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专业学术会议出版高质量专辑的办刊实践
——以《有机化学》出版“金属有机化学专辑”为例

2016-03-24 07:24孙贺平张学梅潘冰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约稿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孙贺平 张学梅 杨 侠 潘冰峰

1)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报联合编辑室,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200032

2)《中国科学》杂志社,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100717

科技期刊针对某个学科领域中的分支学科或研究热点出版的学术专辑,由于内容专一、时效性强、权威度高,可以提供前沿的科研动态及全面深入的研究进展,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出版学术专辑已成为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把利器[1-2]。关于如何出版学术专辑的论著较多[3-4],从介绍的经验看,大多采用的是“客座编辑”负责制:由某领域知名教授担纲客座编辑,向该领域内科研工作较为突出的学者发送投稿邀请。这是多数编辑部经常使用的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专辑出版方法。关于通过专业学术会议约稿,已有不少文献报道[5-6]。其中,常见的约稿方式是编辑向某位专家邀请单篇稿件。还有一种方式是出版相应的会议专辑,但由于参加学术会议人员较多,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专辑出版效果不理想。如何出版高质量会议专辑呢?曾有文献[3]提出:“如果想从会议上约稿就需要从上而下而不是从下而上来约稿。从上而下约稿是指要在会议召开前就联系在会议上做报告的专家或者参会的知名专家向他们约稿。这样约稿目标明确,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从下而上约稿是指在会议召开期间或者召开后通过邮件或者电话向广大参会者约稿,这样约来的稿件水平差别比较大,不能保证质量”。然而,通过《有机化学》依托学术会议出版“金属有机化学专辑”的实践表明,上述观点不完全正确。通过科学优化专辑组织出版流程,改进出版细节,采用“从下而上”的方式也可以成功出版高质量会议专辑。本文对该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希望能为期刊同行们提供参考。

由于不同水平和层次的科技期刊在组织稿件的过程中面对的外部环境差异较大,为增强本文介绍的经验的可借鉴性,先对示例期刊进行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主要刊登有机化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研究成果,设有综述与进展、研究论文、研究通讯、研究简报、学术动态、研究专题、亮点介绍等栏目。该刊所刊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收录,是国内唯一一本被SCI收录的有机化学类期刊,2014年 SCI影响因子为0.991。2001年入围科技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12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1 专辑组织流程

1.1 选题策划

行业类的学术会议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开展学术交流、进行课题研究等为主旨的学术活动,一般分为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形式[7]。由于是围绕某领域热门话题进行交流,能够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参会人员众多,包括在该领域成果突出、学术影响力大的科学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出版相关学术专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8-9]。

确定选题之前,首先要清楚所关注行业的年度会议安排。而行业学会是行业领域内科技工作者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团,行业内的一些重要活动都会在行业学会网站提前公布。以笔者所处的化学行业为例,登录中国化学会的网站(http://www.chemsoc.org.cn/),进入“学术会议”栏目,即可查看近两年的相关会议安排。经查询,“中国化学会第17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1月份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召开。结合《有机化学》期刊的收稿范围、金属有机化学学科的高速发展状况,决定利用此次会议,尝试出版“金属有机化学专辑”。

1.2 实施准备

为改进常见会议专辑出版的弊端,宣传上采用“广撒网+精准传播”策略。在选题确定以后,编辑部提前半年与组委会取得联系,请求对“金属有机化学专辑”的出版予以支持。得到组委会明确答复后,拟定“《有机化学》拟出版金属有机化学专辑启示”,在期刊网站主页进行公告;随后,又请组委会将启示安排刊登在“会议论文集”中进行重点宣传。会议召开期间,编辑部全程参会并布置专门的展台进行宣传;在大会上对出版专辑相关事宜进行了再次宣讲;并与部分知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初步达成投稿意向。会后编辑部召开专辑出版动员会,规划专辑规模,确定截稿日期、刊期;编委会讨论制定专辑来稿标准、根据组委会推荐筛选邀请投稿作者名单及其稿件栏目。

1.3 编辑出版及推广

由于参会人员较多,为保证专辑质量,采用“组委会推荐、编委会筛选、编辑部邀请”的方式,一般不接受自由来稿。会议结束后,由组委会向编辑部提供推荐名单,经编委会初步筛选后,综合考虑退稿率、期刊载文量等因素,最终拟定了50人左右的邀请名单。随后,编辑部以组委会主席和编委会(主编)的名义,发送了“金属有机化学专辑投稿邀请函”。编辑部收到投稿确认邮件34封,最终投稿29篇,经正常审稿程序后退稿5篇,最终录用稿件24篇。

2013年4月,“金属有机化学专辑”按时在《有机化学》第4期印刷出版。为扩大专辑影响力,除向每位通讯作者赠送两本样刊外,还向参加会议的每个课题组发送电子邮件,向他们推送电子目录,并提供免费全文下载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2 结果与讨论

