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新技术在地质填图实习中的应用浅析

2016-03-24 08:55吴二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测绘数字化区域

【摘要】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不断应用,对我国地质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地质填图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地质填图实习也从传统方式向数字化方式转变,本文对测绘新技术在地质填图实习中的应用进行浅析,以期未来数字化填图技术应用于地质生产实践。

【关键词】地质填图 测绘新技术 数字化

【基金项目】2015年5月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校级教育研究与改革立项项目“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编号:JYJG2015001);2015年6月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北方大学联盟第四期教育科研课题立项项目“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编号:20140407002);2015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三维地质模型应用研究-以广西某铅锌矿为例”(编号:KY2015YB50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9-01

一、前言

地质填图实习是地矿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正在由传统的方法向数字化新方法转变,目的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数字化地质填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地质填图实习不完全等同于地质生产过程,若使用现成数字化区域地质填图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软件设计的步骤,不能充分掌握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中,必须以面向教学为主,同时兼顾“生产与教学统一”、“基础与技术统一”、“软件应用与能力培养统一的基本原则”[1]。地质填图教学从传统方式向数字化方式转变是势在必行,本文就数字化填图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二、测绘新技术在地质填图的应用

(一)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质填图

目前,GPS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的连续定位系统,且具有定位精度高、仪器操作简便及方法灵活多样等特点,GPS定位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了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它在大地测量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如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勘察、资源勘察、航空与卫星遥感、工程变形监测,运动目标的测速以及精密时间传递等方面的应用,充分显示了这一卫星定位技术的优势[2~3]。目前GPS用于野外数据采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将GPS通过硬件接口与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掌上机或便携机连接,另一种是GPS与掌上机集成形成一体化的野外数据采集器[4]。

(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质填图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质填图是传统的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实现地质填图数字化的填图方法,也是目前我国地质单位采用比较普遍的数字化区域地质调查的方法[5]。这种模式野外工作以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为主,辅之以GPS定位进行路线地质调查、地质填图,然后在GIS的支持下进行信息采集和数字化、图形编辑及制图,实现区域地质图的数字化存储及输出。

(三)基于遥感(RS)影像地质填图

遥感地质是在20世纪50年代航空遥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于70年代运用航天遥感技术发展起来的。经过近20多年的推广应用和研究,目前应用范围已由区域地质、矿产勘查、水文、环境地质勘查扩大到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国土资源、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领域[6~7]。区域地质调查是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以遥感方法为主填图,大面积多图幅联测,不仅节约经费,而且还能提高功效;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陆地卫星TM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镶嵌,制作成卫星影像图,为宏观分析研究重点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提取有用矿产信息提供了主要基础图件。近年来,遥感在分析技术及应用效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已从过去单一的构造,线性影像解译已发展为各种矿化蚀变、含矿岩石波普特征研究,多元信息综合图像处理以及综合各类地学信息对目标矿种成矿有利地段优化。

(四)RS影像、GPS数据与GIS的融合

经过处理获得的RS影像必须正确地叠置在以GIS为平台的矢量化基础地形图之下,这样才能使直接在RS影像上解译的地质界线或断层等地质要素具有正确的坐标。在野外定点获得的GPS点位数据也必须完全正确地落在以GIS为平台的矢量化基础地形图之下,这样才能使根据GPS点位地质属性所勾画的地质界线或断层等地质要素具有正确的坐标。因此,通过GPS定位技术获取路线调查的点源数据,通过RS影像综合解译分析提取区域岩石、地层、构造、矿产等的矢量化专题解译数据及多重空间属性信息,通过数据接口或转换工具转换为GIS数据类型进入GIS系统和建立区域地质数据库,而以GIS为管理分析工具实现从数据采集、存贮、制图输出的数字化及自动化[8]。

三、结束语

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淡化工作阶段界线,测量人员与地质人员紧密配合,野外现场确定的地层分界、岩相变化位置、断层构造点、矿化蚀变带以及其它有意义的部位,并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通过野外观测路线的调查,对地质、地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源地学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对整个区域进行全面详细研究工作,进行地质制图和成矿预测,使勘查工作者借助测绘新技术,找矿工作更为有效。而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效促进地质测绘与地质勘查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桂林,冯佐海,文鸿雁等.基于3S技术数字化地质填图新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9.

[2]李超岭.我国数字填图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疆地质,2003,21(Suppl):1-6.

[3]李超岭,杨东来,于庆文等,数字区域调查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20):43-47.

[4]张明华.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及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11-16.

[5]姜义,赵宏伟.GIS在区调工作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区域地质,1997,16(1):69-4.

[6]刘刚,于学政.浅谈遥感技术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7,(1):14-19.

[7]刘刚,吴冲龙,汪新庆.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系统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1):77-84.

[8]薛重生,傅小林.3S技术整合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初探[J].地质科技情报,1997,16(Suppl):23-28.

作者简介:

吴二(1987-),男,广西省梧州人,硕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基础地质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测绘数字化区域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数字化制胜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