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生命之火为国粹艺术燃烧
□沈黎明
2015年8月19日晚,河南任丘市惠民酒店灯火辉煌、高朋满座,19点30分,在一片悠扬的琴弦声中,《中国任丘首届全国京剧票友联谊会》拉开了帷幕,联谊会上专程前来祝贺的七十五岁老艺术家孙毓敏应邀演唱了荀派名剧《荀灌娘》选段,她精彩的演唱赢得了现场票友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她宝刀不老。
在中国京剧界,提起孙毓敏可谓大名鼎鼎,作为演员,她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的亲传弟子,演出的《红娘》、《勘玉钏》等一大批荀派名剧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作为戏剧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她任职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十几年间,为全国各地专业戏曲院团培养了大批人才。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眼前这位唱腔优美悦耳、舞台表演俏丽妩媚的艺术家,曾是一位在“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摔断三节腰椎和多处腿脚骨,瘫痪在床五年的重伤病人。很多了解孙毓敏的人说:“是对京剧事业的挚爱,让她走出不幸,战胜伤病,重返舞台,并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成为一名艺术大家!”
孙毓敏194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市民之家,幼年时父母离异,她和两个妹妹跟着母亲艰难度日。孙毓敏从小聪慧懂事,上学后学习勤奋,成绩一直很好,深得母亲喜爱。孙毓敏的母亲喜欢京剧,经常在家中哼唱,耳濡目染,小毓敏也喜欢上了京剧,能唱上几段。七岁那年,她央求母亲请人教自己唱戏,母亲知道学戏的艰辛,开始不同意,从不向母亲提要求的孙毓敏这次来了倔劲儿,执意要学,母亲看她态度坚决,终于点头答应,用节衣缩食攒下的钱为她请了老师。老师教得认真,孙毓敏学得仔细,不久便学会了《女起解》、《红鬃烈马》等戏。八岁那年学校举办联欢会,她登台唱了《女起解》,赢得热烈掌声。卸妆后和她搭戏扮演崇公道的老教师一个劲夸她演得好,说她是块唱戏的料。
1952年初“北京艺培戏曲学校”招生,孙毓敏得到消息报了名并顺利考中,从此开始了七年的学艺之路。因爱好使然,孙毓敏学戏特别刻苦,每天凌晨四点多钟就起床练声,然后练基本功,风雨无阻,上课时则认真听讲,不懂就向老师请教。为了练好旦角的兰花指,她天天晚上打来热水,将手放进很烫的水中慢慢上弯到九十度,五冬六夏从不停止。孙毓敏牢牢记住老师教导:“将来要想成为一个好演员,就必须多听、多学,像很多京剧名家一样成为‘戏包袱’”,为了掌握更多的戏,同学午睡时,她找借口溜进教室抄唱词,几年时间她共抄写记住了上百出戏。
时光荏苒,转眼七年过去了,1958年夏天,孙毓敏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毕业汇报演出时,京剧四大名旦中的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三位大师都来到现场观看,准备挑选自己钟爱的门生。当天孙毓敏演的是《白蛇传》中断桥一折,她的表演虽稚嫩但灵性十足。演出结束,三位大师都对孙毓敏的表演赞赏有加,荀慧生更是称她:“很开窍,唱做都不错!”并直接点名将她要到自己的剧团。能够到荀慧生身边,跟他学习,孙毓敏感到非常荣幸,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荀派艺术的精髓学到手!”