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艳君(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小学,辽宁营口115007)
探究合作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庄艳君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小学,辽宁营口115007)
摘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其次通过精心设疑和适时点拨,引领学生保持正确的探究方向;再次,通过学生展示交流探究结果,师生互动答疑得出正确答案;最后,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认真加以梳理,确保学生获得的知识的有效性。
关键词:探究;合作教学;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自主持学校《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合作分层突破”教学策略研究》这一科研课题以来,我们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外,还举行了大量的课堂练兵活动,却发现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探究合作学习”的概念,片面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花样设计,使我们提出的教学模式走入了误区。
我曾经听了一节语文课《珍珠鸟》,教师在学生听读课文后,提出了两个问题请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问题是作者描写的珍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个问题是作者和哪些动物比较了珍珠鸟?
第一个问题是学生自己的印象,第二个问题在书中有着现成的答案,根本不需要探究或讨论。所以,当教师刚把问题提出来,就有学生纷纷举手意欲回答,而教师却强调让学生间讨论一分钟后再回答,结果有的学生不理不睬,自行看书,有的学生看着教师等着回答问题,只有极个别的学生相互交谈询问答案。长此以往,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使许多学生懒于学习,敷衍讨论,并导致课堂时间白白浪费,高效课堂反而变成低效课堂。
有一节语文课《草船借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这样设计的:(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介绍《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通过一幅妙联,引出诸葛亮,并分析为何这幅妙联描写的就是诸葛亮,由此导入本课。(2)自主学习:通过生字和小说知识填空等习题,检查学生预习成果;请学生速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探究合作:教师设疑:“诸葛亮为什么要施行草船借箭?”“诸葛亮是如何施行借箭的?”请学生借助教师给出的材料和课文讨论回答;播放视频片段,请学生认真察人物的神态和语气后,模仿朗读;从诸葛亮“三笑”中揣摩其心理活动,进而评价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性格。(4)知识拓展: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诸葛亮有智慧的故事(如“舌战群儒”“空城计”)后,教师质疑:“这个故事真实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视频“品评三国”。(5)收获与感悟:教师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提出问题:“听完此曲有什么感受?”
这一节课教师运用了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了情境,丰富了课堂内容,渲染了课堂气氛,但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没看到重难点,学生讨论探究也是蜻蜓点水般草草结束,听课者看到的是目不暇接的幻灯片和视频、学生收获的是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并记录在书上的答案,使得这一节课从形式上看好似符合新课改标准,但从内容上却是失败的一堂课,根本不具有有效性。
那么,怎样在课堂上应用探究合作教学法呢?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二节最满意的课例。
(1)复习导入:复习圆柱的体积,学生动手做一个圆柱,再另做一个圆锥使其满足条件和圆柱同底等高,师生共同总结做法并导入新课。(2)探究学习:教师动画演示把圆柱削成圆锥,让学生猜想:如果我们知道了圆柱的体积,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结论。那么,圆锥的体积到底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呢?小组探究合作。四人小组讨论后反馈。小组1:可以用一个圆柱形胡萝卜削成一个圆锥形,称出圆锥形胡萝卜的质量和削下来胡萝卜碎片的质量,再进行比较。小组2:将削成的圆锥形胡萝卜浸入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计算出上升水的体积,就是圆锥的体积,再和圆柱的体积比一比,看看是几分之几。小组3:这样削起来太费劲了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桌上的东西(教师给了每小组一些学具),这是一个空心圆锥,只要再找到一个空心圆柱就可以了,将空心圆锥装满水,再倒进空心圆柱,看需要几次。学生实验交流后,得出圆锥的体积正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3)学以致用:教师精选习题,利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大量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学习感悟:学生总结如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知识。(5)课堂检测:通过小考条,检测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
(1)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发给学生一些绿豆种子,请学生栽种、观察并带到学校来。(2)导入新课:播放儿歌《小雨刷刷刷》,教师设疑:农民伯伯为什么喜欢雨?为什么春季播种?为什么要松土?(3)探究新知:分四次学生活动完成。活动1:由学生回答自己的种子发芽或未发芽的原因?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为了帮助观点不一的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教师为学生演示了种子萌发的情境。活动2:教师借助小资料《沉睡千年终开花》,小故事《国王的选择》以及《被虫子咬过的种子会发芽》等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萌发自身应具备什么条件”。活动3:教师通过演示实验《除去种皮的南瓜种子还能萌发吗》引导学观察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的构成是怎样的。活动4:请学生观察手中的幼苗,想象“胚”的各组成部分发育成手中幼苗哪个部位?再借助教师准备的视频明晰正确答案。(4)学习感悟:梳理知识点,编写种子萌发的口诀。(5)学以致用:教师选取生活的典型事例,请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以游戏方式抢答。
从这两个课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运用探究合作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其次通过教师的精心设疑和适时点拨,引领学生保持正确的探究方向。其次,通过学生展示交流探究结果,师生互动答疑得出正确答案。最后,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认真加以梳理,确保学生获得的知识的有效性。当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内容都适合探究合作学习。但我们要求教师在集备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合适的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合作意识,使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使教学真正“高效”起来。
参考文献:
[1]周进军.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施建梅.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
[责任编辑张翼翔]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