为评价此次专辑出版的实际效果,我们从被引频次、论文下载量、基金论文比、作者分布、零被引论文、施引期刊的国家(地区)分布等指标进行分析。被引频次、零被引论文数据采集自汤森路透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集日期为2015年10月20日;论文下载量、基金及作者分布数据采集自“有机化学”官网:http://sioc-journal.cn/,采集日期为2015年10月20日;施引期刊的国家(地区)分布采集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集日期为2016年2月21日。

2.1 被引频次

被引频次是指学术论文发表以后被引用的次数,是文献计量学中被用来衡量学术论文的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与学术论文有关的科技期刊的一种重要方法[10]。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质量评价指标[11],与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类似,文章的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某项研究工作的关注程度,从某一方面可以显示科学论文在科研过程中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目前的研究评价中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采用被引频次来衡量论文的重要性[12]。经检索,《有机化学》2013年共发表论文319篇,总被引频次为708,篇均被引频次2.22;专辑共发表论文24篇,总被引频次109,篇均被引频次4.54.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专辑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是全年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的2倍,这表明专辑论文受到的关注程度更高,在学术交流中起到的作用更大,对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有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

2.2 论文下载量

衡量论文学术影响力的指标除了被引频次,还有一个重要指标——论文下载量。如果一篇科研论文发表后能被大量下载,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论文的影响力、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13]。也正因为如此,由北京大学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就把期刊论文的下载量作为评价核心期刊的指标之一。为考察此次专辑出版的文章质量水平,笔者统计了“有机化学”2013年度发表的文章的下载情况。经统计,2013年发表的319篇论文总下载量为149930,篇均下载量为470;专辑发表的24篇论文共被下载14162次,篇均下载590次。专辑论文的篇均下载量比年度论文的提高了25.5个百分点,效果明显。

2.3 作者分布

如表1所示,专辑论文的作者团队均来自国内。其中,1个来自于香港科技大学,4个来自于中国科学院,13个来自于985重点高校,5个来自于211重点高校。这些研究团队都是目前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生力军,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高度关注,部分团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厦门大学夏海平教授团队,该团队在金属杂芳香体系的创新性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14]。该团队发表的系列论文曾被Nature Chemistry、Nature China、美国化学会的C&E News、Heart Cut、NoteworthyChemistry和英国皇家化学会的Chemistry World等专题评论。此次应邀为专辑撰写的研究专题类论文“季鏻和金属对高张力六元环的双重稳定化作用”,系统总结了该团队最近几年在该研究方向取得的系列成果,广受读者的关注。目前该论文已被引用9次,下载600余次。

2.4 基金论文比

刘雪立等[15]研究表明,基金论文的被引率和篇均被引频次均明显高于非基金论文,而且随着基金项目数的增加,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由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4篇专辑论文中除1篇香港来稿外,有22篇论文受到国家级科研基金的资助。这就为优秀科研成果的产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5 零被引论文

零被引论文指的是在发表后的一定周期内未被引用过的论文,也称为无被引论文或未被引论文[16]。相关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发现,期刊零被引用论文的百分率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呈负相关关系[17]。24篇专辑论文中,4篇零被引论文,占16.7%,占比较低。

表1 专辑论文引用次数、下载次数、基金资助情况统计

2.6 施引文献的国家(地区)分布

有研究成果表明,科技论文与其施引期刊的影响力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18]。经检索,该专辑共有803篇施引文献包含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对其按照国家(地区)进行分类的结果选取前十列于表2。可以看出,施引文献主要来自中国大陆期刊,国际期刊较少。这应该与期刊的语种有关:《有机化学》为中文期刊,不接受任何英文稿件。很显然,这不利于国际学术交流,建议期刊能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改进,以免影响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表2 施引期刊的国家(地区)分布

3 结论与分析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到,此次专辑出版的论文水平普遍较高,远远优于期刊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此次依托专业学术会议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辑的实践是成功的。另外,截至本文撰写时,笔者所在的编辑部按照这种方法又出版了1期“金属有机化学专辑”、1期“天然有机化学专辑”,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计划2016年出版“有机合成化学专辑”、“物理有机化学专辑”。既然这种专辑出版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复制的,笔者就对该方法自身的优点、特点和局限性进行详细分析,供同行参考。

3.1 约稿方式优势

目前科技期刊对出版学术专辑普遍较为重视,专辑出版大多采用客座主编(也称客座编辑)负责制,首先邀请一两位在某一领域影响力较大的科学家担任客座主编,由他们筛选该领域科研成果突出的科研人员名单并发送投稿邀请信。而我们的做法则是先由组委会提名,经过期刊编委会初步筛选后,以组委会主席和期刊编委会(主编)的名义发出邀请。这样可以使得邀请的范围更广,且有更大的号召力,能增加约稿的成功率。

3.2 会议选择技巧

为什么选择这次会议,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专”:会议涉及专业范围不能太广,最好是三级学科的相关会议,如化学领域的“天然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催化”等。二是“热”:“金属有机化学”作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化学学科的交叉从产生到发展直到今天的现代化,它始终处于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最前沿,生机勃勃、硕果累累,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世界前沿[19-20]。因此我们选择“金属有机化学专辑”作为尝试。

