途是异常艰辛的,但是其中很多女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谱写出一幕幕夫唱妇随的恩爱瞬间。
关键词:长征;女红军;爱情观
本文引用格式:马菲菲.长征中女红军战士的爱情观[J].重庆与世界,2016(1):66-68.
Citation format:MA Fei-fei.On Love View of Female Army Soldiers in the Long March[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6(1):66-68.
1840年英国用它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中国随之进入近代社会,中国社会固有的封建思想受到冲击。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的社会地位极低,并依附于男性,因此女性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柔弱、自卑的。而随着中国的开放,西方近代独立、自主、自由、平等思想逐渐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中国女性地位产生冲击。因此,女性在此之后的爱情观也逐渐发生变化,在选择配偶方面更加自由、独立,而对于父母所安排的看似门当户对的婚姻也勇于反抗。长征中的女红军战士,“是思想上彻底解放的一代新人,我们和男战士做一样的活,走一样的路,甚至同样参加战斗。我们为了信仰而战,充满着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有权利在爱情上自由选择,自己做主。”[1]1-2蔡畅曾经在军政大学为女学生讲课时说,“一个女人能干什么?我的回答是,能干,什么也能干,不干什么也不能干”,因此她提倡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这不正是长征中女红军带给那些还活在礼教阴影下,被父母卖,被婆婆打,被丈夫侮辱,还终日裹着脚的妇女们以最有力的一种启蒙吗[1]262?因此,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战士们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想解放的先锋,她们的爱情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女性爱情观及婚姻观的变化,而“战争中的爱情把最真挚最淳朴的本质的美展现出来,它不是长征的点缀,而是长征的一部分”[2]。
一、独立:勇于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的束缚
“在20世纪的头30年中,中国对妇女和女童很少有制度方面的保障。在贫困的家庭里,女孩子是家中养不起的奢侈品,她们一出生就要被家人溺死、卖掉,或者嫁人。穷人家活下来的女孩经常被当成童养媳卖掉。”[3]123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活下来的女孩均被父母安排了自己的婚姻。在众多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战士中身世最为坎坷的当属王泉媛,她本名叫欧阳泉媛,出生于江西吉安农村,因其曾经为王家的童养媳,因此改姓王,有人曾这样描述她的一生:“一生坎坷,两袖清风,三过草地,四爬雪山,五次婚姻,六个孤儿,七次遇难,八陷暗算,九死一生。”[4]她一生之中历尽磨难,在8岁时便被父母许给大她16岁的农民——王照斗,在12岁还未成年时便成为王家的童养媳。成为童养媳后的王泉媛在逐渐适应了婆家的生活,但是1929年的一天她生活的村庄来了一大批带枪的军人,这些人与之前的地方汉奸队伍不一样,他们不欺负老百姓,在村子里的主要工作是宣传中国共产党,宣传红军队伍,专门惩治欺压贫苦人民的土豪劣绅,这些做法让王泉媛眼前一亮,并不断尝试接近这支队伍,最终她认识到这支队伍是人民的队伍,是贫苦大众的队伍,也因此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但是王泉媛当时的做法却得不到丈夫王照斗的理解和支持,二人渐行渐远,终于在1930年的某一天,王泉媛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封建包办婚姻的家庭,真正顺从内心的想法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战士中,类似王泉媛的例子并不是唯一的。据Helen Praeger Young曾经采访的参加过长征的22位女红军战士中,就有12位是童养媳出身,且绝大多数的童年生活非常悲惨,被虐待更是家常便饭。红四方面军的女红军战士何曼秋也曾是童养媳,但是她“学过一些中国传统经典后,又念了几年教会学校。她或许是最直接表达了自己是为了避免包办婚姻而选择参加红四方面军的”[3]126女红军。
二、日久生情:革命道路上的伙伴
蹇先任于1909年4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的一个富庶家庭中,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妻子尼姆·威尔斯在她的《续西行漫记》中曾经这样评价:“贺龙的妻子和萧克的年轻妻子是姐妹,姿容艳秀,有大家风度”[5],蹇先任是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战士中为数不多的既受过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又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在有了两种教育方式的对比之后,她逐渐意识到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弊大于利。在接受新式教育的过程中蹇先任受到曾经历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老师的影响,爱国情绪逐渐被激发出来。她曾经说过:“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的历史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认为你们是女士就无所作为,在古代就有女战士、女科学家。我们有像秋瑾那样的女民族英雄’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要自立,做一个为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工作的诚实的人。那时,我们却没有想到会投笔从戎”[3]2-3。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之下,蹇先任并不满足于她生活的小山村,她想到发生革命暴动的大城市去。1927年,她终于可以同弟弟蹇先为一起到长沙学习,在那里她认识了年轻的毛泽东,并在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影响之下先后加入中国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长沙的日子中,蹇先任积极参加共产党活动,并因此受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迫不得已离开长沙。贺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在西方学术界“贺龙被西方人视做非常受欢迎的英雄,尽管他不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共产党人,但被认为是党的领袖和指引者”[6]。因此,在文人众多的中国共产党内部贺龙可以说是一个另类,他早年参加过帮会组织,当过土匪、军阀等等,曾经加入过国民党,后来改投中国共产党,因为他领导的几次农民起义都以失败结束,因此在湘西地区集结千余名农民组成湘西工农红军,蹇先为和蹇先任先后加入其中,这也为日后贺龙与蹇先任的婚姻埋下了伏笔。
