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勤思,黄志玉,曹杰,蒋婷婷
新建本科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机制研究与实践
田勤思,黄志玉,曹杰,蒋婷婷
摘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特点和现状,结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管理实际,以信息员“身份公开”和全面收集处理教学信息为指导思想,开展信息员队伍建设、运行机制改革和信息处理流程优化研究,探讨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的新形式,实现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间教学信息的有效交流,促进教学管理效率提升,推动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模式下,提高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实效,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机制
学生教学信息员(以下简称“信息员”)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渠道和提升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平台。信息员承担全面反馈教学相关信息、加强教学一线与教学管理单位的联系、向教学管理部门反馈教学相关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的重要职责。以构建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员工作机制为突破口,形成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多维信息源,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估机制,是新建本科院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
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校在新建本科院校维护教学运行秩序、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健全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采取了信息员“身份公开”与能力素质提升、全面收集信息与规范工作流程、打破行政班运行机制等改革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员工作机制普遍运行不畅
第一,信息类型单一。多数信息仅反映授课教师单一及其他负面情况;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与教学相关信息缺乏关注与反馈,信息不全面;学校教学工作的正面信息缺乏关注与反馈,不能有效传递正能量,无法形成正向引导。
第二,信息员身份隐蔽。由于信息员不公开身份,隐蔽在“地下”开展工作,易让人对其产生“打小报告”甚至“间谍”的误解,引起其他师生的不满甚至歧视,不利于获得理解、帮助与配合,使信息收集与反馈工作推进困难。
第三,队伍管理松散。信息员队伍结构分散,不易进行有力的工作指导与监督。积极参与的信息员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培养。信息员因缺乏监督,无法发挥信息收集作用,形同虚设。
第四,忽视个人发展。信息员队伍因人数众多,难以进行有效的业务与能力提升培训,导致信息员缺少锻炼,阻碍了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第五,信息处理不当。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单一、信息量小、流转缓慢、处理滞后;有效信息处理后缺乏反馈,提出建议与意见的个人无法获知处理结果,影响面窄;信息统计工作缺失,数据分析无相应标准。
第六,运行机制不适应学分制改革。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的规则打破了以行政班为单元的教学形式,传统的以行政班为单位的信息员构架无法适应新形势,易形成教学信息收集盲点。
(二)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员工作机制的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第一,缺乏系统性研究。教学信息员工作相关研究多数是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制度实施或教学信息员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等某一方面入手,只对教学信息员工作某一具体环节进行研究,缺乏整体性的系统研究。
第二,缺少针对性研究。不同高校由于学生素质、学风、教师能力、教学管理水平等参差不齐,教学信息员工作存在显著差异,而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信息员工作机制的研究相对缺乏。
第三,研究角度单一。目前教学信息员工作的相关研究仅着眼于如何加强监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而缺乏信息员工作对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服务等方面的促进、教师对信息员工作的理解与认可、信息员自身素质与能力如何提升等方面的全方位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信息员工作机制建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
(一)转变身份,改革工作机制,解决信息员身份隐蔽、信息类型单一的问题
第一,以“推荐+自荐+学习委员”的形式构建三位一体的信息员队伍。一年级信息员由辅导员或班委推荐产生;凡品德优良、学习态度端正、上一学年所有考试无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均可参加信息员公开招聘,每学年聘任1次,任期1年;各班学习委员是信息员队伍的自然成员。
