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文化研究丛书》系列书评

2016-03-24 03:00曹济平林大志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萧氏丛书文化

曹济平,曹 虹,许 辉,林大志



《齐梁文化研究丛书》系列书评

曹济平,曹 虹,许 辉,林大志

江南文化研究群体性的崭新成果——读《齐梁文化研究丛书》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国祚短暂,但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却有着辉煌业绩。其中齐梁两朝文化的发展规模,从文学拓展到史学、数学、哲学、宗教艺术和文学理论批评等诸多方面,并涌现出一批超越前代的不朽名著。在文学领域,如刘勰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钟嵘《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专论五诗的重要著作。在诗歌方面,南齐永明时期的诗人创作,体式多样,字句对偶,讲究平上去入四声。这种新起的韵律,对古代韵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萧纲在此基础上倡导的宫体诗,题材多写艳情、游宴,形式更加华美、秾丽,成为当时诗坛上的一个新品种,同时也是诗歌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流派,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它也招致喋喋不休的诟病。近年来,有些学者运用唯物史观对齐梁文化的得失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常州市党政领导也非常重视齐梁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早就成立常州市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取得了一批为学界认同的研究成果。如今常州市《齐梁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和课题组又再接再厉,并邀请外地学者加盟,携手协作,历经多年的辛勤耕耘,推出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齐梁文化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即《南兰陵萧氏人物评传》《齐梁萧氏文化概论》《齐梁萧氏诗文选注》《南兰陵萧氏著作综录》《南兰陵萧氏家族文化史稿》《南朝齐梁史》《齐梁故里与文化论集》《常州齐梁文化遗存》(修订本)。

我接到出版社寄来的《丛书》,不胜欣喜,阅读深思,获益匪浅。这套《丛书》涵盖齐梁两朝近八十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册选题视角不同,而共有特色是对齐梁文化研究拓土开疆,开启了前人未涉及的领域,令人耳目一新。书中引用古今文献资料,丰富翔实,论证严谨,考订精审,充满学术气息,将齐梁文化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堪称当代齐梁文化研究群体性的崭新成果。

例如,《南朝齐梁史》是一部撰写齐梁两朝历史的开山之作。书中阐述齐梁两朝开国君主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出自同根同源,还是同一地域南兰陵武进之东城里和中都里(今常州西北孟河万绥镇)的萧氏家族。这是根据《南史》《南齐书》《梁书》等文献资料作出的科学论断,是有说服力的,是不容置疑的。

又如《南兰陵萧氏家族文化史稿》和《齐梁萧氏文化概论》,前者论述南兰陵萧氏家族在众多文化领域所取得的煌煌业绩,研究这个著名家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探索其兴废继绝的原因以及华夏文明的传承关系等,填补了萧氏皇室家族文化研究上的空白。后者阐述萧氏家族在政治、教育、宗教、艺术以及与北方文化融合等诸多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探索古代帝王家族与文化家族合一的理想模式。至于《南兰陵萧氏著作综录》,作者搜遍历代文献和今人研究论文专著,收录自刘宋萧氏至齐梁萧氏以及其他萧氏人物,简述其生平、历史地位和著作等。对文献记载中的存佚状态和差异,均有考订辨析,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专题资料性工具书。

再如《南兰陵萧氏人物评传》和《齐梁萧氏诗文选注》,前者选择南兰陵萧氏在文坛上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15名,特邀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分别撰写,单独成篇,合而成著。是书从不同视角突出传主所作出的文化业绩,是显示齐梁萧齐文化生命力的传世著作。后者选录萧氏作家31人,诗文300多篇。其中所选诗人作家,大多为历代诗歌选本所漏收,可谓别具慧眼。两书不仅为国内首创,而且新意迭出,最有代表性的是《萧纲评传》。作者在梳理古今争议的论点后,对萧纲倡导的宫体诗进行评议,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指出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宫体诗正是统治阶级极端腐朽的表现,它所描写的对象,主要是色情。《内人昼眠》《妾童》也用来作诗题,污秽可厌”。20世纪50年代初的文学史教材著作,大多采用这种说法。直至六十年代初,胡念贻的《论宫体诗的问题》一文在《新建设》发表,为宫体诗的艺术价值说了一些公道话,竟然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波。但也得到某些学者的认同,并在各人的论著里充实、阐述。《萧纲评传》的作者就曾发表过《论宫体诗的审美意识新变》,认为“宫体诗审美意识新变以后,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形式美学。”这是融入评传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宫体诗研究的新成果,也展示出齐梁萧氏家族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历史贡献。