由于蹇先任是既接受过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又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因此贺龙邀请蹇先任担任部队文化教员,他曾经如此评价蹇先任:“蹇教员是我们湘西红四军第一名女兵,第一名女党员。她虽然是新兵,但已有三四年对敌斗争的经验,她是我们队伍中有革命经验的女干部。”[7]随后受到贺龙单独的邀请,蹇先任开始为贺龙单独授课,在日常的接触中蹇先任逐渐发现尽管贺龙在知识文化上有所欠缺,但他却能凭借自身的本事办成读书人所不能行之大事,随着二人交往的增多,对对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终于贺龙鼓起勇气找人向蹇先任说媒,但此事对于蹇先任来说是想都没想过的,因此贺龙的第一次求爱终以失败告终。经历几次失败之后,贺龙在一次的公开场合中向蹇先任表达爱意,加之众人所做的思想工作,终于蹇先任答应了贺龙的求爱,二人在战争期间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受战争的影响,贺龙和蹇先任曾一度被迫分离4年。长征开始后,1934年11月贺龙队伍行进到湖南大庸时贺龙和蹇先任二人才终于团聚。在之后的长征道路上,贺龙和蹇先任二人相互扶持完成浩浩长征路。
三、互相搀扶: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在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很多夫妻在结合之前他们就有着比较明确的目标,结合之后又为着共同的政治理想而努力。
陈琮英与任弼时可以说是长征路上亲梅竹马的一对伉俪,他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在路途中互相协助。陈琮英1903年1月5日(一说1904年)出生于湖南新桥,很小的时候就成为任弼时的童养媳;任弼时与陈琮英是同乡,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中,但由于军阀混战、连年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得家庭经济负担极重,到长沙学习后曾一度受到陈琮英的资助并完成学业,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后就加入,并在同年派往莫斯科学习,而此时的陈琮英已经在长沙工作,并资助任弼时学习的相关费用。因为受到任弼时及湖南地区民主人士的影响,陈琮英也慢慢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二人终于结婚,他们的婚礼犹如邓颖超描述的一样,“根本就没有婚礼仪式,只是邀请了我们的朋友前来庆祝。我们承诺互爱、互敬、互助,彼此鼓励,互相安慰、体谅对方,相互信任和理解”。最终,陈琮英成为在上海活动的中共地下党的情报交通员,并出色地完成了多次党交给她的任务。
1934年8月,红六军团首先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据陈琮英描述初期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战士极少,并且除她之外都是部队的工作人员。陈琮英跟随任弼时走上长征之路,尽管在这条道路上夫妻二人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在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中任弼时的身体非常虚弱,而其他的红军战士往往身不由己,于是照顾任弼时的重任就落在了原本弱不禁风的陈琮英身上,正是有了陈琮英的细心照料任弼时才能够走过长征。陈琮英在长征途中曾怀孕并生下二人的第三个女儿,在其怀孕期间任弼时作为丈夫总是将自己原本不多的食物给妻子补充营养,最终陈琮英和任弼时凭借着坚强的意志最终走向了胜利。
参考文献:
[1]王忱,江山.中国女红军长征记[M].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
[2]侯燕如.女红军述论[D].兰州:兰州大学,2008:53.[3]YOUNG H P.选择革命——长征中的女红军战士[M].朱晋平,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23.[4]新华社军分社,北京青年报.我的长征——寻访健在老红军[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135.
[5]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M].陶宜,徐复,译.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173.
[6]安东尼·加拉文特.贺龙与1927—1935年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革命[D].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78:23.
[7]刘菲菲.蹇先任、蹇先佛:红军长征路上姐妹花[J].湖北档案,2015(1):34.
(责任编辑张佑法)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JD201417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支持项目
作者简介:马菲菲(1985—),女,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doi: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1.015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1-0066-03
On Love View of Female Army Soldiers in the Long March
MA Fei-fei
(School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Management,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 563002,China)
Abstract:The long march was a magnificent feat in the human history,and every army soldier has made a hard work in this difficult march,but female army soldiers were paid more hard that ordinary people could not imagine. Although the long march road was very difficult,many female army soldiers found their own love and written a harmony loving moment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This paper intended to explain the love view of female army soldiers in the long march.
Key words:long march; female army; love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