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汉语”在词汇层面的体现

2016-03-24 02:03范宏雅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关键词:对比词汇

范宏雅,韩 冰(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英式汉语”在词汇层面的体现

范宏雅,韩冰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英语正以一种强悍的姿态和惊人的速度侵入汉语,我们的语言习惯甚至思维习惯已经有一部分变成英语文化了,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英式汉语。英式汉语在词汇层面主要体现为增词、造词、赘词等现象,这一分析构成英式汉语系统分析的重要基础工作。

[关键词]英式汉语;词汇;对比

英式汉语(Englinese),是指以汉语为本族语、英语为目的语的语言使用者以及以英语为本族语、汉语为目的语的语言使用者,由于受各自的目的语及本族语的影响和干扰,将英语特征和使用规则引入汉语,从而产生的一种带有浓郁英语风格的“似是而非”的汉语。国内的这一语言现象产生于20世纪初,其时,以音韵学家钱玄同、著名作家鲁迅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主张以欧洲文法改造中文,甚至废除汉字,改造汉语思维方式,因此影响了一批以张爱玲、朱自清、老舍为代表的作品具有鲜明英文特点的作家,同时出现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把英式汉语当做社会改革良药的激进派和以余光中先生为代表的反对英式汉语的保守派。[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英语热”的兴起,英语正以一种强悍的姿态和惊人的速度侵入汉语,我们的语言习惯甚至思维习惯已经有一部分变成英语文化了,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英式汉语。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为有更多浸淫于英语和英语文化中的机会,其汉语表达及英汉翻译实践中的“英式汉语”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很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使用汉语时常常给人以“不知所云”的印象。[2]

然而目前学界仅对两种语言过度接触所产生的“汉式英语”(Chinglish)研究较多,而对“英式汉语”的定义、表现、危害及相关对策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尽管很多的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到这一现象并以散文、随笔等形式展开讨论,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还未能有效开展。英式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使用及思维模式和文化层面的具体体现、英式汉语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进行消除英式汉语的实践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3]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阐述英式汉语在词汇层面的体现。

一、增词现象

(一)增加作为主语的词汇

汉语的文法具有意合的特点,只要句意可以表达出来,很多结构成分都被省略掉了[4]。英语的句子则讲究行合,为了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子里的结构成分往往不可以轻易省去,尤其是主语。例如:

潘基文在访华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将是我在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国领导人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后首次访华,我十分期待与中国新领导人会晤。”(和讯新闻,2013.06.16)

根据汉语规范,以上这段话并不符合经济性原则,与汉语重意合轻形式的特点相悖。而在现代的出版文字中主语出现的频率是大大增加的,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汉语语法逐渐欧化的结果。

(二)增加句子系动词

在英文中,形容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有系动词介绍。例如,汉语当中“他的园子很漂亮”,在英文中应该是:His garden is very beautiful,而不是“His garden very beautiful”。而现在这种凸显系动词的用法已经开始在汉语中频繁出现。例如不说“他的园子很漂亮”,而是非要表达成“他的园子是很漂亮的”。汉语中的“是”一般用来表示判断,或者用于表达强调,而现在汉语中的“是”在很多时候都具有了英语中系动词的功能。例如:“在香港,家族财富争斗是个大话题。所以对高净值人士来说,尽早把家庭价值观建立起来是很重要的。”(华尔街日报,2013.06.14)

(三)增加句子连接词

汉语句式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非常明显,而英语则是典型的“法治”语言,句与句之间靠词的屈折变化、连接词、关系词等手段形成“句中有句”的包孕结构。[5]出版文字中连接词的过度使用主要体现为:首先,“和”“而且”“或”“因”“虽”“纵”等使用频率增加。英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列使用时,是必须要使用连接词以表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而转化为汉语,很多用不到“和”“而且”这类连词的地方,使用频率也有所增加。例如:

(1)IMF在美国经济年度评估报告中称,随着退出刺激政策的时间点逐渐临近,针对退出策略的有效沟通和时间点的谨慎选择对于减少市场震荡风险以及确保长期利率平稳至关重要。(华尔街日报,2013.06.15)

(2)情报界进行获得法院授权的情搜活动时,必须遵守规定,而且要让国会知道并接受其监督。(参考消息,2013.06.07)

