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2016-03-25 03:05钟琦
考试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钟琦

摘 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这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数学思想为指导,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丰富信息量,优化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一些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实现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效度

好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处于优美的想象空间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

如在教学“认识11—20”一课时,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说明羊羊运动会就要开始了,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出运动员的数量,跟学生一起复习了之前学过的数,同时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认数”。接下来出示了一个新的动画人物:村长,通过村长要发给每名运动员一面彩旗,需要多少根小棒插彩旗的问题,初步引出“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这时候,穿插了一个小游戏,进行了抓小棒、摆小棒、数小棒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直观感知,学生意识到要能一眼看出黑板上有多少根小棒一定另有他法,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通常情况下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初步感悟“捆”即“十”的计数单位,明确了“10个一是1个十”,并且解答了学生内心的疑问。

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课的开始就产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情感,为课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由物到数,再通过抓数小棒、由“数”想“形”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通过操作、口述、点数、答问的综合活动,初步感悟“捆”即“十”的计数单位,明确“10个一是1个十”,这不仅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更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铺设了平坦大道。

二、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其辅助手段一般是出示卡片、模型、挂图或实物等,即以静态形象为主,难以再现事物变化的动态过程。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采用化静为动的策略,既能活现教材内容,又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如“平移和旋转”一课,就深刻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为了在这课中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我首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小黑点,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它在进行什么运动,并判断往哪个方向平移,然后追问学生它平移的距离可以怎么看,进而让学生联想到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知道平移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动态演示用画弧线数格子的方法,避免学生数错格子的现象。接着出示一条红色线段,继续让学生说说它向哪边平移及平移的距离,并让学生上台指指自己是怎么数的。从点到线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最后直接出示平移前后的两个小房图,让学生根据箭头指向直接判断小房图是向哪边平移的,再说说平移的距离,学生对于平移的距离意见不统一,这个时候通过演示小房图的平移过程,验证到底谁说对了。之后,在小房图上挂一个红灯笼,让学生判断平移后灯笼会挂哪,为后面学生找图形上的对应点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说说如何看红灯笼经过的距离,进而讨论得出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知道。接着,提问学生:如果灯笼挂在其他地方,它经过的距离是多少?引导学生发现:不管灯笼挂在什么地方,都向右平移了6格。这个时候引出对应点,再让学生找一找其他几组对应点,以及找对应点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距离都是6格。进而揭示:看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到一组对应点,看对应点之间有几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这样,既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如一年级的“认识人民币”一课,利用课件播放小猪和小狗在得到大象爷爷发的红包后的不同反应,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为什么同样得到了红包而反应却不相同呢?打开红包后,学生发现小狗的红包里是一张1元,而小猪的红包里是10张一角,在知道每只动物得到的金额后,随即播放小狗的笑声,引发学生思考:“小狗为什么会笑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想到了10角和1元其实是同样多的,小狗拿到的并不少,从而揭示1元=10角。接下来通过猜猜小马和小猫拿到的1元钱信封里分别装了几张5角和几张2角,进一步巩固元与角之间的进率。之后让学生简单地说说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唱一唱《一分钱》这首歌曲,活跃课堂气氛。

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情景,饶有趣味地得出1元=10角,1角=10分,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运用,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