进荀剧团不久,“十一”将近,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荀先生率团演出了拿手戏《荀灌娘》。花甲之年的荀慧生饰演貌美如花的巾帼英雄荀灌娘,唱腔念白清脆柔媚,一颦一笑轻盈洒脱,将一个年轻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孙毓敏深深被荀慧生的精湛演技折服了。此后,荀先生一演出她就边看边揣摩,没多久她模仿起荀慧生的唱腔和表演来有了些意思。一天荀慧生的琴师郎福润偶然听到孙毓敏在学唱《荀灌娘》中的唱段,觉得挺有荀派味道,便操琴让她再来一段。岂料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了荀慧生:“孙毓敏在模仿您的唱腔和表演!”报告者的意图不得而知,但荀先生听后微微一笑,随即安排下去:“明天早晨,我先看孙毓敏演《荀灌娘》中‘兄妹习箭’一折。”
第二天一早,凭着两周多观看荀先生表演的记忆,孙毓敏完成了表演。荀慧生看完大加赞赏:“你这孩子,真聪明。从明天开始你到我那去学戏,这出《荀灌娘》我再演两场,以后就由你演吧!”从此孙毓敏成了荀慧生的弟子,唱念做表舞全方位得到荀慧生亲授。很快,孙毓敏成了挑大梁的主演,演出的《荀灌娘》、《红娘》等荀派大戏,每年在二百场以上。从此,戏迷们记住了孙毓敏,记住了荀慧生这个真传弟子。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她崭露头角之际,1965年孙毓敏因与一位香港青年谈恋爱,开启了她人生厄运的大门。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是阶级立场问题。领导知道后一次次找孙毓敏谈话,要她斩断情丝。迫于组织压力,孙毓敏与初恋分手。可厄运大门并未因她的屈服而关闭,不久她被逐出北京,调到河南省京剧团。此后“文革”爆发,孙毓敏这段恋爱成了她一大罪状,被冠以“投敌叛国的特务、间谍”的罪名,遭到无休止的批判和人身攻击。每天审问和批斗几乎连轴转。这非人的折磨让孙毓敏万念俱灰,1968年冬的一天,又一轮批斗即将开始前,孙毓敏决定以死证明自己的无辜,于是趁看守不备,纵身从三楼窗口跳下……这一年她年仅二十八岁。
或许是上苍有眼,孙毓敏坠落时一棵大树挡了她一下,死神与她擦肩而过,但摔成重伤——三节腰椎压缩性骨折、双脚粉碎性骨折。她被以“畏罪自杀”之名关进隔离病房接受治疗。
不知昏迷了多久,当孙毓敏睁开双眼看到自己躺在病床上,全身只有左手和头能动,那一刻,她的心情一落千丈跌到了冰点。她想再次跳楼,可一动不能动,成了“僵尸”。在孙毓敏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小妹的关怀和鼓励,为她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当躺着熬过无数个漫漫长夜等到腿上石膏拆除的那一刻,孙毓敏看到肌肉萎缩得像一根棍儿的双腿和一双严重畸形的脚时,心里难受得几乎窒息,以往快乐的她变得沉默无语,整天眉头紧锁。小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她觉得:“作为亲人,要让姐姐好起来,唯一的办法是让她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想到此,小妹开导孙毓敏:“姐,你才二十八岁,遭这种事十分不幸,但死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使你的冤屈石沉大海。人郁郁寡欢是过一天,坚强快乐也是过一天,你现在既然告别了死神,就应该坚强面对眼前的遭遇,努力治疗、锻炼,你要坚信,你的事总有说清楚的那一天!”小妹的话,如重锤敲击着孙毓敏的心灵,渐渐地,在小妹不断开导下,孙毓敏情绪好起来,她告诉小妹:“你说得对,死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只有活着才能等到还我清白那一天,我一定努力!”