其次,“当”“在”使用频率增加。

按照汉语的传统习惯,要表示第一件事进行过程中第二件事发生或进行,常在表示第一件事的小句或动词性词组之后加上“时”“的时候”,如“我看书的时候,姐姐还在睡觉呢”。而英语可以运用丰富的表示时间的连接词构成时间状语从句,从而体现出句与句之间的主从关系。“五四”以来,受到英语这种表达方式的影响,汉语的习惯也悄然发生改变。例如,“当他们撤退到村东边路上休息时,突然遭到八路军包围,营长被打死后,部队就开始乱跑。”(参考消息,2012.08.01)

介词结构的过度使用也属于这一范畴。现代汉语中介词“在”的使用即是一例。在汉语中,“在”是一个纯粹意义的动词,就是受到英语“in”“on”“between”“among”这类介词的影响才导致了其英式用法。例如,“刘剑梅说,在痞子文学、解构主义及影视文化、大众文化‘横行’的时代,‘还有这些当代作家没有放弃文学救赎主题的思考,这是好事’。”(参考消息,2013.03.23)

从现代汉语“对于”“关于”的使用中也可以看到英语介词“on,about,over”等的痕迹。受到英语的影响,汉语当中原本没有的这些连接词在翻译的时候便随之产生。例如:对于赔偿问题,刘长春说,政府部门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中国青年报,2013.06.04)

由以上分析可见,英语的句子之所以长而复杂,平均长度几乎可以达到汉语句子长度的两倍,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丰富连接词的使用。而在这一点上,汉语恰恰与之相反,它的文法和句式具有非常简约和经济的特点,较少地使用连接词,句式短小。[6]

二、造词现象

(一)音译、借译词

(1)高考小贴士熬夜吃什么能排毒养生(新华新闻,2013.06.04)

(2)现在提倡低碳生活低碳出行,我终于遇到了这样的达人,完全的低碳出行,完全的低碳生活!(绵阳晚报,2013.06.03)

在以上例子中,“小贴士”是直接从英文单词“tips”音译而来,“低碳生活”和“达人”两个词汉语原本没有,是从英文“low carbon life”和“got talent”借用(borrowing)来的。

(二)新创复合词

例如,来自英语的“bar”,采用音译加意译的手法加了个“酒”字,汉语称之为“酒吧”。近年来编辑出版文字出现了一系列“吧”:氧吧、贴吧等。再如,源自英文单词“world cup”(“世界杯”)的“杯”,汉语中将各种大小比赛均冠以“XX杯”。例如:“足协杯爆大冷门申花被乙级队淘汰”(山西晚报,2013.05.28)。也因“watergate scandal”(“水门事件”)而在各主流媒体出现了各种“门”:如“诈捐门”等。由“fans”(“粉丝”)演变新创的“钢丝”等。由英文“hacker”(“黑客”)创新的“拍客”等词汇。

(三)英文字母缩略词

汉语编辑出版文字中使用英文缩略词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且有上升趋势。例如:“英国ATM出错狂吐双倍现金银行称不必归还”(参考消息,2013.05.01)。

(四)词缀化词汇

首先,出版文字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派生词缀。例如,用法和英语“counter-”“anti-”相当的前缀“反”“非”(反垄断、非主流);跟“post-”相当的前缀“后”(后现代);跟“-isrm”相当的后缀“主义”(素食主义者);跟“-ty”“-ship”“-hood”“-ness”相当的后缀“性”(商业性);跟“-ise”“-ize”相当的后缀“化”(智能化)。

另外还产生了表示语法作用的屈折词缀。例如,表示复数概念的“们”在现代汉语试用中已经相当普遍。英文中名词有单复数的变化,而这一点在中文词汇中并没有。比如,中文中会说“文武百官”“众人皆醉我独醒”等等,这些都是表达众多的意思,而因为受到英文单复数的变化影响,汉语也渐渐习惯了用“xx们”来取代原有的丰富表达方式。例如:“消防员表示,他们在疏散人群时并没有发生恐慌或其它突发事件,火灾也没有造成人员死伤,不过观众们因此事受到了惊吓。”(参考消息,2012.07.30)“观众们”这样的表达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在汉语中,“众”和“们”均表示“多”的意思,在编辑出版文字中这样使用,值得商榷。[7]