第二,通过聘任和表彰的方式公开信息员队伍信息。由教务处代表学校向信息员颁发《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聘书》。每学年对信息员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信息员授予“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称号,推荐工作表现优秀的信息中心、信息站工作人员参与学校“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对信息反馈质量高,有建设性建议的各学院学生教学信息站,授予“优秀学生教学信息站”的称号,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三,明确“全面反映教学相关信息”的工作内容。通过重新定义信息员工作职责,要求信息员反映学生对学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质量管理等)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重点是:收集和反映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条件及支撑保障、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为管理工作作风评价提供参考;教学过程中涌现的教师教书育人的典型事例,学生对任课教师师德师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技能、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开展课程等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等。反映学生的听课、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学习状况;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两级运行,提升能力,解决队伍管理松散、忽视个人发展的问题
第一,实行校院(部)两级运行和管理。校级设学生教学信息中心、院(部)设学生教学信息站。教学信息中心挂靠教务处,由教学建设科教学质量监控岗人员负责指导,执行信息中心办公室、教学建设科轮岗双值班制度,利用信息反馈平台收集教学相关信息。各学院教学信息站挂靠学院教务办公室,由教务办主任负责指导,执行教学工作日值班制度,主要承担宣传信息员工作、提供相关资讯、介绍信息收集渠道和信息反馈平台等工作。
第二,建立信息员工作会议与讲座制度,加强信息员队伍管理。规定学校每年召开信息员工作大会,发布信息员年度工作要点,布置年度重大工作安排,聘任新一轮信息员,表彰优秀信息员个人和优秀信息站,要求全体信息员、信息员工作指导教师参加。每学期召开1到2次信息员工作会议,布置信息员学期重要工作,总结上学期工作,要求信息中心成员、各信息站站长、指导教师参加;每2周召开1次信息员工作例会,布置日常工作和临时新增工作;每学期围绕信息员工作能力、个人素质提升组织1到2次专题讲座。通过工作会议和讲座,设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类培训环节,要求信息中心成员、各信息站站长参加,对信息员的公文写作、办公软件等方面进行培训。
(三)通过信息反馈平台,构建多维立体信息渠道,解决运行机制不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问题
建设中的信息反馈平台由向全校师生公开的教务系统教学信息子系统、移动通信客户端、信息员工作电话、电子邮箱、实体信箱构成。信息站、信息员在信息收集环节负责宣传、介绍、引导。信息中心通过信息反馈平台直接采集信息,学校任何教师或学生均可越过信息站、信息员直接向信息中心反馈信息,力求减少信息传递环节,建立全员参与的信息反馈机制,达到不分学院、专业、年级教学信息采集环节的扁平化、全员化,提高教学信息及时性、真实性、全面性。
(四)规范工作制度,改革工作流程,解决信息处理不当的问题
通过制定《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细则》,明确工作任务,规定工作流程。通过信息平台向全校师生提供《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意见表》,任何师生均可向学生教学信息中心直接反馈教学信息。信息中心负责收集、分类整理、初步分析信息,并报送教务处;教务处进一步分析信息,并以教务处函件形式,在5个工作日内转至信息处理归口单位;信息处理归口单位收到有关教学信息5个工作日内,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处理意见反馈至教务处,由教学信息中心负责统计归档;教学信息中心将信息处理结果及意见传递到相关学生教学信息站;信息站将有关信息的回复或处理情况反馈至教学信息员或投送信息的师生。
按照边研究边实践的方法,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实验研究法,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相关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引导教学信息员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队伍建设成果初显
第一,通过“公开选优”“两级运行”等措施,构建起覆盖全校的信息员队伍。通过公开招聘、辅导员推荐等多种形式,建立起覆盖全校46个专业所有年级共计540人的信息员队伍。学校设教学信息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干事5人;设12个教学信息站,各站设站长1人、干事4人。聘任的信息员通过学校文件、工作会议、新闻稿件等形式在学校范围内公布。
第二,会议抓工作。通过建立和实施工作会议制度,布置专项调查活动,促进队伍整体工作效果提升。2014年召开工作会议26次、例会22次,布置开展了“正版教材选用”等3项专项工作和日常信息收集工作,收集汇总专项信息465条、常规信息1 652条,向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办公室、学工部、总务处等部门和13个学院(部)传递信息1 024条,在改善教室设施设备、评选教师之星、认定教学事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培训促提升。开展工作方案制订、新闻稿撰写、办公软件实用技术等培训活动4场。通过培训,由信息员撰写的《学校召开2014年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大会》等3篇新闻稿件被学校宣传部直接选用;学生信息员参加学校第三届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大赛获二等奖8人(占二等奖获奖学生比例53.3%)、三等奖5人(占三等奖获奖学生比例16.7%)。信息员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第四,表彰显效果。加强对信息员的考核,授予了60名成绩突出的信息员“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的称号,授予了4个学院学生教学信息站“优秀学生教学信息站”的称号;推荐工作表现优秀的10名信息中心、信息站工作人员参与学校“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并全部获选,大大提升了队伍积极性。
(二)专项工作针对学校教学工作重点
第一,开展正版教材专项宣传调查。对全校46个专业225个班级6 785名学生进行专项调查,纠正使用非正版教材事件13起;开展主题班会166场,宣传提倡使用正版教材。正版教材实际购买数量与预定数比率较2013年提高了3.71%,达85.13%。
第二,组织《本科学习指南》宣讲。对学生进行《2014级本科学习指南》使用的辅导答疑200人次,帮助指导2014级新生实行完全学分制下选课。