3.3 关于评审

一般来讲,通过组稿或约稿投递的稿件,大部分质量较好,能满足出版要求,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应付交差型”来稿,编辑部应严把质量关,严格落实“三审制”原则。实际操作中,部分作者可能因为自己的邀请稿件被退稿而对期刊产生抵触情绪,为避免产生这种情况,在投稿邀请信中就已经明确:“所有来稿均按照本刊正常审稿程序进行评审,只有评审通过的稿件才能被录用和发表”。通过提前告知,即使自己的稿件被退稿,作者一般也会坦然对待。

3.4 时间安排

笔者认为,专辑的投稿期限最好控制在3个月以内。一来3个月对一篇研究型论文的创作来讲,时间较为充足;二来不至于战线拉得太长,以免那些已创作好或可以很快完成撰写的作者因为等的太久而改投他刊。另外,得益于现在网络出版的便利,可以采取“录用即在线出版”的方式,增强出版效率,增加论文的时效性,为作者赢得先发优势。再者,为圆满完成专辑出版任务,全体编辑人员需通力协作,在送审、排版、校对等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每个人都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相关工作。

3.5 局限性

通过国内学术会议组织专辑,最大的问题在于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参会人员众多,与会人员科研水平不一,导致提交的会议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比如,有小部分论文报道的内容可能是作者几年前的工作,由于没能正式发表,就作为会议论文出现。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参会人员不代表高水平的会议论文。有些课题组研究的课题由于竞争性较强,他们不会将最新的工作拿到会议上进行交流,而是将一些不太重要或者收尾性质的成果在会议上进行展示。那么,如何提高学术会议专辑的论文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针对该学科的热门领域;邀请该领域成果显著的课题组;针对不同的作者邀请不同栏目的论文;邀请稿件的内容不局限于会议报道的内容。为什么要针对不同作者邀请不同栏目的论文呢?因为在目前国内的科研评价大环境下,对期刊影响因子过于看重,基金申请、职称评定、学生奖学金申请等都需要高影响因子论文的支撑。在这种环境下,国内科研工作领先的课题组会首选将成果发表在国外的期刊。而出版高质量的会议专辑,特别需要这些课题组的论文支持,这就出现了矛盾。要解决这种困境,可以通过向他们邀请“研究专题”“综述与进展”栏目文章加以解决。由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广受关注,其撰写的综述文章也会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对提供专辑水平乃至期刊的整体水平都大有裨益。

另外,依托专业学术会议出版专辑需取得会议组委会的大力支持。这就要求科技期刊在所属科学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能够提供被广泛认可的学术交流平台,否则的话很难取得组委会和广大科研学者的信任和支持,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辑只能沦为妄谈了。《有机化学》作为国内有机化学领域唯一被SCI收录的中文期刊,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这也为此次“依托专业学术会议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辑”的成功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之,只要精心策划,选好主题,细心组织,热心服务,依托专业学术会议出版专辑也是一种获得优秀稿源、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1] 吴畏.出版精品专辑,提升期刊品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201-1205.

[2] 徐书令.科技期刊加大专刊出版力度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J].编辑学报,2014,26(6):593-595.

[3] 孙鲁娟,张以民,李云霞,等.专刊组织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9):133-136.

[4] 何玉娟.科技期刊如何做好学术专刊的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2 (11):32-34.

[5] 张玉琳,毛蜀,赵蕾,等.谈会议约稿的技巧[J].编辑学报,2015,27(3):241-243.

[6] 翁彦琴,李苑,董文杰.《化学进展》办刊创新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687-692.

[7] 彭利平.行业科技期刊专刊策划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47-52.

[8] 张淑敏,辛明红,段为杰,等.如何通过学术会议促进组稿和审稿工作[J].编辑学报,2014,26(1):52-53.

[9] 廖光勇,李春,沈颖,等.借助学术会议提高科技期刊办刊水平[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89-1191.

[10] 杨华,蔡言厚.论提高被引频次的意义、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J].评价与管理,2010,8(2):24-27.

[11] 张军,张士莹,曹家麟.科技期刊引证指标与刊物影响力的关系[J].出版发行研究,2009(3):62-64.

[12] 孙书军,朱全娥.内容质量决定论文的被引频次[J].编辑学报,2010,22(2):141-143.

[13] 刘雪立,方红玲,苗媛.我国5种眼科学核心期刊2004—2008年高下载量论文统计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59-462.

[14] 《德国应用化学》对夏老师做人物专访介绍.http://chem.xmu.edu.cn/group/hpxia/news.htm?type=news&id=20.

[15] 刘睿远,刘雪立,王璞,等.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合理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72-476.

[16] 关卫屏,游苏宁.《中华儿科杂志》未被引文章分析[J].编辑学报,2008,20(6):560-562.

[17] 刘雪立,方红玲,周志新,等.科技期刊反向评价指标——零被引论文率及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25-528.

[18] 郭强,赵瑾.基于施引期刊多属性描述的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4):53-58.

[19] 钱长涛,戴立信.金属有机化学的热点[J].化学进展,2001,13(2):156-158.

[20] 杜灿屏,唐晋.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已进入世界前沿[J].化学进展,1999,11(4):441-445.

猜你喜欢
约稿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第十七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