至于《齐梁故里与文化论集》和《常州齐梁文化遗存》(修订本),是在“中国·常州齐梁文化研讨会”后出版论文集的基础上新编的。当年两书出版并获得学界好评,但主编薛锋、储佩成和课题组同志并不自满,继续不断地深入研究考察,历时两年,终于推出新精选本和修订本。这不仅为丛书增色,而且书中有大量珍贵的齐梁文化遗址图片和文献资料,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而且对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和建设,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也是功德无量的。笔者对他们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深表钦佩。曾记得北宋大文豪苏轼在《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中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这套丛书,品尝书中醇厚的味道,仿佛闻到丛书群体性崭新成果散发出来的扑鼻芳香。

(曹济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奋力开拓,丰于收获——简评《齐梁文化研究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的《齐梁文化研究丛书》一套共八本。该丛书内容丰博,体例完备,涵盖齐梁朝代通史、齐梁文化概论、南兰陵家族文化史、南兰陵萧氏人物评传、萧氏诗文选注、萧氏著作综录、齐梁故里与文化论集、常州齐梁文物遗存等众多内容,蔚为大观,上下通联,经纬结合,是谓该课题研究的完整论述与深刻揭示!

齐梁文化作为东晋南渡以后,江南六朝文化的重要部分,至南朝齐梁时发展至极盛。此时无论在儒学、经学、道学、佛学、教育、文学、史学、科技、书画、棋艺等方面,均硕果累累,亮点纷呈。特别在梁武帝萧衍治政期间,他“兴文学、修郊祀、治五礼、定六律,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加以天祥地瑞,无绝岁时。征赋所及之乡,文轨傍通之地,南超万里,西拓五千。其中瑰财重宝,千夫百族,莫不充牣王府,蹶角阙庭。三四十年,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未或自焉”。唐朝李延寿所著《南史》也称颂齐梁文化之盛为“制选礼乐,敦崇儒雅,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上述称颂,并非完全溢美,而是对齐梁时期文化之盛较为真实的评价。而这一套《丛书》,从各个方面对齐梁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深刻精到的论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套《丛书》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之处,是萧氏人物评述中对萧氏家族文化的着力阐述。作为南兰陵萧氏后裔的萧道成和萧衍不仅建立了南朝的齐、梁王朝,而且他们及其后裔子孙不少人成为当时文化和文学界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他们引领潮流,革故鼎新,开宗立派,影响深远。东晋、南朝以后,萧氏人物之盛、文化成果之巨、文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上都罕有其匹。正如《新唐书·萧瑀传》所称颂的:“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瑀逮(萧)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对此,该书作出了深刻阐述。

这套《丛书》之所以能编得如此出色,能深刻阐述齐梁文化和萧氏家族文化的丰富内容,给以恰当的历史评价,给人以启迪和教育,这是与常州市委、市政府、《丛书》编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也与《丛书》的作者队伍建设和学术努力密不可分,他们有的是学术界的资深专家,有的为后起新秀,他们在相关学术领域内进行了辛勤耕耘与奋力开拓,因而丰於收获。此外,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常州市搜集保存、整理出版了丰富的齐梁文化文物遗存,为研究齐梁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和实物佐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鉴此,我认为:该套丛书在研究齐梁文化方面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现实作用。

(许辉,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江苏史学会顾问、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

喜读《齐梁文化研究丛书》

由常州市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编著的《齐梁文化研究丛书》八种于2015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隆重出版,这是新世纪学界和文化界的盛事!