第三,组织召开了近300名教学信息员参加的专题座谈会。通过座谈获得了有关考试、课程设置,体育、思想政治、大学英语等课程改革,选课等内容的意见和建议78条,为学校开展量大面宽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其中,《羽毛球课程俱乐部制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420)等6项校级教改项目采纳了学生信息员反映的相关信息。
(三)信息处理效果彰显
第一,信息处理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流程,使之逐步科学化,形成了符合学校运行规律的信息处理基本流程。
第二,进行信息分类处理。2014年共收到教学信息1 652条,其中有效信息1 105条。有效信息中,教学管理类信息112条、教学过程类信息694条、教学事故类信息28条、学生学习类信息205条、家长意见类信息8条、其他信息58条。有效信息中,正面信息721条,主要反映教学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典型;负面信息324条,主要涉及教学设施设备、课堂教学秩序、作业与考试、师德师风等问题。对无效信息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信息报送者基本信息缺失、反映信息与教学工作无关、表述不明、内容不实等类型。通过会议、培训等途径,提高信息报送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三,强化信息处理结果的反馈。正面信息经信息中心梳理,全校范围内师生投票,从中评选出“每月教师之星”5人。负面信息经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共对271处教学设施设备进行了修缮。通报课堂教学质量问题28项,通报可能影响教学秩序的事件25项,发现并由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委员会认定和处理教学事故10起。针对有效信息,信息中心向信息内容所涉及的单位,隐去信息报送人基本信息后,反馈490项,为相关单位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同时向报送信息的个人反馈信息处理结果456次,告知信息处理情况,进一步征求意见,鼓励继续关注教学信息。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及现状决定了教学信息员工作必须围绕信息员身份公开与能力素质提升、全面收集信息与规范工作流程、打破行政班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才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趋势下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保障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快速提高。
信息员工作要改变以往“克格勃”“打小报告”的负面形象,形成全面反馈与教学相关的正负面信息、公开信息员身份、公开信息处理流程的制度与机制,树立信息员队伍“桥梁纽带”形象。同时,在信息员日常工作中利用定期表彰先进、开展专项调查、增加宣传报道等形式在“面”上营造信息员工作良好环境,利用信息处理结果反馈工作“点对点”深入宣传信息员工作过程和效果。点面结合,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让更多人了解、理解信息员工作。
信息员工作在学分制下正常运行,要在人员构成与信息采集渠道2方面实施改革。可以采用“推荐+自荐+学习委员”的聘任形式,打破行政班限制,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体信箱”的信息报送形式,为全员关注教学信息、实现“人人都是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无障碍”提供必要条件。
提高信息员工作实效,应从建立科学的信息处理流程和提高信息员工作能力2方面入手。建立科学的信息处理流程,重点是形成“信息报送者—信息员—教务处—信息所涉及单位/个人—教务处—信息员—信息报送送者”的教学相关信息流转闭环,做到“信息全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全反馈”。同时,可通过重点开展公文写作、办公软件使用等针对性培训,提升信息员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信息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其生机和活力。激励机制的基础是科学合理的工作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通过“用数据说话”,给予相应的表彰激励,利于信息员树立坚持真理、反映客观事实的主人翁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调动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叶志明,辛明军.构建高校常态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
[2]李广.浅谈学分制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科教导刊,2010(3).
[3]乔玉香,张光亚,张崇根.地方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及优化策略探讨[J].高教论坛,2011(4).
[4]曹翔,杨俊林.教学质量监控视域下的高校学生评教活动论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5).
[5]李军,陈磊.论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参与教学管理的意义[J].人力资源管理,2010(10).
(编辑:张齐)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6)05-0094-04
作者简介:田勤思(1980-),男,硕士,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教务处讲师;黄志玉(1967-),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教授;曹杰(1983-),男,硕士,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实验师;蒋婷婷(1984-),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实验师。
收稿日期:2016-03-20
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我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机制研究”(GJ2013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