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捷克特派记者 任彦 管克江 本报驻捷克特约记者 关捷
应捷克共和国总统泽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8日至30日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捷建交67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捷克。“这真是一个历史性时刻,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捷是捷中当前非常完美的双边关系的写照。”2月初,捷克外交部副部长考茨基在出席华人举办的春节庙会时就表达了这样的期待。捷克人还津津乐道的是,在捷克,苹果树象征着合作与友谊,而2014年捷克总统泽曼访华时就赠给习主席一棵苹果树苗作为特别礼物。
捷克地理位置独特,被誉为“欧洲之心”。捷克自称“小国”,但颇为自信,在欧盟中发展稳健又有些特立独行。中捷关系一改哈维尔执政期间的冷淡,开始“迈入最佳黄金期”,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离不开捷克人的务实。
捷克人的共识:别错过中国“快车”
“让我们先来为捷中友谊干一杯!”捷克—中国经济合作协会主席拉迪斯拉夫·沙拉尔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拿出一瓶酒和两只小酒杯,笑着说:“这是捷克的一种白酒,有点像中国的二锅头,但口感比较绵软,没有二锅头那么辣。不过,喝下去胃里也会着火。”在沙拉尔内心,希望捷中关系能更加热和。他表示,过去很长时间捷克没有充分认识到提到“中国”就意味着发展机遇,因此错失发展良机。最近几年,随着捷中高层互动加强,两国经贸联系日益紧密,捷克从政府到民间都认识到需要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应主动拥抱中国投资、进军中国市场、实现战略对接、谋求共同发展。
捷克前总统哈维尔2011年年底去世,他生前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带有偏见,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捷关系的正常发展。哈维尔还与达赖喇嘛私交甚密,屡次让达赖窜访捷克。正在捷克考察的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在人权问题、西藏问题上仍有消极的声音,但捷克主流舆论认识到,这对捷克的国家利益没有什么好处。
泽曼2013年通过全民投票当选总统后,便积极与中国发展关系。2014年2月,泽曼与习近平主席在索契冬奥会上见面。同年10月,泽曼率100多名企业家访华,这是捷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随访企业家代表团。2015年9月泽曼访华并出席“9·3”阅兵式时,还带来着名球星内德维德。在捷克政府层面,外交部长扎奥拉莱克2014年上台不久便访华,其间正式宣布“捷克尊重中国领土完整,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藏独’。”这也是捷克外长时隔15年后第一次访华。政府总理索博特卡则在多处场合强调,本届捷克政府实行经济外交,而对华关系是捷克的外交优先。
在捷克工作多年的《光明日报》记者任鹏认为,捷克各界重新认知中国,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国力的上升,捷克主要报纸《经济报》《今日报》、着名新闻网站E15等几乎每天都有涉华报道。“中国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等消息不断刷新着捷克人对中国的认知。另一方面,对华友好是捷克人民族意识和务实主义的体现。他在日常采访中明显感到,无论哪个党派,捷克政界人士都认为,前几年捷中关系处于低温状态,而欧盟其他大国则都与中国保持热络,经济互动频繁,捷克应该回归这种主流。捷克参议院副议长施克洛马赫在接受任鹏采访时多次提到自己的家乡摩拉维亚地区,并表示那里有美味的葡萄酒,有素质高的产业工人和具备一定科研水平的高校,可以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轻型飞机,而这些都值得中国伙伴来捷克开发。捷克前总理内恰斯(公民民主党)现在是布拉格新丝绸之路研究会成员,致力于捷中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今年1月,布拉格新丝绸之路研究会在捷克参议院主持召开“一带一路”研讨会,捷克参议院议长什捷赫、总理索博特卡都发表讲话,支持中国“一带一路”。
3月21日,捷克众议院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研讨会。捷克众议院副议长菲利普表示,捷克希望与中国共同开发多瑙河-奥得河-易北河运河项目,届时中国货物将可从黑海直接通过水路运到波罗的海,大大减少货物运输时间和成本。他认为,这一合作符合中国“一带一路”宗旨,可使捷中及捷克周边国实现多赢。捷克外交部副部长特拉帕还表示,捷克愿在中国-中东欧“16+1”平台中成为中东欧国家中的“旗舰”。
谈到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同时担任中国社科院“16+1”智库网络秘书处办公室主任的刘作奎表示,捷克队此非常积极。捷克新一届政府重视发展经济,外交上对华采取务实政策。欧洲金融危机蔓延后,捷克瞄向东方。布拉格经济大学国际贸易学者特拉泽告诉刘作奎,中国在捷克的投资速度加快,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收购当地足球俱乐部、房地产,这些都令捷克人对中国刮目相看。尽管也有些怀疑,甚至担心中国“块头太大”,但更多的人认识到,捷克对中国来说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而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投资捷克,对企业走出去,全面多元发展也有好处。▲在欧洲,捷克有些特立独行