正如袁行霈先生为本丛书题签时引刘勰《文心雕龙》“根柢槃深,枝叶峻茂”八个大字所示,常州作为齐梁故地,有着湛深浑厚的文化积淀。由常州市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所主导的对南朝齐梁历史与文化的系列考索,集结了学界精英,阵容强大,展示出恢宏的文化气象,无论在史学、文献学、文学评析,还是地域与家族文化研究、文化遗存考古上都可谓积学储宝,推陈出新,贡献了重量级的硕果。不仅学术质量上乘,甚至多有填补学术空缺之处。本丛书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既具有还原历史、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还对当今与未来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经世关怀,所以才能规划和完成这样博古通今、高瞻远瞩的学术课题。

中国历史进入到东晋南北朝,便开启了一个历时较长的南北分裂时代。就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而言,基本情况是南方优越,北方滞后,但南北政权间的对峙也没有阻隔交融,南北竞争意识也在潜滋暗长。如奠定北齐政权的高欢就对“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感到压力(《北齐书·杜弼传》)。梁武帝萧衍重视礼乐,长于经史之学并加以实践,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天监十一年(512年),特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他素善钟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气等。此例可以说明,齐梁时期有其“文雅大盛”的一面,不仅对中华文明史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也以礼乐文化的优越而带动着北方文化的崛起。这种“文雅大盛”还包括思想上的活跃与丰富。在齐梁时代,除了儒学存在、玄学余波,佛道二教也颇兴盛。如齐梁时期的士人沈约、刘勰等人都与佛教关系甚密,帝室皇族也大都崇信佛教,梁武帝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为奴。儒、佛、道三教为争得优越的地位而展开论衡,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自由和宗教的多样化,促进和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变化。齐梁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史上所达到的历史高度是不容低估的。本丛书中有四种的题目都以南兰陵萧氏家族或人物的文化成就为焦点,这样的聚焦体现了中古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眼力,不仅是富于史实依据的,而且编著者的历史观也是富于学术理性的。

齐梁故地的文采风流绵泽长远,历久弥新。故课题组对齐梁文学成就给予了相应的注目和倾力,也是极具眼光的。在文学与审美的历史长河中,齐梁以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而著称。齐梁时期,由于声韵学的发展,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四声,沈约把四声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即“永明体”,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为律诗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很难设想,若没有“永明体”的奠基,唐诗的黄金高峰将何以到来。人能弘道,诗可以群。齐梁时期对文学史的贡献,还体现在文学集团的凝聚力。尤其是在皇帝、太子及诸王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形成文学集团,其中主要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代萧衍、萧统和萧纲为中心的文人集团影响最大。这些集团的首脑人物自身除了便利的政治地位以外,他们往往极富才学,占据了家族门第社会最好的文化资源,个人的学术与文学艺术造诣深醇,所以对于引导文风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本丛书中张敏编著《南兰陵萧氏著作综录》为据,以上提到的四萧留下的个人或领衔撰述都甚为丰富,显示出超常的博雅程度。如萧纲以宫体诗创作活动为中心组成文人集团,周围文士群体参与,作家成批涌现,取材、风格趋同,并产生了重要的诗歌理论,主张“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与其他时代某个政治权势人物虚名领衔却文才不足的情况不同,像萧纲这类人物身处文学中心,其个人文才也名副其实,所以能做到真正地标领风尚、推动潮流。本丛书设立了一种《齐梁萧氏诗文选注》,便是出于这种文学史的大判断,其中的诗家多有创新意识和预流自觉,是具有代表性的创作成就。

总之,《齐梁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是可敬可贺的学术盛事!

(曹虹,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物之盛,独美于兹——评《齐梁故里与文化论集》

在我国诸多历史朝代中,齐梁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称其特殊,主要是说,论国力,论疆域,它并不占什么优势,然而,若论发展,论社会进步,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却着实令人刮目相看,特别是文化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有力推动了江南社会文明的进步。无怪《南史》作者李延寿评价梁代社会:“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薛锋、储佩成先生主编的《齐梁故里与文化论集》一书前不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正是我们认识和了解齐梁文化的一个窗口。这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研究论文三十多篇,这些文章所关注的核心主题就是齐梁乃至整个六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历史与文化”是泛泛而言,综观书中所论内容,具体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版块,即关于齐梁文化、齐梁文学、齐梁故里三个方面的论述。

