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教学

2016-03-25 02:52李伟
考试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口语交际

李伟

1.游戏识字,寓教于乐

1.1猜谜语,识汉字。猜谜语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智力游戏。根据字的结构特点、字形、字义把字或词编成谜语,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玩耍中识字。例如在教“拿”字时,可以引入谜语: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猜谜过程中通过分析和对比不仅认识了“拿”的间架结构,而且记住了这个字的特点。

1.2编故事,识汉字。在教学中,教师巧用汉字的形和义之间关系的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汉字转换成画面或故事情境,使学生轻松识记这个字。如学“休”时,教师边讲故事边书写笔画:“一个人外出散步,走呀走呀,走累了,就靠在一棵大树旁休息了(休)。”也就是说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给字配上“动画”,让静止的字符都活起来,以此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在教学“带”字时,学生经常把“带”字写错,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写法,可以鼓励学生编字谜或者字谜故事。有的学生说:“三个好朋友拉着手,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节目《红领巾》,看得可高兴了。”有的同学把“哭”编成:“两个小女孩上学时遇到一条龇着牙的凶狗(犬),把她们给吓哭了。”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就识记了汉字。可以编背儿歌童谣,通俗易懂,念起来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还能调节课堂气氛,使机械繁琐的识字过程变得生动而有趣。

2.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注重感受生活,学会倾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现实生活色彩缤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自感受了,才能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习作时才会流露出真情实感。“生活不在于高于幸福的行为借口”。学生接触现实生活的机会越多,从中获得的感受越难忘,逐渐就学会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和理性思考分析与判断。如:买东西、去同学家玩,独自看病,自己动手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等等,学生在与他人的接触和交往中,明确了是非观念,借鉴了他人的言行,规范了自己的言谈举止;从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交谈中能体会到现在生活的幸福;还可以在买东西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色色、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3.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听说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二者的涵义基本相同,但是仔细比较便会发现二者存在一些不同,主要表现在:其一,从语言表达的目的看。听话说话可以是一种没有交际目的的、静态的、单向的口头告语活动;口语交际一定是有明确目的的、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其二,从言语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看。由于交际目的不明的限制,不少听话说话训练的内容无法科学地选定,只能注重形式的不断变化;口语交际训练则可根据交际目的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三,从言语表达的价值取向看。听话说话训练常常是一种单纯的言语操作,实用性较差;口语交际则强调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强调训练效果要落实到实际的言语行为中,实用性较强。

4.强化朗读,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的朗读并不是所谓的毫无目的的要求的大声嚷嚷,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提高朗读质量,我认为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明确朗读细则,搞好朗读评价,努力达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近日在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时发现,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也有了一定的量化指标,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由过去的昕、说、读、写变成了如今的读、写、听、说。低、中、高三个年级段,都对朗读提出了具体要求:①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中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高年级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④粗略看,这三个表述几乎是一样的,但仔细看,它们的表述是有细微差别的,低年级要求“学习用”,中年级要求:“用”,高年级要求:“能用”这细微的差别,明确了不同的年级朗读要求的不同,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循序渐进。朗读要正确是指不读错字音,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得字字响亮,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朗读要流利是指在做到正确之后,从容不迫地读。不能一字一拍地读,也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地明读。朗读要有感情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理解,读的时候就能做到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低年段学生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就阅读教学来说,适合采用朗读、诵读及背诵等方式,这一学段除要求学生“会”朗读外,还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法贯穿整个教学,如师生范读、领读、轮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等等。以读为主线,重整体感悟,重语感培养。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语感逐渐丰富了。

5.利用影视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同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影视作品中有丰富的语言信息,有对话,有独白,有解说,有配音,有画外音,等等。有些影视的语言甚至是广为流传、经典性的语言,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接受教育的同时,这些语言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看,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易长久地保持刚开始学习时的劲头。影视作品声形并茂,内容丰富多样、情节生动感人、形式活泼有趣,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它的互动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配合,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极不完善,见不多识不广,教学中一些知识本身抽象且不可感,更需要形象逼真性、具体可视的影视作品帮助其增加见闻,开阔视野,使其思维发展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从而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口语对对碰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