(五)趋于复杂化的词汇组合

例如,动词前面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助动词,如:“杨毅强调说,两岸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国与国”的关系。”(中国日报,2011.10.12);判断动词后带的宾语由用连词连结的联合短语充当,如:“这样的结果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其它欧洲国家所不能接受的。”(参考消息,2012.08.04);人称代词、专有名词前面加上修饰成分,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暂时结束了这里的繁荣,产业开始转移到劳动力供给更为充沛、基础设施良好,且刚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联合早报,2013.06.07);偏正结构中偏项使用长串的、多层结构的词语,不作分说,如:“不乏有公司喜欢雇用那些来自非传统的行业,并在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下获得独特技能的大学生。”(华尔街日报,2013.06.14)。把主谓结构转成偏正,改变其语法功能,如:“定居在国外的大多数西班牙年轻人称他们的情况并不乐观”(参考消息,2013.04.09)。这些词汇组合法中都能看到英语的痕迹。

三、赘词现象

英语的句式结构为了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常常会使用一些繁复的连接和衔接词汇,而汉语讲究的是简洁明了,常常使用标点符号将长句断成各个小短句。[8]受到英语思维习惯的影响,现在,编辑出版文字中汉语句子也增加了很多繁冗的词汇。例如:

a.Sunday’s NBS data also showed that China’s heavy industries expanded 9.8 percent year on year in May,while its light industries posted output growth of 8.0 percent from a year earlier.(People’s Daily,Sunday,June 16,2013)

译:周日的NBS数据同样也显示五月份中国的重工业比去年同期增长9.8%,而与此同时它的轻工业产量比去年增长8.0%。

比较:周日的NBS数据同样也显示五月份中国的重工业比去年同期增长9.8%,而轻工业产量比去年增长8.0%。

英语的句式可以无限延展,而汉语的句式则讲究均衡对称,节奏一致,平稳协调。因此在英译汉的时候,我们无需按照英文原来的句子结构生搬硬套一一对应翻译,[9]否则就会出现繁杂而毫无必要的累赘词汇。例如:

Many of the firms put on review for a possible downgrade were quick to turn the focus back on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d the congressional leaders trying to hash out a deal to stave off a debt default.(Reuters,Saturday,July 07,2011)

译文:许多被置入降级观察名单的公司迅速将焦点转向总统奥巴马和国会领袖,后者正在努力达成协议以避免债务违约。

以上译文就是把原文的冗长句式拆分为各个短句与小句,没有累赘地重复先行词“国会领袖”,而是使用了一个替代词“后者”,因此是符合汉语习惯的精简用法。

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语义场往往会有很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很多词汇在英语中的语义场变化,[10]创造出诸如“return back”“repeat again”“greatly improved”等具有典型“汉式英语”特点的赘词。而西风东渐导致的“英式汉语”中赘词亦不少见。如下例所示:

China successfully helped millions of people to get rid of poverty.

译文:中国成功地帮助国内数千万人成功脱贫。(中国日报,2013.05.22)

我们学习另一种语言的目标永远都是能够以这种语言为媒介,更好地传递汉语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说广泛深入的英语教学实践产生的效果仅仅是允许一种目的语在深度和广度上入侵本族语并最终改变本族语的原有面貌,那这种英语教学实践一定是和我们的教育初衷相违背的。而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对于汉语仍然缺乏精深的理解,对自己的文化一无所知,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让目的语入侵自己的本族语而浑然不觉,那他们也很难承担文化使者的使命。英式汉语的过度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污染了汉语的纯洁性,侵犯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关乎国家语言安全、文化安全的大问题。在外语研究和教学中,对英式汉语展开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具有弥补学科空白的理论研究意义,而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外语教学的实践中,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异同,消除在使用汉语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以及翻译过程中深受英语影响而产生的“不伦不类汉语”现象,维护汉语的独立地位和国家文化的完整性,培养真正具有良好汉语素质的跨文化工作者。英式汉语在词汇层面的体现是我们在英式汉语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希望能对英式汉语的系统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蒲晓燕.“英式汉语”称谓、英文译名及定义辨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54-171.

[2]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2-11.

[3]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J].语文研究,2001(1):17-22.

[5]刘雪丽,林立红.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语词汇磨蚀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19-31.

[6]王克非.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58-63.

[7]郭鸿杰,周国强.20年来英语对大陆现代汉语语法和句法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3(5):18-22.

[8]倪传斌,刘治.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9(3):24-32.

[9]石定栩,朱志瑜.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J].外国语,2005(5):2-9.

[10]倪传斌.外语词汇磨蚀的动态过程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6):9-21.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NBET12-1501)

[作者简介]范宏雅(1974-),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和会话分析。

猜你喜欢
对比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词汇小达人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