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颖
美术鉴赏就是对美的一切事物的欣赏,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现在作为普通高中的选修课,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修养,完善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体现高中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是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主要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活动,既包含对美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认识与理解,又包含对主题、题材等美术作品意蕴的认识与理解。
1.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
目前高中美术主要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高中美术教师要灵活使用美术教材,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中的内容编排顺序,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又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美术教材应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教科书教材——“各地高中美术教科书编写组编写的、我国教育部高中教材(美术)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高中美术教科书”。二是图书教材——“用纸质印刷品呈现和构成的教材,例如画册、图片、相片等”。三是视听教材——“借助各种视听媒体表现和艺术构成的教材,例如各种与美术有关的视听影像资料、FLASH动画、视频等”。四是现实教材——“将周围的自然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转化而成的教材,例如民间美术、博物馆、各民族的美术遗产,以及文化遗址、非文化艺术遗产等”。五是电子教材——“借助电子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教材,例如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美术教材等”。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运用各种教材和资源。
2.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案例,加强方法指导,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人担心教师的过多示范会禁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优秀的教师作品、古今中外画家的名作都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真谛,从而由衷地对这些优秀的作品产生敬佩之情,这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的作品一定要高水准,要起到引领学生进行创作的作用。例如在“中国古代壁画”的教学中,笔者重点分析了《九色鹿本生》壁画的精妙之处,无论是在构图上、色彩上、线描上,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等,逐一分析、展示,通过多媒体的反复播放,让学生体会作品的内在美,感悟美术的真谛。当然,美术创作不是凭空想象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技能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以把自己课前绘制的作品用实物展台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借鉴。在视频欣赏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解说或讲解,尤其是对自己的创意要进行详细的说明,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构图的技巧、结构的把握等,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自板软件中提供的画笔功能,提示给学生要注意观察和思考的细节,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活跃学生头脑,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创造力。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面对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己任,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课堂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巧妙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欣赏的新世纪人才。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满足未来社会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课题研究的永恒话题。
3.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题
在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时,首先要遵循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这是当今国内环境所提倡的民主和平等。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确定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育模式,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应是客观民主的,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不是一般的交谈,而是一种坦诚开放的沟通、一种相互接纳的过程。高中美术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学管理者,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多重的角色,即课堂的师长,课下的朋友,课后的亲人。以学生为主,是教学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某班一名杨姓同学中,笔者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杨同学平时的绘画功底很不错,可是在一段时间的素描课中,笔者发现他的绘画风格有所改变,原本细腻的画风变得有点混乱,而且本来热爱画画的他最近上课的状态都不太好。经过了解,原来他在临摹一本完全不适合他画画风格的范本,笔者找他进行了沟通,杨同学说因为想画得更好没想到反而弄巧成拙,这让他十分挫败,笔者发现这种情况,及时指导他临摹了另一幅素描名家的作品,让他扬长避短,对画画重新树立信心。
4.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个性,相信他们的能力。心理学已经充分证实,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想象力,在创新的空间中自由翱翔。鉴于高中美术学科的性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想象画培养创新意识。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这些都是进行美术创作的良好素材,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拿出一幅画让学生模仿,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因此,教师要摒弃这种教学法,让学生描绘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作。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凯旋门进行创作,先为学生展示凯旋门的大体框架模型,再运用语言对凯旋门进行描述,接着让学生根据大体框架模型和语言描述进行创作。虽然高中生在电视上看过凯旋门,但毕竟没有亲身接触过,这样的创作过程就十分考验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会尽力想象,然后下笔作画。毋庸置疑,想象力的激发对培养创新意识大有裨益。
5.善用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评价的方式要不拘一格。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其他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促进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评价著名画家的作品,打破学生的思维框架,让他们大胆对知名画家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