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霞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才能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呢?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学生做了,经历过的事情,让学生记录下来,比凭空想象、随便臆造要容易得多。所以我常常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作文,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曾经精心设计了这样一节作文课——巧手折纸课。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折纸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孩子们学起来兴致非常高。为创设情境,上课时我故作悬念,我说:同学们,今天李老师不教你们作文,教你们折纸怎么样?(说着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千纸鹤”、“和平鸽”、“花篮”……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像学生在作文中形容的那样:“教室里一下子开了锅,同学们用诧异的目光看着老师,议论纷纷……”接着,我又说:“这节课,只要大家用心学,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折出漂亮的作品,你们就成为了一位位‘小巧手,还有机会参加学校的折纸作品展呢!”听了这话,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情绪更高涨。
我把预先准备好的纸片发到他们手中,我教给学生折“和平鸽”和“纸篓”的方法,有些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一些女孩子竟别出心裁地折出许多其他花样,学生兴高采烈,微笑洋溢在他们脸上,那情形正如他们在作文中所写:“大家兴奋地把李老师围在中间,看着纸片在她手中如变魔术一般翻来覆去,一转眼,一只活脱脱的小青蛙诞生了。同学们都兴奋得叫了起来,几乎把房顶撑破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都有一双会发现、会观察的眼睛,但最初的时候需要老师教会他们怎样发现,如何观察。
整节课大家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只恨时间过得太快,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孩子们却说什么也不愿下课,一再求我把折纸孔雀的方法教给他们(这当然是我故意使得招儿,那个漂亮的大孔雀早把他们馋死了)。借此良机,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
二、借兴激情,指导写作
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我明知故问:“这只孔雀漂亮吗?”“漂亮!”“你们想学吗?”“想!”“这可有一定难度。”我故意卖关子。“我们不怕,教给我们吧!”孩子们兴头不减。我趁热打铁,你们想怎样学呢?能不能用书面语言表达你们想学的愿望呢?请你们把自己想学的愿望告诉老师,看谁写的语言生动能打动老师,老师就教你们折“孔雀”,怎么样?我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答应了,而且从不同角度选材:有的从老师讲课的艺术方面选材,有的从整个课堂气氛选材,有的从老师辅导“差生”方面选材,有的独具视角挖掘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每一篇都写得真实生动,真正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
如一位学生以《语文老师教折纸》为题这样开头:“先学折花篮,先学折孔雀,先学……”一阵阵高喊声好像要撑破五年级的教室。咦?五年级的作文课上怎么传出这样的争吵来?原来,下午第二节是作文课,李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真奇怪,他今天没拿讲义,也没抱着我们的作文本,手里却提着一个超级塑料兜。老师要干什么?正当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李老师神秘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不上作文,我教你们折纸怎么样?”说着他从塑料兜里掏出一堆折纸作品——小巧的纸篓,可爱的和平鸽,张牙舞爪的螃蟹……同学们“啊”了一声,都伸长脖子去看,有的索性站起来。接着大家议论起来,有的说:“语文老师教折纸,稀奇稀奇真稀奇。”有的说:“作文课改折纸了,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突然,我们班的调皮鬼李华站起来大喊:“老师,您是怎么折的?快教教我们。”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都瞪大眼睛看着老师……
另一位学生以《难忘折纸课》为题,这样写道:听着老师的讲解,看着彩纸被老师左一折,右一摁,上一翻,下一压……我眼花缭乱,到底该怎么折啊?我的手哆哆嗦嗦,一不小心“哧拉”纸被撕了个大口子。我懊恼极了,一把揉了个纸团,塞进桌斗。“别着急,我来教你。”不知什么时候,李老师已经站在我的身旁……
还有一位学生以《一节特殊的作文课》为题结尾,他写道:“叮铃铃……下课了,我们一再请求老师把折孔雀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却启发我们写一篇作文。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老师是在变着法儿给我们上作文课。这样既让我们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还为我们创设写作的情境,使我们写作文前胸有成文。这样有趣的课谁不喜欢上呢?”
当然,学生的作文中还有许多闪光点,还有许多好词佳句。这是我们不曾想到的。在作文讲评时,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情绪高涨。下课铃声响起,他们把我团团围住,我的讲桌上瞬间摆满了折纸作品,花样竟达几十种。有的孩子还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心灵寄语,顿时幸福感蓦地从心底升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还不可能自己很好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寻找创作的灵感,所以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情境中帮他们体验,让他们“言之有物”,这样才能让他们自觉地学习语言,掌握语言,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