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春,黄 笑
(长沙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022;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5)
湖南省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思考
吴晓春,黄 笑
(长沙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022;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5)
20世纪90年代末,湖南省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兴起,十余年来发展迅速,在法制法规建设、办学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问题、合作办学层次低、生源单一且水平参差不齐、培养模式混杂等。提高与深化认识,改善宏观与微观管理,注重学生生源,提供散发知识的神秘性与吸引性的教育场地,确保办学质量,是湖南省合作办学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对策;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相关科研文章和学术论文陆续涌现,如湖南师范大学蒋良凤的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2007年5月)、湖南大学张梅的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2011年5月)、姜文“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刍议”一文(载《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等。然而,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从1998年开始至今,已经跨越了18个年头,从最初的摸索期、紧随其后的快速成长期、本世纪初开始的调整期,到2011年后的稳定期,政策与信息逐年都在变化和发展。
以最近发表的一篇关于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的文章为例,该文题为“湖南中外合作办学特点、问题分析及对策”,载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8期,收稿日期是同年4月。但是,同年10月,2016年9月,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就先后更新了经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本科、硕士及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总名单(地方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待公布),增添了新获批的项目,暂停或取消了部分未达标的旧项目。以此为据,原论文中提供的一些数据,如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办学层次、项目数等都出现了与当今事实不符的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新数据、新资料为据,重新整理和描述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
在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四个关键年份。
一是1998年。1998年湖南大学美雅国际教育学院(现已与外国语学院合并,改名为“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成立,湖南大学分别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康考迪亚大学合作设立了2+2本科项目。同年,湖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也开设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此开端,湖南省内教育机构开始在公立、民办两类高等教育机构之外,引进外国高等教育理念、资金、师资、教学管理机制等,摸索创办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新型高等教育办学形式。
二是2004年。2004—2005年,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剧增。1998—2003年,我省中外合作项目总计14项,而2004—2005年,短短2年,不仅项目数翻了1翻多(共31项),就读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数也大幅度增加(2004年之前最高入学人数为475人,2004年达941人,2005年1858人)[1]。
三是2006年。2006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4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次年4月又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三个文件指出了近年来全国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系列问题,重申并修订了中外合作办学各项方针政策,提出并采取实际措施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行政监管。实际上,教育部自2007年就暂停审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开始了全面复核原有项目、审批已申报项目的工作,直到2010年7月,教育部才公布了512个从事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此期间,湖南省教育厅依据教育部意见与通知的文件精神展开相关工作,同年和次年省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人数略有下降。
四是2011年。2011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湖南设立首家出国留学基地,它同时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中南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出国留学基地,它对我省与国外大学开展与建立合作关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2016年9月更新的数据,湖南省现有硕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湖南大学与美国休斯敦大学的理学硕士项目)。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4项,分别分布在长沙(10项)、株洲(1项)、湘潭(4项)、衡阳(2项)、邵阳(1项)、常德(2项)、吉首(1项)、郴州(1项)、益阳(1项)、娄底(1项)。经地方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高等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28项,分布在长沙(22项)、株洲(4项)、湘潭(2项)。从合作方来看,湖南省有25所高校开设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湖南省普通高校的20.3%。外方合作高校遍及9个国家的25所高校,其中英国最多,有9所高校,澳大利亚次之,共6所高校。从地域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以及部分地市级城市。从办学基本模式看,合作主体多为校际间合作,尚未出现政府间合作或企业合作。除1个独立设置的合作办学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外,其他都是非独立设置的办学机构,以一般合作办学项目为主。从办学层次来看,主要是高等专科和本科层次,其中专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最多,本科层次的办学项目居次,研究生层次的办学机构和项目最少。从合作办学专业来看,本科层次以工科为主,共12项,占比50%,其他理科2项,艺术学4项,管理学3项,医学2项,教育学1项。专科层次以经管类为主,共21项,占比75%,其他工科5项,艺术学1项,文学1项。
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十余年间,涌现出了一批有特色和质量较高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它们不仅为求学者提供了新的深造途径,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成为中外教育交流的桥梁。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同时,一些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首先,合作办学管理体制问题。在宏观管理上,多头管理、交叉行政的问题比较严重;在微观管理中,职责不明,推诿扯皮现象严重。体制性障碍成为合作办学推行市场性和产业性办学体制的最大障碍[2]。
第二,合作办学层次低。引进项目的层次较低,在教育部批准的可授予学位的合作项目中,仅1个项目可以授予硕士学位。合作领域较窄,本科层次集中在工科,占比1/2,专科层次经管类占比2/3。合作学校层次不高,缺乏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与世界一流学校或世界名校的高层次合作不多。在引进合作办学项目上,处于被选择地位,很少能主动选择合作外方,选择国外高校特色专业引进。
第三,生源单一且水平参差不齐。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昂贵,令一般工薪阶层和农民家庭望而止步,因此农村及城市家庭困难的学生多与合作办学无缘。我省合作办学的招生方式主要是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也就是说,它的学生生源多来自当年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而高校扩招直接给合作办学生源带来了压力,一些项目被迫降分录取学生。由于省内各高校层次、类别不同,所以各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入学录取条件也不一样。如中南大学的生源与其他高校相比就是优中选优,不仅学生高考成绩要达到部属高校分数线,入校后还要参加严格的选拔考试、各方面成绩优秀才能就读该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可是,在其他高校,甚至是同一所高校的同一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源的入学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分数达到了一本线,有的则在二、三本线。如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2015年学生报名条件是“参加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分数达到本科批最低控制线(湖南省招生批次为本科一批,四川、重庆、广东、湖北、河北、山西等省份招生批次为本科二批。一本线上生源不足时,可在本科一批省控线下20分内录取,降分投档以考生填报的最后一次征集志愿为准)或高职专科批最低控制线”[3]。从本科一批、二批,到因生源不足的降分录取,学生的入学水平起点实在大相径庭。
