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总结
杨普香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330202)
江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于2014年初启动,两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全体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推广站的共同努力,在良种与繁育、土壤与肥培、机械与加工、病虫害防治、茶产业经济等环节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采集了大量田间数据和信息,筛选了一批适合江西种植的新品种,集成了一批实用型新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2014~2015年江西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1开展的工作
1.1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1.1.1及时开展调研
体系建设试点启动后,组织岗位专家,在江西省、市(县)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实地调研、发放调研表、电话交流等形式,收集全省茶产业基本信息,充分了解企业和茶农的技术需求,认真梳理制约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针对需求与问题确定了2014~2015年度体系的重点攻关任务,并进行任务分工落实。
1.1.2撰写产业发展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岗位专家对110家茶叶企业、120家茶叶合作社和200户茶农,开展了跟踪调研,撰写了修水、婺源、浮梁县产业经济调研简报、茶叶消费调研简报等,提交了“2014年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报告”。2015年在对江西省茶产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到贵州开展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召开了江西省茶产业经济研讨会,发布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提交了“2015年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报告”。报告以大量的调研数据为基础,结合江西省茶产业实际,提出“茶产业管理和茶叶经营主体竞争力不强”是江西省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报告提出了江西茶产业发展的思考,建议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落实行动主体),制订合理规划、规范竞争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力;做好倡导者、规划者、扶持者、服务者和管理者;充分依靠好用好政府权力、学者智力、金融家的财力,推动江西茶产业的发展。
1.2开展基础和前沿研究
1.2.1调查和收集区域内特色茶树种质资源
体系建设启动后,相关专家全面启动了江西地方品种资源的收集工作,着手新建地方茶树品种资源圃,2014年至今已收集省内婺源、浮梁、九江、庐山、铅山、上犹、崇义、宁都等县市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超过100份,其中种质资源34份,扦插穗条资源49份,种苗5份,有30份资源已完成种苗移植。正在计划对收集的地方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标记鉴定。资源调查发现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和赣南崇义等县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已列入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重点进行开发。
1.2.2引进驯化新良种
分别从福建、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引种了中黄1号、天台黄等新品种10个,开展适应性、适制性研究,已完成种苗移植和苗期管理,这些品种的引种驯化将为江西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持续新品种资源。
1.2.3研究江西茶叶品质特征
2014~2015年采制了婺源绿茶、浮梁茶、狗牯脑、庐山云雾、宁红五个品牌核心产区的茶鲜叶生化分析样品100份,分析生化成分特性,初步结果显示,“四绿一红”产区群体种资源和引种资源生化成分有一定差异,地方品种特色较明显。与此同时,还收集全省红绿茶成品茶样品130个,送到国家茶叶检测中心进行品质特征分析,2014年分析结果显示,“四绿一红”产区品质各有特色,2015年样品正在分析过程中。这些结果的获得将为江西省“四绿一红”品牌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1.2.4探讨生物防控技术途径
开展了内生菌对茶炭疽病生物防控研究,目前从洋葱中分离获得1种对茶炭疽病防控效果较好的内生菌。
1.2.5建立了茶园土壤养分状况数据库
土壤与肥料岗位先后在婺源、浮梁、修水、遂川等县选择代表性茶园取土203份,进行土壤有机质、N、P、K以及铁、锰、铜、锌等项目的土壤养分检测,搭建了江西省茶园土壤肥力数据库平台,为茶园土肥管理技术的制订提供依据。
1.2.6拓展茶资源利用渠道
(1)赣南综合试验推广站以夏秋鲜叶为原料,通过工艺和思维创新,开发了一种集苹果香味、茶香味为一体的红茶新产品,“苹果红茶的制作方法”获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产品已投入市场销售。
(2)加工岗位开展了夏秋鲜叶加工花香绿茶的工艺创新研究,研发了花香型绿茶。产品检测结果显示:花香型绿茶品质明显高于传统绿茶,尤其是香气和滋味。
(3)开展了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利用修剪下的废茶枝叶、废碎茶等茶废弃物成功研制了10种吸附剂初产品。
1.3开展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
1.3.1探索幼龄茶园优化管理模式
引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种植模式,开展新建茶园幼龄期管理模式和树冠管理模式集成试验,总结形成了幼龄茶园快速投产和优化树冠管理技术,在江西省经济作物局的支持下编印了《江西省标准茶园建设模式图(一)》,下发到各主产县,指导茶产业发展。
1.3.2承接国家体系成果,开展集成优化试验
