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蕾
【摘要】本文以《水的净化》的创新设计为例,导演了学生变“净水专家”现身课堂,体验污水变饮用水的神奇过程;教师变“记者”现身净水“新闻发布会”,处处刁难专家等场景,使学生“自主地学”和“快乐地学”有机地渗透在一起。
【关键词】水 净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73-01
一、接到任务“感”压力
为了使自主学习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合我校的自主课堂的有效模式,十月份教研处组织了“自主课堂”展示月活动,化学科组委派我参加此项活动。安排我上课的时间在第7周,按照进度刚好上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人教版)。
二、灵感来自生活
离我上课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水的净化》的知识内容每天不知觉地在我脑海里翻腾蹈海,可我就不知道如何来呈现他。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我无意间听到了儿子和他奶奶的对话,事情是这样的:儿子将喝的水倒在地上很开心地玩耍,奶奶看到觉得儿子的行为不好,就对儿子说:不能浪费水,渴了就没有水喝了!没想到儿子“反击”奶奶说:水龙头不是有水吗!奶奶说:那水不能喝!儿子又反问:为什么不能喝呀?奶奶一时被问倒:反正就是不能喝。“水龙头不是有水吗!”回味着儿子天真无邪的话语,突然一道灵光闪过我的脑海:我们时刻用着水龙头里的水,又有多少人知道自来水得来的艰苦历程呢!我何不让学生做个小小的净水专家去体验整个净化水的过程呢?
三、自主学习解难题
把净水的四种方法及注意事项汇集成资料让学生自学,自学解决了一个难题!一种净水方法对学生来说已经很复杂了,四种连起来会不会现场一片混乱,这也是我所担心的,后来想了一招,提前培训各组组长,让组长再去指挥其他三个成员!互学解决了我第二个难题。
四、角色变化呈亮点
教学片断一:新课导入
播放一则关于龙岗水质问题的新闻视频。
教师:水污染关乎民生问题,我们在倡导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水的净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出示一杯污水(红色的有泥沙),这是老师特地去布吉河取过来的污水。
学生:惊奇声……
教师: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对这杯污水进行净化,有没有信心将它变为饮用水?
学生:有!
教师:有请李清俊李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几种水净化的方法。
……
教学片断二:净水专家变魔法
教师:时间到!下面有请各净水专家展示投影自己组内的作品并接受本记者的发问!首先上来的是张专家和她的成员。
张专家:这四杯分别是用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和蒸馏法得到的水!(投影展示)
教师:你们真是给我们演绎了一段神奇的魔法啊!我作为记者代表民众感谢你们的同时想请教各位专家:你们认为用这四种方法净化的水效果是否有差异?
魏专家:沉淀法使水中的悬浮微粒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但不能去除这些沉淀。
鄢专家:过滤法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沉淀,但不能去除已溶解的物质,比如色素。
教师:你们有证据吗?
鄢专家:请大家看滤纸上留下的杂质,有泥沙等,而滤液中红色仍然存在。
罗专家:吸附法可以去除色素,所以这杯水的红色消失了。
何专家:蒸馏法可以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大家看试管底部留有白色的物质。
教师:其实咱们民众最关心这四杯水哪杯是可以饮用的?
张专家:用蒸馏法得到的这杯是最干净,是纯净水,可以饮用!
教师:不会有细菌吗?
张专家:不会,因为蒸馏有加热到100℃左右,细菌被杀死了
教师:张专家可以当场饮用吗?
全班开心大笑……
教学片断三:净水专家“七嘴八舌”议课堂
教师:这是你们刚才实验时,我拍的照片,现在请各净水专家来欣赏自己的“玉照”并谈谈我们有哪些值得学习,哪些需要反思的地方?
学生1:过滤时,刚开始我们组得到的水是浑浊的,后来我们找到了原因,原来是玻璃棒没有放在三层滤纸一边,导致滤纸破裂!
学生2 :我们组没有得到蒸馏水,原因是在实验结束时我们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先熄灭了酒精灯,一瞬间水沿着导管倒吸回了试管中,一滴不剩!
教师:同学们的反思很切合实际,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播放视频)……
五、设计获好评
1.角色转化和创新场景心心相映,起到共振的作用
本节课的创新亮点在于用新颖的角色场景去加深学生对水的净化四种方法的形象了解,在角色的转变和场景的设置上紧扣知识的建构性与科学性。先让学生体验净水乐趣又能学习科学的知识,再让学生遭刁难去自我构建知识,最后让学生反思升华知识和情感。
2.知识﹑活动﹑情感齐头并进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等过程,去学习掌握四种净水知识,保证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建构过程中保持了极高的专注度。本节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使学生 的“自主学习”与“快乐学习”得以有机地渗透。
参考文献:
[1]杜政怀.一次生动活泼的化学活动课——“真假酒鉴别分析”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