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旅雅
摘 要:如今,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接触的主要媒介。语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想全方面地展示教育的新视野,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一定要把信息技术完美融合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培养自己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深度结合
自从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语文课程一直在积极地探索教学方式,希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不断改进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就要立足于互联网的大背景,将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期望。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连贯
新课标的语文课程设置理念是以人为本。现在的语文课主要教授知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授课围绕重要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不停地进行习题训练,让课堂的目的性更强,缺少发散性拓展。此外,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缺乏主观能动性,得到的知识都是和考试有关的碎片化信息,因此难以提升语文素养。
2.教学方式侧重点造成语文素养难以培养
语文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注重知识的训练和传递,没有提升人文精神的发散;一种是课本知识比较模糊,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训练,弱化了人文教学的本意,这两种情况都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教学模式不与实际相结合
网络发展十分迅速,大量信息可供人们使用和参考,不再是过去读者和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只能默默仰望。但是,多数教师仍采用单一的阅读、讲解和思考等形式讲授知识,不仅让学生感到负担很重,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二、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每一个学科与语文都有联系,如在学习一些说明文讲述动物习性、故事讲述环境保护、典故讲述的就是历史,所以在语文学习中一定要注意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教授。比如:在讲课文《鸿门宴》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播放“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视频,将课本知识无限延伸,让语文教学不仅仅拘泥于课本知识,还能拓展介绍《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给学生历史的启发。
又如:在讲到《鲸》这一课时,文中讲到鲸鱼的种类和生活习惯,但是只有文字叙述,学生看不到鲸鱼的样子,也不能体会文章内容的意义,但是如果教师配上图片或者视频进行教学就比较直观生动。这样教学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还能让学生对生物感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三、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运用的有效方式
1.多媒体辅助功能,不能喧宾夺主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意学生的反馈效果,因此在备课时可能会把大量的精力和实践用于寻找多媒体的展示上,而忽略了教学重点的教授。有的教师会将很多精力放在制作PPT上,力求成为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是不考虑是不是有些喧宾夺主,因为多媒体辅助工具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将课堂搞得很热闹,但是学生却不能从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将知识点做到精益求精,把多媒体当作一种教学工具,而不是上课的必需品。
2.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
多媒体教学非常直观和形象,制作华丽的PPT,确实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很多教师会将心思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将教学重点也尽数放在PPT中展示给学生。在上课时,给学生逐张进行讲解,但缺乏互动,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面对课件排列合理的知识点,教师甚至不用板书,学生可以选择记忆重点,或者看着屏幕即可。教师讲课也不用再设计拓展练习、朗读课文、回答问题等环节。只要有一个PPT,课程讲解都搞定,这时候教师就好像一个放映室或者是微机课教师,除了重点加以讲解之外,其余的都靠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根本不能获得教学效果,也与新课标理念相悖。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血液,不仅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新动力,还让教学活动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希望学生可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绽放新的色彩。
参考文献:
戴晓娥.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