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鸿,陈正芳,胡 艾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贵州 湄潭 564100)
湄潭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廖家鸿,陈正芳,胡 艾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贵州 湄潭 564100)
本文主要介绍了湄潭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大致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示范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湄潭;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优质安全的产品倍受亲睐。茶产业是湄潭农业最大的主导产业,为增强湄潭茶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湄潭县人民政府申报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并获得成功,这也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推动了湄潭茶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湄潭位于贵州高原北部,乌江北岸,县城距遵义机场及遵义、贵阳、重庆市区较近,高速互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势属山地丘陵,生态农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很具优势与特色,特别是茶产业。近十年来,我国茶叶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其中贵州发展最快,茶园面积45.9万hm2,居全国第一。湄潭是贵州最大的产茶县,现有茶园4万hm2,投产茶园3万hm2,预计2016年茶叶总产量4.5万t,产值31亿元,综合产值在60亿元以上。湄潭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西南地区第一个“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贵州茶产业第一县”等几十项重要荣誉。
1.1 茶叶基地
茶园科学规划布局、集中度高,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的10个镇,形成7个茶叶产业带,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无性系良种茶园达98%,排全国前列,全部按无公害以上标准管理,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认定面积2.67万hm2。
1.2 茶叶加工
全县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05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5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4家、省级19家、市级16家,年加工能力5.8万t以上,产品涉及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茶叶籽油、茶多酚、茶树花等12类综合开发产品。
1.3 茶叶品牌
有“湄潭翠芽”和“遵义红”2个公共品牌,为贵州省“三绿一红”重点品牌。其中“湄潭翠芽”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价值达16.38亿元。在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湄潭翠芽”和“遵义红”均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1.4 茶叶市场
在主要茶区建有茶青交易市场35个,茶青可在30 min内入场交易,形成了茶叶加工和茶园管理的专业化分工。在县城建有成品茶交易市场——中国茶城,是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和国家商务部定点出口市场,2015年交易额12.31亿元。企业、经销商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设湄潭茶叶专卖店、旗舰店、批发部500多家。
1.5 涉茶旅游
湄潭在做大做强茶叶一、二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打造了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翠芽27°”2个国家4A级茶叶主题景区及1个贵州十大魅力景区——中国茶海,还有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象山茶博园等茶文化标志性景点。全县旅游业增速连续几年位居遵义市第一,其中涉茶旅游贡献最大。
为了创建好示范区,2013年初,湄潭县政府组织县茶产业中心、县农牧局等相关单位考察了山东安丘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情况,在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湄潭茶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实际,按照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要求,重点强化了“六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2.1 强化茶叶质量安全政策和组织体系建设
自200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决定》(湄党发[2007]5号)以后,先后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实现茶产业跨越转型的意见》(湄党发[2011]22号)、《关于2013~2015年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湄党发[2013]5号)等文件,从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具体措施,每年制定具体工作安排意见,对茶产业发展工作进行部署,把茶叶质量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县、镇、茶叶专业村分别成立茶叶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级组建专业队伍具体抓,各级领导小组每年多次召开会议,对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进行调度、检查和考核。
2.2 强化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
从育苗、种植、茶园管理、加工、产品、品牌、市场等各生产经营环节,以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为基础,在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规范。湄潭每年实施标准化育苗2亿株以上,建设标准化茶园4万hm2,茶园管理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大面积推广茶叶专用肥、有机肥和绿色防控措施,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大力扶持小微加工企业、加工大户技改升级达到清洁化、标准化、规模化要求,并提炼出《湄潭茶叶加工十要十不准》茶叶加工规范。在产品质量上制定了“湄潭翠芽”和“遵义红”地方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统一。在公共品牌上按“五统一”规范进行管理。在市场上专卖店、旗舰店统一形象设计,统一宣传湄潭生态茶、优质茶、安全茶。各环节标准及规范体系的形成,为系统性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2.3 强化农业化学投入品管控体系建设
一是对市场上农药、肥料经销商及销售产品由县农牧局和各镇农业服务中心进行备案管理,每年由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牵头,在生产季节对全县农资市场不定期进行集中检查整治。二是建设县茶叶农资配送中心,实行茶用农资统一配送,各镇建配送点,茶区建茶用农资专卖店。三是全面推广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在茶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性诱捕器等物理防治措施以及采用高效安全绿色友好的生物农药防治技术,覆盖茶园100%;在茶园上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化学农药残留和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四是加强茶叶质量安全培训,每年各级对茶农、茶叶企业实施集中培训、分户指导,覆盖率达100%;通过培训,增强安全意识,科学使用化学投入品,全面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茶。通过从源头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管控,推进茶产业实现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2.4 强化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建设
