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闽西红色文化提升闽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3-24 10:55张丽芳郭惠
关键词:闽西红土红色

张丽芳,郭惠

依托闽西红色文化提升闽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丽芳,郭惠

闽西红色文化蕴藏着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利于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高校对于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探索闽西红色文化与闽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实现闽西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提升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红色文化作为我国众多文化的一个分支,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1]。

一、闽西红色文化的内涵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也是我党确立重要指导思想的古田会议的召开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了闽西革命的新局面。从1929年3月到1930年6月,他们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次由赣入闽,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1929年12月底,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龙岩上杭县古田镇召开,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1934年9月,第5次反围剿进入紧要关头。9月28日,驻守长汀松毛岭的红九军团奉命转移。9月30日,红九军团从松毛岭下的钟屋村出发,向西疾行,前往江西会昌。10月,踏上了长征征途。革命先辈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和革命文物,如古田会议会址、长汀县博物馆、才溪乡调查馆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闽西这片土地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和中国革命的现状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确立党的重要领导思想的古田会议和传承至今的红色土地精神。

二、高校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教育底蕴不足

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问题,普遍缺乏红色文化意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概念与内涵理解模糊、对红色经典影片和书籍了解不多;校园中的红色宣传广播及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的专题讲座较少,大学生参与红色教育宣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可见,高校对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不够,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有待形成。

(二)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单一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大学生大多追求的是能最直接快速转换为经济利益的文化知识,忽略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关注。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等活动中,学生对红色资源的感知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并未结合具体内容对其思想内涵进行深入探讨,没有意识到红色文化资源传递的宝贵革命精神对其未来的职业道路和人生道路具有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没有真正领会到红色文化的价值和真谛,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闽西红色文化运用于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载体,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以闽西红土地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教育;实施“红土校园、红土基地、红土社团、红土读物、红土实践、红土活动”的闽西红土地精神“六项工程”;在学生中推行“立德”“立身”“立行”“立业”4个模块教育;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全过程中,努力深化教授文化、学习精神、生活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将其融入到学生的培养中,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创蕴含闽西红色文化特点的地方课程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有教师14人,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7人。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理论知识扎实,负责并承担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任务。一方面,教师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刻苦钻研,通过课题研究、外出培训等方式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只有掌握了全面丰富的知识,才能站在较高的理论层次上对课文内容进行解析,真正做到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国家政策方针切实地让学生“吸收”;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观念上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授课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采用现代教学方法,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进行教学,灵活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中。

2.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把闽西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包括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内容和具体实践环节,同时也将学生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其中,充分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真正做到让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的“两课”教师通过红色文化与现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究,编著了《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闽西革命简史》并公开出版,编印了《大学生礼仪规范读本》《红色闽西》等校本教材。学校红色旅游学院旅游系组织教师编写了《闽西红色旅游文化概论》等校本教材。

(二)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使其融入到校园氛围和实践中

当前的高校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感和内在需求,没有考虑到如何让学生自发地对道德修养进行实践追求,没能让学生形成比较客观的、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自然就不可能真正达到高校实现德育思想建设的预期目标。然而,道德的实践性本质决定了任何一种知识性的或理论性的道德教育方式要想发挥作用,使其最终达到影响个体德性的目的,都务必通过活动或实践产生教育的效果。

1、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校园氛围

学校通过开发红色阵地,把闽西红土地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校的周边设立了红色教育长廊;校门口设立了红色主题雕塑;校图书馆特别设立了“红色文化”专区和“闽西红土杰出名人书架”;校软件信息中心开创了“红色影视鉴赏”“红色视点”等专栏;校团委建立和完善了“红古田理论学习社”“红古田学生合唱团”“红土地学生艺术团”“秋白话剧社”等具有红土特质的学生社团;社团联合会还先后自办了10余种弘扬红土地精神的刊物,比如《走四方》《大风歌》《凝音》等。

2.积极投身红色文化教育实践

目前大学生的人生体验、生活阅历决定了他们对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感性及理性的认识,教育者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将红色文化渗透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2]。闽西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学校充分发挥在红土地上办学的优势,挂牌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红土地文化教育基地,比如:闽西古田会议会址、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闽西才溪革命纪念馆等。学校也结合重大的革命纪念日,开展“重走红军路”等红土实践特色项目活动。大学生到红色基地现场参观实践,带来强烈的视觉效应,更能让他们体会到红色文化的内涵。学校在弘扬闽西红色文化的同时,既向伟大的革命精神致敬,也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新的富有时代精神的闽西红土精神。比如,把古田会议精神落实到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行动中,开展在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三下乡”、红色文化宣传等。学生通过系列的实践活动,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受到冲击、情感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推动红色文化在高校多渠道传播

1.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网络平台建设

当前社会已是一个“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与网络紧密相连,高校红色网站也成为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红色网络文化在文化传播、文明传承等方面具有思想性、政治性、先进性、民族性、生动性、知识性等特点。1998年清华大学建立了第一个高校红色网站,随后,全国各地多所高校也纷纷建立红色网站。学校坚持推进红色网站的规划建设,把红色网站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不断加强宣传的力度,营造红土文化的深层影响力,丰富红色文化精神内容;抓紧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的项目网站管理建设人才;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一体”,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不断的参与和体验中提升。同时,学校还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红土校风建设专题网、心理健康网、学风建设专栏等;开发了“红土在线学习平台”,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网上自主学习1 200分钟,方可获得2学分。

2.创新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形式

当代大学生是“90后”一代,他们个性独立、思想前卫,只有增强红色文化的趣味性才能够迎合其心理和审美情趣。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可以通过经典影视、歌曲、书籍、网络游戏等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更大众化、通俗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他们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的学习方式,把时尚的元素加入到红色文化中。此外,还可以建设红色文化网络课堂,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各种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学生们沉浸于红色文化的学习中,在了解本地红色文化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四、结语

利用红色资源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新时代红色文化精神为主题,将其深入贯彻到高校教育体系中。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让德育的实践从纯粹的理论认知到身体力行。让红土文化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其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使其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必须要加倍珍惜。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的追求,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感,时刻要有民族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实践中接收教育。

[1]梁洁.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2]彭希林,乔湘平.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

(编辑:刘姝)

G641

A

1673-1999(2016)10-0094-03

张丽芳(1980-),女,硕士,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龙岩364021)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郭惠(1979-),女,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2016-08-18

2015年龙岩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闽西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2015YSKB25)。

猜你喜欢
闽西红土红色
红色是什么
朽木颂
红色在哪里?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追忆红色浪漫
失眠记
红土象湖感化溪
红土镍矿中的钙、镁、铁、钻、镍等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