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发根
近年来,农村养猪专业户不断增加,但养猪的经济效益并不稳定,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仔猪腹泻性疾病常发是影响农村养猪专业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仔猪腹泻性疾病轻则引起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低、抗病能力降低甚至造成僵猪的出现,重则导致大批死亡。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不掌握仔猪的生理特点、环境应激和饲养管理不当、用药不科学、免疫接种不规范、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存在等。本文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减少环境应激、加强妊娠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科学用药、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及时的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农村养猪专业户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1 发病主体问题
1.1 忽视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不少养猪专业户大量使用本地饲料资源,配制妊娠母猪饲料,片面追求降低饲料成本,有的甚至以粗饲料和青饲料为主,不加预混料、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导致营养不全面,分娩后乳汁少,质量差;不注重接种相关疫苗,如不接种仔猪大肠杆菌病、红痢、猪传统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及猪瘟等疫苗,从而乳汁中缺乏相应的母源抗体;不注意猪舍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分娩后母猪时有发生乳房炎的现象而导致仔猪感染。
1.2 仔猪的饲养管理失误
仔猪所处的环境满足不了仔猪的生理特点要求,养猪专业户常常忽视的问题有:猪舍内温度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或者出现舍内贼风,舍内空气内微生物、灰尘、有毒有害气体,如H2S、NH3超标等;饲料配合不科学,仔猪的饲料营养指标不符合饲养标准的要求;应激因素的影响,如断奶过早、频繁更换圈舍、突然更换饲料等;预防性消毒、临时性消毒、终末消毒没有建立起很好的制度并实施,往往导致发生疾病的几率明显增大。
1.3 药物使用不科学
不少养猪专业户药物使用不科学,滥用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饲料中直接添加药物粉剂的现象,缺乏有针对性用药的基本知识,从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给防病治疗带来困难,更严重的还可造成药物残留,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增加了养猪成本,仍导致疾病,特别是继发感染增多。
1.4 混合感染较为普遍
引起仔猪腹泻的细菌性病原常见的有: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毒性病原常见的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蓝耳病病毒 PRRSV);寄生虫性病原常见的有:蛔虫、球虫、小袋纤毛虫。通过调查养猪专业户发现,单一的感染已不多,经常见到的情况是细菌与细菌之间、病毒与病毒之间、细菌与病毒之间、细菌、病毒与寄生虫之间的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给防病治病带来较大的困难。
1.5 免疫接种不科学
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控制腹泻性传染病的发生,已引起广大养猪专业户的高度重视,但具体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如选择的疫苗血清型与当地常发的血清型不一致;疫苗生产厂家较多,往往选择价格低的生产厂家的疫苗;操作过程不规范,稀释液选择不符合要求,免疫剂量过小或过大、免疫途径不正确等都易导致免疫接种失败,导致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
2 防治对策
2.1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怀孕30d后,要严格控制母猪膘情,过肥的母猪要限料,过瘦的母猪要补料,饲喂量2.0-2.2kg/d;怀孕40-80d,要逐步增加饲喂量,而且必须给予充足的饮水;怀孕84-114d,饲喂量要采取渐增渐进的方法,逐步达到3.0-3.5kg/d。要按饲料标准科学配制饲料。冬季注意保暖,猪舍温度控制在15-20℃,夏季要注意防暑,并要搞好圈舍的平时消毒工作。做好分娩前母猪的免疫,如产前30d左右要适时接种仔猪大肠杆病、仔猪红痢、TGEV、PEDV的灭活疫苗,以增加乳汁中相应母源抗体,使哺乳仔猪增强对相应疫病的抵抗力。
2.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对于仔猪来说,良好的饲养环境是防止其发生腹泻性疾病的基本条件。首先要注意改善猪舍的生产环境,特别是细菌性疾病大多是条件性病原所引起,当饲养环境条件恶劣时,均可能成为这类疾病发生的诱因,所以平时要注意减少环境应激,定期搞好仔猪舍的清洁卫生与消毒,以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其次,对于仔猪来讲,适宜的温度、湿度非常重要,1日龄仔猪的适宜温度32-35℃,并逐渐降低,但7日龄猪不要低于28℃,可采用灯光照射等保温措施,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还有就是要使仔猪尽早吃到初乳,7日龄到断奶前逐步让仔猪自由饮用清洁水,并在5-7日龄开始诱食,虽然此时仔猪不吃料,但这种对饲料的浪费,可使仔猪提早开食,对防止仔猪腹泻具有重要作用,断奶前可让仔猪吃足500-600g饲料,如能达到700-900g,则效果很好。
2.3 科学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使用药物预防仔猪腹泻是既传统又实用的方法。用于预防的药物种类有化学药物、抗生素和中草药等。使用安全的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加入饲料和饮水中进行群体药物预防即所谓“保健添加剂”较为普遍。在药物预防上,要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原料,要根据仔猪的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以及不同季节仔猪疾病的发病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预防,可以很好地预防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其生长发育;另外提倡使用中草药进行预防,中草药在仔猪养殖过程中具有提高免疫力、防治疾病、促进生长等作用,在防治仔猪腹泻性疾病中不仅成本低、安全、效果好,而且还避免了使用抗生素类出现的耐药现象,因此在仔猪腹泻性疾病预防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4 正确使用疫苗进行预防
养猪专业户防止仔猪腹泻重点要做好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白痢等的防疫工作。在防疫过程中要选择正规兽医生物制品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菌)苗,而且要使用同当地病原血清型一致的疫苗,注射疫苗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进行稀释,确保免疫途径适宜,注射剂量准确,从而保证免疫的真实有效。
2.5 治疗措施
养猪专业户对仔猪腹泻性疾病治疗坚持的原则是消炎、抗菌、收敛、补液、消除致病因素等。持续而严重的腹泻,不仅能引起消化机构障碍,使机体发生全身性营养不良,更重要的是导致脱水、酸中毒、内分泌失调、血糖降低,甚至死亡。补液疗法是减少仔猪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兽医临床上常采用口服补液盐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如可选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药,可选用干扰素、免疫球蛋白、清开灵注射液等配合应用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同时使用鞣酸蛋白、活性炭、石榴皮熬水等收敛药。细菌性腹泻可选的药物较多,如仔猪黄、白痢可用硫酸链霉素混饮法或盐酸黄连素注射法;猪痢疾可选用痢菌净或万尼霉素;仔猪副伤寒可选用复方庆大霉素,TMP安乃近注射液或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寄生虫所致腹泻,尤其是胃肠道线虫最有效的药物是阿维菌类抗寄生虫药物。
综上所述,养猪专业户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从而导致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及健康,降低养猪的经济效益。在养猪实践中做好妊娠母猪和仔猪饲养管理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科学的药物预防和免疫能有效降低仔猪腹泻,仔猪一旦发生腹泻要及时采取以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可有效防止腹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提高养猪专业户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