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就业见习体系相融合的校外实习管理机制

2016-03-24 08:55于勤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

【摘要】以人社部和教育部等部门的《就业见习计划通知》)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为出发点,提出了构建与就业见习体系相融合的校外实习管理机制,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就业见习 校外实习 管理机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3SJD8801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8-0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多部门于2009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简称:《就业见习计划通知》),要求各地人才中心拓展和规范一批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用3年时间构建一个能够组织100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安排参加就业见习的服务体系[1]。根本宗旨是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再就业能力,促进社会的创业发展,努力实现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就业、就好业。

教育部早在2006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3]。

显然,这些文件与《就业见习计划通知》不谋而合、相得益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出发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如何实现毕业生尽快就业、就好业呢?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校企合作中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1.校外实习现状

学生参与企业实训、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等实践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这些环节通常存在如下问题:实习单位多而分散,专项实践教学内容繁多,教学场所、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具有特殊性,造成了教学过程随意性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进而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易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等系列问题[4]。因此,为了解决这些存在问题,就必须有良好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校外实习有效进行,进而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良好就业。

2.建立校外实习管理机制

2.1制定校外实习规章制度

2.1.1 制定实习管理文件,明确校企双方管理责任

由于学生从未参加过生产型劳动,难以适应车间的管理与机器运行工作、难以适应简单重复的产品加工工作、甚至难以适应加班加点工作,加之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造成难以成为准员工角色,更不能适应企业文化。另外,企业并不能用员工的要求来管理学生,使得管理松散,造成学生的校外实习达不到效果。所以有必要制定相关制度,使得学校、企业、学生认识到校外实习的重要性,以保证校外实习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划化、标准化。比如:(1)制定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协议。明确企业、学校层面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培养准员工责无旁贷,学校协助企业培养学生义不容辞。(2)制定校外实习教师管理职责,明确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的责任。企业兼职教师全心做好企业运转、产品加工、实践性知识的传授;学校专职教师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学生实习情况并做好记录。(3)制定校外实习安全管理办法。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实习学生岗前安全培训,明确企业制度和各个车间、岗位的安全操作规范和规程,并指定企业师傅做好管理工作;而学校则安排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师在学生实习前加强教育和引导,观看安全教育主题影片,树立学生安全观念,增加防范意识,明确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环境、遵循企业生产制度和工作要求。

2.1.2 完善相关实习标准,明确实习内容管理规范

校企双方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意识和岗位能力培养要和企业需要相结合,密切为学生就业服务。所以应重点制定实习环节中课程教学标准。比如:(1)制定实习内容的课程标准:实习的内容、实习的规范、实习工作方案。(2)教学设计实施标准: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专业教师协助兼职教师做好教学实施,企业兼职教师制定好学生技能操作目标、操作规范、操作标准,并指导和监督学生操作规程,以达到技能考核的要求。(3)实习过程管理材料记录:学生实习期间,企业教师要做好学生实习内容、实施步骤与过程进展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指导、评价记录;学校教师要做好检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等。实习结束,学生完成实习总结、教师完成实习鉴定等。(4)实习内容考核标准:学生实习结束,以职业资格为标准,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内容注重过程考核、操作规范、岗位意识、岗位技能、实习效果。因此,在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前提下,制定学生实习标准,可以做到学生实习过程管理更规范、更合理,有标准、有依据。

2.2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建立校外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

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呈现实习基地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性、教学过程多样化、管理形式多元化等特点,因此管理比较困难,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的进行管理。

2.2.1 以实时管理为宗旨,建立在线办公的“教学管理”平台

加强学习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资源互补互进效果。学校与企业分别安排专人从事在线办公的“教学管理”。(1)建立信息化资源管理平台与合理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校务全流程管理,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2)整合企业实习基地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3)网络协同办公为教学管理者快速、准确提供数据分析、统计和决策,使决策的信息和反馈信息快速传递到决策层和执行层,实现教学管理公开化。

2.2.2 以提升实习效果为目标,建立实习信息收集、处理和系统反馈系统

学生实习的内容、实习过程,兼职教师的指导与安排合理性、学校教师的检查情况要及时收集并反映在系统中,根据其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及时反馈给企业和兼职教师、学校和专职教师以及学生,从而让各个层面的人员发现实习问题、及时改正。因此建立实习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系统能够对实习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对实习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及时处理、及时分析、及时反馈必将会对实习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2.3构建校外实习管理评价机制

校外实习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因素影响的人才培养重要环节,因此,为了保障校外实习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必须对参与校外实习管理的每一个影响性因素进行有效性评价。校外实习应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多层面对实习管理工作的多方评价体系。(1)学生评价机制: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技能评价和素养评价。技能评价主要是职业道德、岗位意识、技能的操作规范和绩效;素养评价主要是工作责任心、团结协作、遵章守纪等方面。(2)学校评价机制:学生和企业对学校的评价应包括学校制定的实习规章制度和专职教师的指导进行评价。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标准是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实习结束后,学生对实习效果的满意程度是标准的检验。学生对学校专职指导教师的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责任心、工作态度等。企业针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制度和材料的合理性、针对性、目标性进行评价,评价制定的标准能否实现等。(3)企业评价机制:学生和学校对企业评价应包括企业管理和企业兼职教师进行评价。对企业管理的评价应包括企业管理规范性、创造的实习环境、实习条件;还包括企业是否对学生的轮岗实践合理安排、学生的角色转换顺利引导,否促进学生的就业、提供给学生就业岗位。对企业兼职教师的评价应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指导方法等,能否让学生达到岗位能力标准,是否为就业提供了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等。

3.结语

构建校外实习管理机制是提高实习效果、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和提高学生就业的根本途径。但是校外实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习涉及的主体因素较多,实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局面。因此,构建校外实习管理机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Z].人社部发[2009]38号,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

[4]于勤.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科技资讯,2013,7:194-195.

作者简介:

于勤(1979— ),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纺织品设计。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浅析WSN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基于ECC的智能家居密钥管理机制的实现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煤炭企业仓储管理机制探索和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管理机制的“海门模式”
对高校基建工作管理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