执行“五项检测”制度:一是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对茶叶基地面上茶青不定期进行农残检测;二是茶青交易市场对入市交易的茶青每天进行农残抽检,全县每年抽检茶青样品1.5万多个;三是茶叶加工企业配置农残速测仪,对茶青进行农残检测后收购;四是所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配置成品茶检测设备,对成品茶进行出厂检验检测;五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茶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企业和市场成品茶进行随机抽检,每年检测样品500多个。同时省市业务部门和省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每年多次对湄潭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茶叶进行抽样检测监控,对基地质量安全管理进行检查指导,从而实现从茶青到茶杯的全程检测监控。
2.5 推进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一是各镇全力推行茶园户籍化管理,农户建立农事记录和基地生产管理档案;二是茶叶企业在茶青市场收购茶青要登记来源农户;三是企业加工环节建立产品加工流程记录;四是指导有条件的茶叶加工企业建设电子监控设施和质量安全网络平台,对基地管理、产品加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目前,已有高原春雪、兰馨、沁园春、四品君等多家规模茶叶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6 强化品牌宣传和国内外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利用贵州茶“一节一会”、“丝绸之路•黔茶飘香”等系列重大茶事活动以及中央、省、市电视台、高速公路广告等各种媒介,全面宣传湄潭的生态茶、优质茶、干净茶、安全茶,每年投入宣传资金3000万元以上,使得湄潭茶产业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知名度;二是大力支持茶叶企业加强销售渠道建设,形成网络与实体互动,积极开辟国内外市场。湄潭茶目前已遍及全国绿茶、红茶主销区,以及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外市场。
3.1 推动了全县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示范区六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不但规划的2666.7 hm2茶叶基地质量安全得到完全保证,而且通过示范带动,全县4万hm2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得到强化,这些年全县没有出现任何质量安全问题。高原春雪公司建立“企业+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联系农户茶叶基地330多hm2,连续几年统一投入品,茶叶400多项检测指标达到欧盟标准并出口欧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15家规模茶叶企业借鉴这种管理模式,创建欧盟标准茶叶基地2000 hm2。
3.2 推动了茶叶国内市场销售和出口贸易
湄潭自2013年创建成功后,知名度不断提升,茶叶的优质安全得到市场广泛认同,促进了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增长。同时推动了茶叶出口,新增高原春雪、茗盛、福泰、鑫辉、琦福苑等出口备案企业,全县茶叶出口备案企业达到7家,茶叶出口量大幅增加。2014年出口茶叶365 t、创汇410.2万美元;2015年出口茶叶1100 t、创汇1266万美元;2016年1~8月,出口茶叶900余t、创汇1100余万美元。
3.3 推动了茶叶综合利用和效益提升
湄潭因受省内、国内市场消费和本地加工习惯的影响,茶叶企业大多偏向于重视春茶生产,并多数只采摘独芽或一芽一叶,夏秋季茶青下树率很低。而国外市场消费观念和习惯不同,出口茶多利用一芽一、二、三叶茶青,春夏秋都可以生产,恰好与国内产品形成互补,提高茶青下树率,从而提升了茶叶综合利用和增加茶农经济收入。
4.1 坚信茶叶优势,增强产业发展信心
信心来源于湄潭有得天独厚的两大自然优势:一是湄潭茶天生丽质。湄潭生态环境优美,平均海拨920 m,年平均气温14.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同时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地区。春、夏、秋气温偏低、昼夜温差明显,茶叶生长相对缓慢,使得营养物质积累丰富,茶叶氨基酸含量高达4%以上,茶多酚含量28%以上,水浸出物40%以上,这些营养成分高于全国茶叶平均水平很多,居全国前列。因此出产的茶叶口感好、内含营养物质丰富,而且富含锌、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不可复制的优越自然条件成就了湄潭茶的优良品质。二是湄潭茶是天然的生态茶、干净茶。湄潭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达62.8%,在1864 km2的县域土地上,流趟着36条长度20 km以上的河流,水质清澈,境内鱼、虾、鸟、虫等生物种类繁多,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誉,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湄潭是农业强县,农业生产水平居全省之首,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没有任何污染排放,常年空气质量优,达到国标一级。到处都是林茶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堪称清山绿水、碧水蓝天。
4.2 创新管理模式,根本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风险
湄潭茶园大部分由散户经营管理,茶农客观上存在追求茶园利益最大化,如果政府监管稍有放松,容易出现忽视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过量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的现象,而茶叶企业主要承担加工和市场开拓,很希望得到优质安全的茶青原料,但对千家万户的散户又无法实现优质优价。可以看出,茶农和企业二者利益分离,没有形成利益联盟,完全靠政府监管仍有许多漏洞与风险。从实践经验来看,引导企业建立“企业+农户+基地”的组织化管理模式,是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这种模式,企业与农户深度合作,农户按照企业要求对茶园进行标准化管理,企业牵头实行统防统治,统一采购肥料以成本价发给农户,降低农户投入成本,同时企业高于市场价收购茶青,这样企业在投入不大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优质安全的茶青,农户和企业二者利益都能得到保证。
4.3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开拓国外市场
近几年随着全国茶产业快速发展,国内茶叶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必须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湄潭茶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国内市场竞争在加剧,国外市场出现利好趋势。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茶叶将在国外市场迎来很多发展机遇。对于国外消费市场,湄潭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如果充分利用目前利用率还较低的夏秋茶青生产出口茶,不但生产成本低,而且品质优,只要产品对路就会有市场。湄潭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带来的大好机遇,超前谋划,大力开拓国外市场。一是要多方获取中国茶叶出口动态,了解分析国外茶叶市场需求;二是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国外目标市场,积极参加国际茶叶贸易展销会,加强与国外市场的交流合作;三是充分了解国外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加强新产品开发,适应国外市场需求。
Thoughts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Demonstration Area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Exported Meitan National 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s (Tea)
LIAO Jia-hong,CHEN Zheng-fang,HU Ai
(Meitan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Meitan 564100, China)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successful of Exported Meitan National 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s (Tea),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Meitan, Tea, Quality and Safety, Demonstration area, Development, Thoughts
S571.1
A
1009-525X(2016)04-46-49
2016-10-08
2016-11-18
廖家鸿(1970-),男,贵州湄潭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生产管理与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