体系启动后,体系各岗位专家和站长共同围绕“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三品)”生产技术,承接国家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在南昌、婺源、浮梁、修水、靖安、上犹等县开展各项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吸收,总结制订了江西省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三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申报了江西省地方标准,已通过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审定。
1.3.3创新茶园病虫害控制技术模式
赣南综合试验推广站根据自身特色,在陈宗懋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在丘陵茶园开展绿色有机茶园害虫绿色防治集成技术应用示范,技术示范茶园生产的茶叶产品,2014~2015连续两年经国家权威检验机构抽检,农药残留零检出,产品达到国家有机产品的质量安全指标要求,实现了丘陵茶园病虫害防治难度大的突破,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丘陵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治集成技术,目前该技术在修水、婺源、浮梁等县示范推广茶园面积超过133hm2。
1.3.4引进消化后创新形成了一批实用技术
针对制约茶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体系专家针对江西省茶产业现状,一方面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另一方面承接国家体系成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后,总结形成了“茶园土壤培肥白三叶套种技术,茶园微环境调控技术,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以色板和诱虫灯为主要防治措施、安全低毒农药为补充的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针形、卷曲形名优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中茶108良种良法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已在婺源、浮梁、修水、遂川等茶叶主产县建立了示范应用基地。
1.3.5举办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现场展示会
为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力度,在赣南综合试验推广站试验茶园举办了茶树新品种良种良法种植模式、茶园机械化管理模式、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现场展示会2场,来自全省11个地(市)、21个产茶县农业局及部分茶企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共一百余人参加了现场展示会。
1.4开展技术支撑与服务
1.4.1根据产业需求,提供技术培训
两年来,茶体系与省科协、基层科协、技术推广总站、农函大等部门联合,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赴婺源、修水、永修、星子、上犹、遂川、靖安、浮梁等地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12期,培训技术骨干和茶农一千余人,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发放了《茶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技术》、《绿色有机茶生产实用技术》等技术资料1600册。
1.4.2对接产业,提供技术服务
(1)针对遂川县茶产业面临的问题,为帮扶遂川县茶叶产业发展,做大做响遂川“狗牯脑”品牌,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遂川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与遂川县茶业局和安村茶厂签订面对面、点对点合作协议,为遂川县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制订了“遂川县科技服务方案”,组织体系专家为遂川县提供长期的服务工作。
(2)为支撑“浮梁茶”品牌建设,为浮梁县茶业协会、浮梁县昌南雨针茶业有限公司、浮梁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浮梁茶”品质形成机理与标准化生产技术、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3)为促进“宁红”产业发展,与“宁红”品牌拥有单位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2取得的成效
(1)编写了“2014年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报告”、“2015年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发展茶产业提供决策依据。
(2)出版了《绿色有机茶生产实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该教材已成为江西省内各级政府、基层技术人员和茶农最受欢迎读本。
(3)编写了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三个地方标准,为江西省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4)获得“苹果红茶的制作方法”发明专利授权1项、“一种田间茶尺蠖成虫高峰测报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发表论文12篇。
(5)对全省各主产区茶叶品质进行分析鉴定,获得2个年度各品牌茶叶的质量特征和品质成分数据一千余份,基本摸清了“四绿一红”品牌茶叶的产品特征,为“四绿一红”品牌标准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品牌打造与宣传提供技术支撑。
(6)承接国家体系成果,通过引进试验,消化创新,总结形成的“茶园土壤修复与生态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荣获2014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优选出氨基酸含量5.3%、茶多酚含量37%的优势茶树品种资源各1份,有望成为新品种材料。
(8)建立各类技术应用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333hm2。其中色板和诱虫灯防治技术建立示范点8个,示范面积200hm2,累计辐射应用面积超过3333hm2,安全低毒农药示范面积33hm2,累计辐射应用面积超过677hm2;“四位一体茶园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3hm2,技术应用后示范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鲜叶产量提高15%;建立中茶108新品种示范基地7hm2,辐射推广中茶108面积667hm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