捷克领土面积不到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000多万。捷克1999年3月加入北约,2004年5月加入欧盟,2007年12月成为申根国家。对比匈牙利、波兰等国,捷克与西欧在地理位置上更为接近,对主权问题也更为敏感。比如,斯洛伐克2007年就正式加入欧元区,但捷克还在“拖延”。在对外交往中,捷克有些特立独行,很多时候与欧美步调不一致。总统泽曼上台以来,不愿采取孤立俄罗斯的政策。泽曼对欧美国家的强烈反对视而不见,坚持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并表示“如果没有苏联,捷克将被迫说德语、行纳粹礼”。捷克还反对欧盟的难民政策。
虽然在欧洲属于中等偏小的国家,但捷克在中东欧国家中人均GDP一直名列前茅。捷克去年GDP增长率为4.3%,在欧盟国家中位列第一。在捷克多年的记者任鹏认为,克国内市场近几年更加繁荣,工资收入增加迅速,失业率在欧洲国家中最低,基本摆脱了欧洲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从传统上看,捷克的优势产业主要是机械制造、钢铁、化工、酿酒、医药等领域。目前机械制造,尤其是数控机床仍具备一定领先技术,许多德国品牌的数控机床都是在捷克代工生产。每年9月在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举办的国际机械工业博览会在中东欧地区规模最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中国将成为此展的主宾国,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捷克去年推出“工业4.0”计划,希望继续保持传统优势。
任鹏说,最近几年,捷克的纳米、激光、环保、轻型飞机等技术发展迅速,都期望与中国优势互补、深入合作。当前,中捷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新阶段。捷克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捷克在欧盟以外最大贸易伙伴。▲从卡夫卡到直飞,中捷民间互动多
新中国成立后,捷克与中国同处一个“阵营”。当时中国街头上跑的大卡车都是捷克制造。二战前,捷克就以工业生产着称。捷克人对新中国也很感兴趣,捷克汉学家何德理、何德佳夫妇的这两个中文名字是郭沫若起的。1950年,何德理出任捷克驻华使馆首任文化参赞期间,夫妇两人精心选购几百册书籍,这些书后来成为捷克科学院“鲁迅图书馆”的最早藏书。他们还给在中国出生的儿子起中文名“何华生”,并请齐白石老人为他画了幅《老鼠偷油》。现在,何德理的孙子赫尔德利奇卡(何志达)把精力全都倾注在汉捷双语的翻译领域。
通过文学翻译,中国有一批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的粉丝。从卡夫卡的《变形记》、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哈谢克的《好兵帅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到斯柯达汽车、水晶与皮革制品,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捷克文化和“捷克制造”。为发展中捷传统友谊,2015年双方联合制作了52集动画片《熊猫和鼹鼠》。对中国作家来说,捷克是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国度,而捷克出版界也非常关注中国文学,译着数量在东欧国家中首屈一指。比如,捷克近年来出版了《老子》、《史记》、白居易诗作等中国古典名着,还翻译了沈从文、莫言、阎连科、余华、麦家、苏童等作家以及不少旅居海外的华人作家的作品。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市中心,一栋百年历史建筑的顶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待了20多位短期居住或到访的中国作家和艺术家。去年6月25日,北京出版集团正式在这里揭牌运行“十月作家居住地·布拉格”项目,中国作家在这里与捷克同行交流,并以布拉格为轴 心,与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创作者交流。在当地负责该项目的捷中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韩葵旅居捷克多年,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捷克媒体和民众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当地政府、协会希望和中国谈一些合作项目,如城堡开发、建立中医诊疗中心。还有投资人主动问她:“中国女性对哪些美容康复项目感兴趣?中国人喜欢住什么样的酒店?”她认识的一些捷克人,有的到中国做模特。有时候,能看到捷克人去中国使馆排队办签证。有的捷克人还说,希望捷克媒体开辟关于中国文艺的专版。
据当地华人介绍,捷克目前约有5000多华人,这个数字近些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为中国来捷游客剧增,现在华人旅行社的生意不错,很多华人开始做导游。据捷克旅游局统计,2015年有25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到捷克,且以每月10%到20%的速度增长。“金色布拉格”(如图)、捷克最着名的温泉疗养地“卡罗维发利”是中国游客必到之处。捷克前总理伊日·帕劳贝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最近几年捷中两国人文交流非常活跃,2014年和2015年,访捷中国游客数连续两年成为除欧盟国家外游客之最。他认为,随着习近平主席的来访,捷克将迎来更多中国游客。
捷克前外长施瓦岑贝格6年前曾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后,成为西方的组成部分,不再是“三明治国家”。他还强调,捷克是小国,中国是世界大国,完全是不同级别,并表示对他这样没有去过中国大陆的人来说,“中国让人充满想象”。如今,捷克人到中国已十分方便。去年9月,海南航空开通北京至布拉格直航航线,据悉东方航空直飞捷克的航班也将开通。捷克晖宏国际旅行社的卡特琳娜·马尔盖洛娃刚随捷克旅游协会组织的媒体代表团考察过四川,她感叹九寨沟和黄龙的美丽,惊讶于成都的干净、整洁,街上跑着不少好车,还有很多英文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