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服务浅析

2016-03-24 18:50裴佳
2016年4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社会工作社区

作者简介:裴佳(1990-),山西临汾人,社会工作方向,西北大学硕士在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节奏,养老服务日益显现其严峻形势,面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弱化及机构养老模式的匮乏,社区养老服务更应担当起如此重任。那么,社区养老服务是否可以独当一面,社区养老服务的出路又在哪里?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笔者根据对西安市X县六大社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具有本土特色及具有推广价值的本土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养老服务

早在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的通知,文件不但系统阐明我国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也明确指出社会养老服务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可见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养老服务形式多样,涵盖广泛,基本内容包含基本的经济供给、生活照料,还有精神慰藉。社区养老模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依托,由社区服务机构或专业工作人员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者托老服务。

应用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笔者根据对西安市X县六大社区的走访调查,并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总结了X县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传统理念束缚下,居民意识偏差

我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说法,老来儿孙绕膝是大家公认的幸福晚年,由于传统理念的束缚,风俗文化的影响,老人习惯家中生活方式,难以接受社区养老这一新事物。调查显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被认为是子女孝顺、老人幸福的表现,也多被认为理所应当。社区居民对于社会养老的认识存在偏差,有超过2/3的儿女表示除非是父母主动提出想接受社区养老服务或者机构养老服务,自己不会给予此方面的建议。社区养老在一定程度上遭受排斥,与传统观念分不开,也值得社会各界反思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的当下为何居民的理念转变缓慢,是工作开展流于形式?还是宣传工作止步不前?亦或是社区与服务对象之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情形?

二、官僚体制影响下,社区居委会管理不力

在走访的六个社区中,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社区居委会对于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有心无力,通过和居委会书记及主任的焦点访谈,不难发现养老服务中心或者老年免费饭桌的开展多是上级部门的要求。由于权力下放不到位,占据资源有限,社区居委会多多少少受限于上级管制,长此以往独立意识淡薄,总存在管理体制不流畅、责任归咎不到位、创新意识薄弱、方式选择不灵活等多重问题。

三、筹资渠道单一,养老资金匮乏

X县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资金多靠政府拨款,由于资金不足多方指标难以达到。首先,硬件设备简陋,只具备为数不多的桌椅,基本健身器材和陈旧的养生方面的书刊,少数社区配有电视机,医疗设备、老年图书均不具备。其次,老年免费饭桌形同虚设,运营困难,因资金困乏不能保质保量的供给,也曾多次停运。此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卫生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中心的良性有序开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扶持,政府拨款以及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只是奠定扎实根基的作用,应该在此基础上,引进外来投资,社区有责任多方筹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四、专职人员缺乏,专业人才不足

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虽然多数已在民政局备案,但因为居民的不认同、资金的匮乏运营举步维艰,正是由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未能建立长效机制,在人员的配备上便存在漏洞,走访可知,社区养老没有专职人员配备,一为节约资金,二为节约人力,如此便造成养老服务中心发展的恶性循环。

五、多重因素制约下,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性欠缺

正是基于上述多重因素的制约,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状况不佳,其综合性更是欠缺,社区一般只能提供同质性的服务,不同群体的老人因为性别、年龄、性格、爱好、生活环境、教育水平及收入状况的不同存在大大小小的差异,应该综合考虑多方差异,因人而异地提供服务,满足老人的异质性需求,使其舒适快乐的享受社区服务。

针对西安市X县六大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系列问题,笔者在分析原因后,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具体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矫正偏差观念

为了使当地居民从思想上、从根本上接受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树立宣传教育,使居民认识到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由于老龄人口基数大、增幅快,养老问题形势严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家庭压力。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社区养老仍以家庭为依托,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改变以往的错误认知。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居家养老,由专业人员上门提供服务;行动灵活无障碍的老人可以走进社区接受服务。

(二)权力下放,培养社区居委会独立意识

为了促进责任到位、确保责任到位,上层领导部门应该做到权利下放,使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拥有一定权力,培养其独立意识的同时,增强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动力机制、长效机制,以主人翁的意识去服务大众。在实践中摸索适合本土特色的养老模式,以此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三)拓展资金渠道,保障资金来源

为了保障社区养老的硬件设备及物质文化生活,应不断拓宽资金来源,解决以往单一的资金渠道,争取政府增加财政力度的同时,社区居委会可以多放筹款,号召当地知名企业的友情赞助、个体户及爱心人士的捐款,为确保资金来源长期顺畅,应该建立合作机制。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还可以借助大众媒体,扩大宣传力度与社会知晓度,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养老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配备专职人员,引进专业人才

社区管理毋庸置疑是一项专业性和职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亟需引进一批优良的、具备良好职业操守的专业人才队伍。由于社区工作的复杂、琐碎及多样,社区工作人员常会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因此理应发展志愿者团队,并注重对其的培养与引领,还应不断推动养老机构开发专职社工岗位。引进专业的一线社工,与社区专干结成联盟,相互合作,将社区专干重点培养出优秀的社工人才服务于社区,再由社区专干或一线社工引领志愿者团队的建立与发展,形成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两工互动模式,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优化志愿者的服务效果。

(五)匹配多样需求,丰富老年生活

因为老人的异质性,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匹配老人的多样需求,丰富其老年生活。因为工作人员及资金的有限,多样性服务的供给的确是一个挑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降低工作的难度。首先,开展互助养老。本着助人自助的理念,为了增加老人的参与度,增加其自身效能感,在考虑其共同爱好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结对子的形式让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第二,实行量化服务。学习国外的养老模式,配备专职人员开展“时间储蓄”活动,让低龄帮扶高龄,记录其服务时间,在自己年老的时候便可以无条件享受同等时间的服务;第三,建立高效实习基地。与高效合作,让大学生走进社区实习,让所学应用于实践;此外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以老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结合本土特色去开展工作,如:秦腔曲艺、快板说书、剪纸窗花等活动。

综上所述,社区养老服务有待全面深化,理念方面应以宣传教育为主,矫正群众偏差认知;财政方面应不断拓展资金渠道,集中力量优化配置、规范管理;人力资源方面引进专业社工力量,重点培养社区专干,建立志愿者培养机制;工作方面以服务为中心,引领新常态,积极提供多元优质服务。由于笔者能力有限,相关论述存在欠缺不妥之处,敬请谅解!(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元刚,谢金桃,王牧,我国社区养老文献综述[A],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9),2~4

[2]刘婷婷,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2014.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社会工作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