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虹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个人都面临较为严峻的生存与竞争问题,而其中竞争与生存的关键便体现在金钱方面,这就引申出理财教育问题。从我国现行幼儿理财教育现状看,无论幼儿园、教师或家长都未给予理财教育足够的关注,很大程度制约理财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此,本文将对幼儿理财教育的相关概述、影响幼儿理财教育的因素以及提升幼儿理财教育有效性的建议进行探析。
【关键词】幼儿理财教育 影响因素 有效性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9-02
理财教育作为当前国内外较热的话题,通过对其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以幼儿理财教育为例,其对于幼儿正确劳动观、道德观以及金钱观的形成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际开展幼儿理财教育工作中,存在较多来自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影响理财教育的有效性,无法真正提高幼儿对理财的认识与理财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幼儿理财教育有效性,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中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幼儿理财教育的相关概述
关于理财教育的内涵,首先从“理财”一词角度出发,有学者对其定义为“在个人理想与目标指引下,实施与管理整个财务计划的过程。”该词伴随国内金融行业、零售业务的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此基础提出的幼儿理财教育,其主要指以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进行理财知识的传授,确保幼儿能够正确认识与使用金钱,做到勤俭节约、合理消费,进而达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1]。
二、影响幼儿理财教育的主要因素
幼儿理财教育近年来已成为教育领域中关注的主要话题,其是引导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然而从现行国内大多幼儿园理财教育开展现状看,有效性仍较差,加上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导致理财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大多学者调查研究表明,对幼儿理财教育有效性影响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幼儿园与家长两方面。
(一)从幼儿园角度
首先,在幼儿园园长方面,大部分园长对于幼儿理财教育多持有肯定的态度,但实际开展教育活动中仍将教育的重点置于语言与艺术等方面。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幼儿园领导阶层未能真正明确理财教育的理念,多认为理财教育的相关课程尚未在幼儿园教育中普及,无需给予过多的关注,最终造成幼儿理财教育的缺失。其次,在幼儿园课程安排中理财教育内容处于缺失状态,即使涉及到理财知识,也多融合在智力教育、语言教育以及艺术教育内容中。最后,在教师因素方面,通过以往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普遍存在“理财教育的开展无从下手”、“理财教育中缺少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作为指导”等心理,这样才实际教育中仅在遇到类似事件中提及理财知识内容。由此可见,幼儿理财教育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受幼儿园方面的因素所影响。
(二)从家庭因素角度
幼儿家庭教育是理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现行大多家庭教育现状看,仍表现出家长教育观念偏差、教育方式适当等问题。如在家长教育观念方面,大部分家长多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常采取物质奖励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如“从1数到10,爸爸给你买许多汽车玩具”、“学好今天的钢琴课程,妈妈送你漂亮的裙子”,这些实例在生活中极为常见。这种教育观念下,很容易导致幼儿对金钱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生活与学习的一切都与物质补偿相挂钩,长此以往便形成错误的金钱观。
三、提升幼儿理财教育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一)幼儿园理财教育活动开展的策略
针对当前幼儿园理财教育存在的现状,在开展理财教育工作中,首先应注重做好关于理财课程的开发工作,需注意的是理财教育课程除将基本的理财知识与金钱观等内容融入外,应保证其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同时,幼儿园应尽可能为理财教育活动的开展的创造相应的条件,如“小超市”、“小银行”等活动室的设置。另外,对于教师理财知识与理财教育方法缺失问题,幼儿园需适时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对幼儿理财教育的认识,确保教师能够发挥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
家庭理财教育工作中,家长首先需树立正确的理财教育观念,对涉及金钱的经济活动,如给幼儿的零花钱、红包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应及时引导幼儿金钱的来源、使用与管理给予相应的认识。另外,在理财教育方法上,家长可适时与幼儿共同分享相关的教育读本,如《一块皮萨一块钱》等,在调动幼儿学习理财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金钱观[2]。
幼儿理财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所在。实际开展理财教育工作中,应正视理财教育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现行影响幼儿理财教育的主要因素,从幼儿园、家长等角度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此使幼儿理财教育有效性得以提高,保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慧娴.大班幼儿理财教育及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龚泉.幼儿园教材编制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