孙毓敏说到做到,开始有意识的锻炼。最初腿不能动,手无力,她就先锻炼双手,平躺在床上帮人织毛衣,以平均每周一件的速度,一直织了近百件。手有劲了,她就用双手板着两腿练翻身……一段时间后,她开始练站立,第一次将双脚挪下床,身体中心落到脚上那一瞬间,一股锥刺的疼痛令她不由自主的“哎呀”一声,额头上顿时冒出一层冷汗。稍缓了一口气,孙毓敏心一横:“你死都不怕,难道还怕疼不成!”咬牙继续坚持练,几天后她终于可以站住了。接着孙毓敏开始练迈步,她请人在床和窗户之间拉一根绳子,然后抓着绳子,用大胯带动腿往前迈,一寸、两寸……一步、两步……每前行一点都像踩在刀尖上,疼的大汗淋漓,经过两个月不懈努力,她终于用一个多小时完成了从床边到窗前仅四米的行走。
逐渐能像鸭子一样摇摆着走路后,孙毓敏萌生了重返舞台的想法,她慕名到上海找到一位骨科专家,希望他能帮自己实现愿望。专家认真检查完摇头说:“你的伤情能站立、走路已是医学奇迹了,要上台演出根本不可能。”听了专家的话,孙毓敏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她查阅大量资料,给自己制订了一份计划:脚跟骨有棱不平,用多走路把它磨平;膝关节弯曲困难、小腿肌肉萎缩就爬楼梯锻炼。走路好说,爬楼梯对她是有一定风险的。为了实现愿望,她冒险脱去了保护腰椎的钢背心,抓着楼梯扶手向上攀爬。爬一阶喘口气歇一下,接着爬第二阶,尽管每上一阶都疼得眼冒金星,肌肉萎缩的双腿不住颤抖,但她全然不顾,用一个多小时,爬了五十阶台阶。此后她逐渐递增,八十阶、一百五十阶、三百阶……近三个月后,她能上一千阶。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孙毓敏的膝关节弯曲相对自如了;肌肉萎缩的小腿也从三公分增加到五公分。
孙毓敏(后中)与恩师赵绮霞(前中)等
1978年底,孙毓敏的冤案得到平反。1979年春她被调回北京,到北京京剧院三团任演员。虽然脚疾仍时常复发,但由于十余年来坚持不懈的康复锻炼,她又光彩照人地出现在舞台上,主演了《红娘》等多出荀派名剧。
重返阔别多年的舞台,孙毓敏精湛的演技再度吸引了广大戏迷的眼球,受到大家的喜爱,不仅赢得了“活红娘”的美誉,荣获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及梅兰芳金奖等多项大奖,还在国际上获得了“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对京剧这门国粹艺术重新重视起来,但由于“文革”十年八个样板戏一统天下,传统戏被打入冷宫,很多年轻演员不会演古装戏。这整整影响了近一代京剧演职人员的培养,抓紧培养京剧人才成了振兴国粹的重要课题。1991年,为加强“北京市戏曲学校”的领导力量,北京市政府决定选派一位艺术造诣高又有开拓精神的人担任校长。遴选时领导们颇费思量,经过反复研究,最终觉得孙毓敏是最佳人选:一来她是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的得意弟子,同龄演员中的佼佼者,且舞台经验丰富,学的懂的传统戏多,有一定理论水平;二来她热爱京剧,为人正直,在京剧界有一定威望。
当时,孙毓敏刚过五十岁,正是一个京剧演员表演的黄金年龄,而且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名角儿,这时让她离开舞台,几近残酷,但京剧人才的培养又确实需要她这样的人才。孙毓敏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吗?当领导有些担心地找孙毓敏征求意见时,没想到她当即爽快答应:“京剧人才的培养是继承弘扬这门传统艺术的基础,既然组织信任,我愿意为此栽桃育李!”
1991年9月孙毓敏正式走马上任。作为科班出身的资深演员,她十分清楚,学京剧首先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她更清楚,京剧是一门口传心授的艺术,很多表演程式和技巧需要老师口对口、手把手的传授,老师更重要,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于是上任不久,孙毓敏在抓好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大胆提出了“开门办学,请名家授课”的教学模式,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四处奔走,先后请来了老生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武生名家盖叫天之孙、著名武生演员张善麟;小生茹派嫡传茹绍荃;京剧四小名旦张君秋张派传人吴吟秋、武旦表演艺术家冀韵兰等京剧各行当的名家为学生们授课,甚至将当年曾教过自己的老师、对京剧花旦、武旦、刀马旦表演都有极高造诣的李金鸿也请来了。这么多名家给学生上课,十分难得,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成为梨园佳话。一次,一位老生班学生的爷爷来看孙子,老爷子是个戏迷,当听孙子说校长请谭元寿先生来给他们上课了,很吃惊:“那可是大师级的人物啊!”确定后,他执意要见孙毓敏,校办工作人员告诉他:“孙校长出去办事了,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您老就别等啦!”“不,我等”。老爷子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见到孙毓敏,他有些激动地说:“孙校长,我退休前也是做教育工作的,您能请来谭元寿这样的名家给孩子们上课,真是下了功夫了,有您这样的校长,京剧一定后继有人,您的学生中日后一定能出名角儿!”老爷子等了两个多小时,只为了说这短短一段话,孙毓敏很感动,暗下决心:“绝不辜负家长们的期望,一定把孩子们培养成才!”
