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加强有效整合。首先,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图片、音乐、动画、文字等资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有很强的网络优势,能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再次,信息技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选择资料、自主整理,自主合作探究;最后得出结果,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使情感得到升华。
【关键词】激发兴趣 升华情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59-02
作为职业教育基础学科的语文课,有着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的自身特点。网络时代,中职语文教学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力求使课堂教学形式有新的突破。
单以我目前所教的中职生为例,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语文基础薄弱。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
2.缺乏社会锻炼。其中又可细分为:动手实践能力差、独立处理能力差、缺乏创意、想象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薄弱、意志力薄弱。
3.缺少自我提升意识。得过且过,不肯付出,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自信与兴趣。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文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为例,浅谈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自主参与其中。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能将语文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课前,我展示一幅“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只是一个隆起的长方形土堆”的托尔斯泰的坟墓图片。然后提问:“这个坟墓美吗”?同学们都说不美。然后我问:“那为什么有个伟大的文学家却说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呢”?因此同学们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教师导航,搜集信息——增加信息
网络教学中教师的导航作用非常重要。网络上有关托尔斯泰的信息庞大纷繁,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书本进行探究,对托尔斯泰有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并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海量信息搜索整理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我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托尔斯泰的伟大贡献以及他对农奴制的态度?(2)为什么他希望修造一个这样简单的坟墓?(3)人们对他这个墓地的态度?(4)和拿破仑、歌德的墓地相比,托尔斯泰的墓地有什么特点?(5)为什么托尔斯泰的墓地在作者眼中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学生围绕这五个问题,在网络上都相应查到了较为满意的答案。
三、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倡导合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对于改善课堂气氛,普遍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网络学习中,学生可以共享资源,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使其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己的学习天地。学生在资料搜集过后,进入处理阶段。这就要求师生合作,同学间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对组内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处理,也可把问题分配给成员后再进行,通过热烈讨论之后得出了小组答案。
四、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欣赏别人
在此环节中,学生根据论坛上的答案,首先进行互评,评价其他小组答案的优缺点。谈论过后,对自己整理的答案进行评价,在借鉴对方答案基础上,评价本组答案的优缺点。由于是学生亲自搜集的资料,所以讨论得很激烈,气氛非常活跃。最后把大家整理的最佳答案集合起来,就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可总结如下:(1)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有一系列著作: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他非常厌恶剥削阶级的寄生生活,同情农奴和人民群众的痛苦生活。(2)因为他希望得到幸福和宁静。(3)人们怀着敬意来到了这个简朴的坟墓跟前。(4)托尔斯泰的坟墓很朴素。(5)因为坟墓的朴素美和他的人格美。
五、课堂小结,体验成功——情感升华
通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相互合作的能力,也让学生学到了一些人生道理。学生在论坛上写下很多体会,如:“我知道了美丽不只是外表的东西”,“托尔斯泰的人格真的很高尚,值得我们学习”等等。在课堂结尾,我用臧克家《有的人》来进行拓展升华。听着电脑里传来的那抑扬顿挫、感情深厚的朗诵,看着屏幕上出现的一行行诗句,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同样是人,人格可以如此伟大,也可以如此卑劣。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时代的中职语文教学做进一步研究,使课堂语文教学进一步和现代信息技术完美结合,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新的提高和突破。
作者简介:
傅子锋(1965.12-),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