第四,培养模式混杂。我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科阶段的培养模式基本是3+0单校园模式。所谓单校园,通俗讲就是不出国门的学习,就读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的学生为期3年的学业全部在中国境内完成。我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相对灵活,各高校基本都提供了单校园或双校园两种培养模式供学生自由选择。本科阶段的单校园培养模式主要是4+0模式,就读学生在中国境内完成本专业规定的学业;本科阶段双校园培养模式即一部分学业在国内完成,另一部分学业在国外合作院校完成,常见的有2+2模式、3+1模式。目前省内多数高等院校(如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与外方合作大学的本科教育项目主要采取4+0或3+1两种培养模式,而中南大学施行的是4+0或2+2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单或双校园”培养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业文凭。选择4+0模式只能获得中方学校颁发的文凭与证书,如要获得外方学校颁发的文凭,必须选择3+1或2+2模式,到国外合作院校学习,达到外方合作高校的各项要求。可是,有一些高校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虽然采取3+1或2+2的形式,但就读该项目的学生只能获得中方提供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项目本身仅提供以学生申请为前提的1-2年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如湘潭大学与西班牙莱昂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中南大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湖南文理学院与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湖南工业大学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中南大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湖南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的培养模式是1+1双校园模式,即学生学业1年在国内高校进行,1年在国外高校完成。
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核心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优秀人才。而我省在这两方面进益不多,多数合作院校层次不高,合作项目毕业率较低,约一半学生达不到外方合作院校的学业要求,甚至出国学习人数少于毕业人数的一半[4]。信息不对称、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了解、现行政策法规等确实制约了合作办学的发展。而合作办学的巨大潜力促使我们思考其未来发展的可能途径。
提高与深化认识是合作办学发展的关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合作办学不是可有可无,不是院校领导的政绩指标之一,而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补充”,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它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和教学改革。合作办学更不是国外大学与国内大学联手赚国人钱的“生财之道”(尽管提供教育服务、获取合理回报是它的目的之一),其实质是“让出我国教育服务的部分市场,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增加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借鉴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提高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更多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人才”[5]。
管理体制是影响合作办学发展的核心。宏观管理方面,以本科以上学历教育资格审批为例,其申请、审批与许可需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评估等多项职能部门,过程的繁琐加上各级机关判断的随意与主观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效率[6]。如在此过程中,政府角色转向“服务型”,从“指令性”转向“指导性”,办事人员能做到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也许合作办学才能真正纳入科学、客观的轨道。微观管理方面,合作办学双方产生争议时彼此的沟通以及无碍原则性的让步是排除阴影的可行途径。
确保办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生存与发展的硬指标。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学习目标等,针对合作办学呈现出的问题,确保合作办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与教育场所。如前所述,因高校扩招,合作办学为确保生源而不断降低招生分数;因其高昂的学费,又将一批优秀的寒门之子拒之门外。如果合作办学项目高校能从招生生源中选拔出有一定语言基础、术科成绩良好的学生,通过向他们提供部分或全部学费减免、高额奖学金、享受先进教育资源等措施吸引他们成为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合作办学的教育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必然得到切实提高。教育场所对确保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也很重要。合作办学的教育场所首先是学习场地的多种多样,它应当具备并散发出知识的神秘性与吸引性,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目前我省合作办学的教育场地分为单校园和双校园两种,单校园教育不出国门,双校园教育多以文凭为考据,仅当学生选择拿到中、外两方文凭时,才需要去国外学习。如能抛开文凭的制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出国学习或者实习(如经费实在不允许,也可效仿部分英国高校,通过电子媒体向学生提供认可课程),必将极大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他们将不断要求自己去探索与学习,教育质量从而得到保证。
总之,合作办学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的存在与发展既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与服务,又需要合作办学高校的管理与操作;既需要确保合理收益,又需要体现教育公平与教育公益;既需要教师的探索与完善,又需要学生的配合与推动;既需要中方对外方的熟悉与据理力争,又需要双方的长久磨合与合作。内部与外部,缺一而患不足。
[1][4]蒋良凤.湖南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彭未名.国际教育交流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2015年招生简章[EB/OL].http://ic.hunau.edu.cn/zsjy/zsgz/201604/t20160418_153256.html.
[5]李军.规范中外合作举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1).
[6]王建波.跨国高等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校:余中华)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of Hunan Province
WU Xiaochun, HUANG Xiao
(Teach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First Middle School of Changsha, Changsha Hunan 410005, China)
Starting from 1990s, the Sino-foreign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of Hunan Province booms in a decade of years. It has taken promising steps in legal construction, education programs, talent-nurturing and etc., but some problems, such as management system, education level, poor quality of would-be students and the hybrid education models arise.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he joint-school cooperation, improve the macro- and micro- management, better the sources of students, and provide mysterious and attractive education sites are the feasible approaches to promo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of Hunan Province.
Sino-foreign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status quo;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development
2016-09-28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育主权问题研究”,编号:XJKO11BJK002;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中的教育安全问题研究”,编号:11YBB044。
吴晓春(1975— ),女,湖北红安人,长沙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高等教育。黄笑(1975— ),女,湖南郴州人,长沙市第一中学教师,硕士。
G648.9
A
1008-4681(2016)06-0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