“开门办学,请名家授课”的举措,使全校各科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在孙毓敏带领下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连上三个台阶,先后获得了北京市、文化部和全国重点学校殊荣。
教学质量上去了,孙毓敏又瞄上了学校硬件建设。她到任时,学校没有排练场,孙毓敏觉得这不行:“京剧是各行当相互配合共演一出戏的艺术,学员不仅要学好自己的行当,还要学会与其它行当演员搭戏、与乐队配合,没有排练场,各行当演员难以集中在一起排大戏,是培养不出好演员的!”于是她下决心尽快建起一个像样的排练场。可她上任之际,财务部门就告诉她学校每年的经费有一百多万的缺口。没钱,建排练场只能是空想,向上级申请,何时能解决很难说。孙毓敏觉得这件事不能等,一连数日,如何解决钱的问题整天萦绕在她脑海中,她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苦苦思索着。最后她决定不等不靠,自己想办法寻求企事业单位赞助。一些亲朋知道了孙毓敏的想法纷纷劝她:“拉赞助不是好谈的事,您是校长,又是名人,如果谈不成多没面子!”“没关系,我的名声是观众们给的,若能用它为振兴京剧办点事,岂不更好,谈不成也没关系,咱们再想别的办法,我不在乎什么面子不面子!”孙毓敏回答得干脆、坦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孙毓敏用她的真诚感动了许多有爱心的企业家,大家相继慷慨解囊,不久,一座六层高的排练楼拔地而起,极大改善了学校的硬件条件,从此北京戏曲学校成了全国省级同类戏校中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
孙毓敏是一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校长,这是上级领导和学校教职员工对她的评价。因为她任职期间做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1995年底,孙毓敏整合资源,与知名企业合作举办了“海峡两岸五戏校京剧大赛”。这场比赛一时成为梨园盛事,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1997年夏,孙毓敏亲率学生走出校门,赴武汉、上海巡回演出,学生们的精彩表演轰动一时,一度一票难求,只得卖部分站票,当地多家媒体称:“京剧演出已几十年没这种景象了,北京戏校的孩子们创造了奇迹!”此后北京戏校声名鹊起,被誉为京剧人才的“摇篮”,并于2002年升格为具有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也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公办艺术类高职院校。
孙毓敏剧照
2005年,孙毓敏与法国一位著名剧场导演合作,以一种“将京剧课堂搬到舞台上”的全新形式向外国人普及京剧知识,首推的《京剧第一课》在法国及欧洲各国演出即大获成功,法国导演激动地说:“这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欧洲人深入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大门!”随后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签署了十年的合作合同。很多人说:“这十年合同是对孙毓敏和她的教学成就最好的认可!”
除了繁重的领导工作外,多年来孙毓敏一直不忘恩师荀慧生先生,不忘荀派艺术的传承,在百忙中不辞辛劳地传授荀派艺术,先后收了六十多名入室弟子,而慕名请她指点的年轻演员她也从不拒绝,为数十人说过戏,堪称桃李满天下,荀派艺术第一传人。
孙毓敏在舞台和戏曲人才培养上的倾情付出,得到了业内同行和广大观众的广泛赞誉,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担任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北京剧协副主席等职,并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如今,孙毓敏虽然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仍然关心着京剧事业的发展,京剧人才的培养,兼任着多所大学和艺术院校的客座教授,生命之火一直为古老的国粹艺术燃烧着!
·名人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