书中有关齐梁文化的研究成果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看我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国家的社会经济重心则有一个从北到南的迁移过程。究竟从何时起中国社会的经济重心从中原南移至江南?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多数学者的意见是唐代中后期,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这个时间应该前移,实际发生在六朝特别是齐梁时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先生撰写了《六朝的历史地位》一文,文章在纵论六朝文明的同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客观、中肯的分析。书中收录的由山东社科院杨恩玉、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合撰的《试论“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的盛衰原因》一文,提出了“梁武帝之治”的判断,重点探讨了南朝一度出现的两个盛世时期,即宋文帝元嘉时期与梁武帝时期,国家强盛的治世之策以及后期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此外,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谈常州历史文化》、苏州大学杨旭辉教授的《齐梁文化的基因特质与明清常州文化之繁荣》、原《解放日报》记者陈云发先生的《论南兰陵萧氏集团的文化兼容》等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对齐梁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齐梁文学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逐渐升温的热点之一。齐梁文化多有成就,举凡教育、儒学、宗教、艺术等诸多领域均较前代进步显著,这之中,文学领域的成就尤其突出。囿于阶级论的研究桎梏,齐梁文学多被贴上贵族文学的标签,解放后数十年研究较为寥落。新时期以来情况发生根本变化,研究成果日渐增多。本书收录了近十篇关于齐梁文学的研究论文,对齐梁诗文、特别是南兰陵萧氏的文学创作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例如,南京师范大学曹济平教授的《梁武帝及其诗歌创作》一文专论梁武帝萧衍其人其诗,对萧衍诗歌创作的特点与不足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南齐宗室成员的诗赋作品及创作心态》一文系贵州大学王晓卫教授所撰,文章将南齐宗室的诗赋创作细分为刘宋、南齐、入梁三个时期,在将作品分类列表的基础上推究其创作的复杂心态,所论条分缕析,而言多有据。其他如《论齐梁萧氏文学的“新变”特征》《从文学观点与文体选目看〈文心雕龙〉对〈文选〉的影响》等文也不乏值得关注的论点。

有关齐梁历史问题特别是齐梁皇室故里问题的探讨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版块。众所周知,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梁代开国皇帝萧衍,两朝帝王均为南兰陵萧氏。齐梁萧氏原籍北兰陵(属今山东省),移居江南后侨置郡县,此为南兰陵郡的来历。齐梁萧氏在江南的原籍地,史籍称在晋陵郡武进县之东城里,或南兰陵中都里,这一点殆无疑义。然而这个原籍地究竟在现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地点应在今江苏常州市境内,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在今镇江市丹阳境内。本书收录了一组考据文章,从不同角度多方举证、分析,认为齐梁萧氏原籍地在今常州市(原武进县)境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王文楚教授曾任《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主编之一,他的《南兰陵郡与兰陵县》一文认为原籍地当在常州西北一带,“侨南兰陵郡,治兰陵县,在今常州市武进区西北万绥镇。”对于南兰陵郡的治所,他引用《晋书》《南齐书》《梁书》等文献,对晋陵、武进、兰陵、曲阿等郡县的建置沿革加以梳理,主张武进(兰陵)治所“在武进县西北,而无记载在丹阳县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史为乐研究员认为,南兰陵萧氏故里在今常州西北万绥镇一带,大致是不会错的。他的《对南兰陵治所的探索》一文从武进县的设置、沿革入手,分析得出这一结论。同时明确指出,对于史事记载的可信度,方志与正史比较而言,地方志强于近代的记述,往古特别是唐代以前的记述还是更应该相信正史,这无疑是深有见地的判断。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薛国屏先生则认为,南兰陵武进县的治所存在一个逐渐东移的过程,“武进”的得名即在于“以武而进”,武进县三国时期设于丹徒(今镇江丹徒),其后逐渐东移,大约在南朝刘宋时期迁至今常州西北万绥一带,至唐代迁至今常州市一带。具体观点见其《让历史说话:兰陵辨析》一文。此外,常州市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也撰写了数万字的研究长文《南兰陵桑梓本乡,武进王业所基:齐梁故里考》,从正史记载、宗族谱牒、古今诗文、墓志碑刻等多方面论述了齐梁萧氏故里在今常州市境内的主张。葛剑雄教授《谈常州历史文化》一文也发表了类似的意见。因此,根据以上论述大体可以得出南兰陵萧氏故里在常州境内的结论。

总体看,该书对于我们了解齐梁历史文化,特别是南兰陵萧氏的文化贡献,认识江南文明发展与进步的线索,更多了一个发现的窗口。

(林大志,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朱世龙)

猜你喜欢
萧氏丛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人梯书库”丛书
南朝齐梁萧氏家族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镇江萧氏家族考
谁远谁近?
A new record of the capped langur(Trachypithecus pileatus) in China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