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丽
(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Ⅰ类手术切口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马占丽
(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目的:观察太原市中心医院Ⅰ类手术切口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变化,分析干预措施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干预措施前)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6例,抽取2015年7月~2015年12月(干预措施后)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32例,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及回顾性分析,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经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给药时间、给药剂量明显合理。结论:经过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明显提升,但仍需改进。
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合理性;干预
太原市中心医院自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得到了极大规范,但仍有不足,尤其是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面。本研究观察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变化,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抽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5年1~6月(干预措施前)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6例,手术涉及骨科、普外、乳腺、眼科、胸外等5个科室,其中男71例,女55例,年龄16~71岁,平均(46.1±9.7)岁。抽取2015年7~12月(干预措施后)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32例,手术涉及相同5个科室,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17~73岁,平均(45.7±9.3)岁。患者手术部位均无损伤及炎症反应,为人体的无菌部位,且手术不涉及消化道、呼吸道等与外界相通器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别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患者病例,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住院时间、疾病诊断、检验学指标、手术名称、手术时长等。同时统计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的名称、种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使用时长、是否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等情况。对比分析干预措施前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3 评级标准
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等一些法规性文件与中华医学会通过的《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及《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一系列指导原则,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抗菌药物监测网关于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调查表,制定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疾病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长、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给药时间、给药剂量、是否联合用药等情况,评估干预措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1.4 干预措施
太原市中心医院根据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及中华医学会相关指导性文书制定出《抗菌药物应用巩固活动方案》,并成立专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小组”。将临床各科室与监督管理部门责任明确化,纳入考核指标。同时医院组织全院医师、药师对于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等相关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并组织进行考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采用率,两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干预后组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及无预防用药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率均低于干预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 n(%)
2.2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比较
干预后组的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给药时间合理性、给药剂量合理性均好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干预措施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3名为头孢硫米、头孢孟多脂钠、奥硝唑。干预措施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3名为头孢唑啉、头孢替安、头孢孟多脂钠。干预后头孢硫脒使用情况明显降低,杜绝了依替米星等药物的使用,药物选择更加合理。见表3。
表2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比较 n(%)
表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n(%)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Ⅰ类切口手术防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但不包括同手术没有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1]。关于其用药指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对于清洁无污染的Ⅰ类切口手术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但是针对手术时间长、范围大、感染机会增加的手术,异物植入的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产生严重后果的手术及高龄、免疫缺陷人群等均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本研究中发现抽取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经一系列干预措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率均明显下降,基本符合不超过30%的规定。
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方面,有研究表明[2],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应选择抗菌谱广、疗效高且经济的抗菌药物,尽量选择杀菌剂。在给药时机与给药时长方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应该在手术前0.5~2 h内或者在麻醉开始时给药,对于手术时长≥3 h或术中失血量≥1 500 mL时可以给予第2剂,必要时还可以给给予第3剂。有研究显示[3,4],术后用药错过了细菌污染及定植时间,无法达到预防感染目的。针对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 h,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48 h。调查发现,用药剂量不合理多为年轻医师对药代学不了解,出现单次给药剂量不足或者给药频次不合理的情况,干预措施实施后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明显提升。
药物选择方面,药物选择均需要依据患者手术部位常见病原菌、患者身体情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抗菌药物的动力学特点等综合考虑。葡萄球菌一般为Ⅰ类切口手术的主要病原菌,多选用一代头孢作为预防用药,涉及腹腔脏器的手术,其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多建议使用二代头孢。干预措施后,预防选择抗菌药物更加合理。
调查发现,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率大大下降,用药的合理性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仍然存在Ⅰ类切口手术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间不当等诸多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的学习,重视监督管理工作,才能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
[1] 孙言才,史天陆,姜 玲,等.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J].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2010,20(10):1447-1450.
[2] 智勇刚,张永军,彭 曦,等.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干预研究[J].中国药房,2010,21(22):2034-2037.
[3] 魏小娟,林金贵,石炳光.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788-4790.
[4] 张建环.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2):142-143.
本文编辑:周文超
马占丽,女,主管药师,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R95
B
1671-0126(2016)03-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