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涛,龚 理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新常态”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白江涛,龚理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新常态;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对策研究
“新常态”作为一种新趋势以及不可逆的发展状态,特征之一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鲜明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理念的首位。创新是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而作为推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科技含量较高、前沿性较强的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新常态”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如下。
各高校本身属性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专业导向性。医学院校在创新摸索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但总体来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专业设置较单一,可供交流学习的资源少 创新创业的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很难做到。因此,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不同于综合院校或其它工科类大学,医学院校因其专业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特殊性,院系分类大多以医、护、心理类为主,专业设置较为精简、单一,可供交流学习的资源较少。
1.2 创新意识薄弱,观念偏于保守 首先,就学生个人来说,课程多、时间紧、任务重,且所学科目大多为医学类专业知识,因此,对创新创业的接触和思考时间较少。本科在校生大多坚持毕业继续考研深造或争取尽早留院工作的传统想法,鲜有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或改行创业的。如若进行科研创新研究,部分抱有在评奖学金、考研面试有优势等功利想法,对科研创新本身的理解认识和热情度并不高。其次,对家庭而言,技术性强、工作体面、就业较稳、收入可观的医护工作比较受青睐,且在历经本硕较长时间的学习投入,家长较少有支持子女去承担创业的风险。
1.3 师资队伍参差,缺乏专业创新性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眼界高、思维新、精指导”的专业素养。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由学生工作队伍或行政人员担任,创新性不强,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这种培养现状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1.4 体系不健全,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平台 一方面,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多缺乏实践和体验式教育环节,难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需求,广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崇尚意识和积极主动探索奥秘、开展科技创新实践的意识还很淡薄。另一方面,体现在校园文化环境引导营造上的偏差,学校侧重开展文体活动,科技创新创业大多停留在口头、纸面等,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做长期培养人才的模式。
1.5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乏一定的社会保障机制 第一,政策响应度不够。从目前就业形势和政策可见,创新创业大潮已势不可挡,但从整体的社会层面上分析,大部分的政策还停留在理论和倡导的层面,与社会效应相呼应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上的政策扶持还没有达到行之有效的层面。第二,经费扶持不到位。受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各省市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发展扶持力度差距悬殊,部分地区和高校至今没有科技园或孵化器,缺乏可供大家交流、学习的专业场所。第三,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高校之间缺少共同合作与竞争的完善机制。
2.1 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加强校园“三创”宣传
2.1.1 应完善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开设适应学生需要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三创”课程,即“创新、创业、创造”课程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1.2 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一直以育人为根本,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才能在教学或指导课外活动中不断提升创新教育的有效性。可通过外聘“就业创业指导师”,或定期对校内老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等,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服务学生。
2.1.3 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由“文体活动”向“创新创业”的转变:举办科研讲座、创业沙龙、头脑风暴、寻访创客先锋、创业实训营等,并搭建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相结合的平台,构建系统的竞赛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力度;也可通过创业成功人士或身边创新故事等感染、熏陶大家,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2.1.4 设立学校创新创业奖励机制:如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定期鉴定、评选学生的创新创业成绩与成果,表彰并奖励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指导教师等。
2.1.5 搭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规范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鼓励具有医学特色的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如国医养生、实验操作平台、阳光爱心诊所、心理咨询等创业团队。还应加大对创业孵化基地入孵项目的鼓励扶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政策、场地和资金扶持,致力于培养一批技术服务型和产品开发型创业者,并积极引导学生科研创新成果与市场对接,将“智力”转化为“生产力”。
2.2 加大经费扶持力度,各级单位积极落实 政策上,国家应加大对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扶持,经费上应加大投入。各医学院校应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资助学生课题研究,规划学生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申报并支持他们开展项目研究。同时,扩展医学院校创新学习的内容,创新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方式,加大临床操作的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议县级市以上单位设立创业孵化器或科技创新园,从而为当地创新创业提供契机和交流平台。
2.3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高校合作平台 医学院校应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和重点综合院校的联系,利用“网络强国”战略及“互联网+”计划,将医学与互联网相结合,探索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及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网上诊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远程医疗服务等。同时,有效弥补医学院校专业设置较单一的不足,促进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更好地发展。
(其它栏目编辑:陈志宏)
G40-012
C
1004-6879(2016)02-0181-02
* 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青年基金项目(SQ161033)
(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