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16-03-25 03:07王睿
考试周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习题定理图形

王睿

1.挖掘习题的潜在功能,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解题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性活动。习题所提供的问题情境,需要探索和整体思维,因此可以多方面地培养人的观察、归纳、类比、直觉数学及寻找论证的方法,精确地、简要地表述等一系列技能和能力。数学习题能给人以施展才华、发挥潜能的机会。习题教学是巩固、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窗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教材中的许多例题、习题往往隐含着一些学生尚未发现的“奥秘”,而这些“奥秘”又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拓展引申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上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引导学生向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联想,拓展延伸,把所学知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归纳、演变,使知识形成更完整的网络;使例题、习题中的方法形成更灵活的能够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

1.1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些问题属于某类问题的特例,它具体反映同类问题的客观规律,具有从特殊向一般开拓的功能。这类习题的教学应从习题出发,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得出一般规律,用于指导同类型与之有关问题的解答。

1.2启发学生拓展习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一切事物与周围事物都有着有机联系,我们要启发学生从事物的联系上分析问题,由表及里,增强对事物认识的深刻性。

2.利用教材内容精心备课,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若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讲一讲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故事;讲勾股定理时,自制教具,将勾股定理的几种证明方法生动地用图形展示出来,并将几种方法放在一个图形中,通过演示不同的折叠方法而形成的图形间不同的面积关系,设计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争议,最后得出证明勾股定理的几种方法。

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渲染课堂氛围,把学生真正带到课堂上。新教材用“足球比赛”引入“有理数的加法”;用“水位上升下降”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时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成平角;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时通过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些例子要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么让学生动起来操作,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函数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讲,首次接触函数的概念,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老师的适时点拨。在铺垫知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对点的坐标的理解,这将有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六行八列(类比与点的坐标:把列看成横坐标,把行看成纵坐标),当我叫到3、4时第三行第四列的那个同学就站起来,充分体会到由“两个要素”确定“一个位置”(类比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两个数”确定“一个点”)。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的同学知道自己是否要站起来,不理解的同学往往会搞错,应该站起来的时候不站,不该站起来的时候反而站起了。所以有时一下站了两个同学(最有可能的是第四行第三列的同学也站了起来),同学们就会哈哈大笑;两个同学一愣:到底谁错了?等弄明白后,“对的”那个很得意,“错的”那个有点不好意思,但达到了教学目的:他们都懂了,而且印象深刻。

4.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学生学习定理的主动性。

学习兴趣是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的实质,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即联系实际,应用数学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认识到几何原是一门应用广泛、趣味无穷的学科。例如学习垂线段的性质定理“垂线段最短”之前,列举测量跳远成绩这一实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兴趣。再如:学习几何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相关的标准图形,要求他们从多角度或转动去观察,从大小、位置、形状去观察,从无关图形观察,从添加可能的图形等去观察,并找与生活中相关的实例,如公路两次拐弯后平行时的内错角情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还使其从中体会到应用几何的乐趣。

5.展现数学思想、定理,公式等的原创造过程,与学生“再创造”时的思维过程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情感。

应该说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背后都有一个丰富的数学文化背景,每一个知识内容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数学故事,每一次数学发展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数学天才。把握时机,展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创造过程),以及展现同学的原思维过程(整个创造过程)。这样的“再创造”(广义上的再创造),能使全体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创造状态,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例如对顶角相等的定理的证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定理进行证明,然后与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证明方法进行比较,让全体学生处于积极的创造状态,注重“再创造”的教学是充满生机的教学,是一种文化的教育。

6.采用联系生活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则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同类项这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一天让你给家人买快餐:点餐时你会说要一个汉堡包和一杯可乐,再来两个汉堡包两杯可乐吗?你会怎样讲述你要买的东西?你该怎样计算出你花了多少钱?“物以类聚”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相同的东西才可以放在一起,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给代数式归类。或者也可以用5个人+8个人=?5只兔+8只兔=?5个人+8只免=?这样的式子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时要考虑是否能合并,不能简单地把数字进行计算,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再如,可设计如下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某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两种方案:a方案第一次打折销售之后第二次打折销售:b方案买几赠多少销售,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可归结为比较大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容接受数学,喜欢数学,进而产生浓厚兴趣。

猜你喜欢
习题定理图形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J. Liouville定理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