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危人群4884例知-信-行分析

2016-03-24 03:12姚志本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糖尿病

姚志本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综合内科,河南郑州 450004



糖尿病高危人群4884例知-信-行分析

姚志本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综合内科,河南郑州450004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高危人群现状及影响发病的因素,为社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龙湖镇(郑州市郊区)居民4884名老年人进行筛查体检,随机抽取822人进行糖尿病知-信-行调查。结果糖尿病检出率为5.6%(274/4884),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GT检出率分别为10.8%(526/4884)、9.4%(460/4884);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检出率在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检出率在65岁及以上最高,糖尿病检出率在55~64岁最高。身体质量指数在不同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调查中,了解糖尿病判断依据的占0.5%,了解糖尿病分型的占1.7%,知道哪些不良行为可以引起糖尿病的占6.3%。结论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糖尿病认知水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降低糖尿病患病率的科学手段。[关键词]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知-信-行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糖尿病前期人群即指糖调节受损(IGR)者,糖调节受损是发展成糖尿病的危险阶段[2]。但糖尿病前期具有可逆性,故通过郊区居民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及时发现隔夜空腹血糖受损(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受损(IGT)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前期人群向糖尿病转化的概率,从而控制糖尿病的发病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3月,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2]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随机整群抽取龙湖镇10个村居民共4884名。1.1.1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①年龄55岁以上,且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②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③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24 Kg/m2﹞;④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⑤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 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⑥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即2.75mmol/L)者;⑦曾经有轻度血糖升高(IGT或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者。

1.1.2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按1999年WHO标准。隔夜空腹血糖受损(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诊断标准为:隔夜空腹血糖6.10~7.0 mmol/L(110~126 mg/dl);2 h后血糖水平:≤7.8 mmol/L。糖耐量受损(IGT)诊断标准为:隔夜空腹血糖≤6.10 mmol/L(≤110mg/dl);2 h后血糖水平:7.8 mmol/L≤2 h血糖<11.1 mmol/L。隔夜空腹血糖受损(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受损(IGT)诊断标准为:隔夜空腹血糖6.10~7.0 mmol/L(110~126mg/dl);2 h后血糖水平:7.8mmol/L≤2h血糖<11.1mmol/L。

1.2样本选择

随机整群抽取10个村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做隔夜空腹血糖和OGTT试验,发现隔夜空腹血糖受损(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受损(IGT)患者。

1.3问卷调查

采用统一自制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每个调查对象面对面的询问填表,包括一般状况(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慢性病情况、糖尿病防治基础知识及健康信念和技能等基础知识,居民体质健康检查。

1.4统计方法

采用EXCEL2003、Epidata3.0、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10个村,共4884名居民参加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其中男性2178人,女性2706人;年龄49~89岁,平均(70.88±0.35)岁;发放糖尿病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880份,回收822份,回收率93.4%。

2.2各年龄段人群

糖尿病、IGT、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调查结果显示,查出糖尿病274例,检出率5.6%;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GT检出率分别为10.8%、9.4%。糖尿病检出率在65岁及以上最高,占79%,而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主要集中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占93.5%。其中男性和女性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检出率分别为10.2%和11.2%(χ2=1.25,P=0.53),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79%(χ2=1.25,P=0.53),身体质量指数分别为5.0%和6.1%(χ2=1.25,P=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检出率在年龄段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层IFG、DM、BMI检出情况(n)

2.3糖尿病高危人群家族遗传史情况

根据此次回收的822份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66位居民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占总调查人数的8.0%。其中男性30人(576人),女性36人(246人),χ2为10.37,P值为0.01,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2.4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及其它生化指标情况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查出TC274例,检出率18.7%; TG、CR检出率分别为25%、5.3%,BUM检出率为33.2%。其中男性和女性在TC、TG、CR检出率分别为12.5%、23.7%,18.9%、29.9%及3.1%、7.1%,TC、TG和CR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BUM在性别上分别为31.9%和34.3%(χ2=1.6,P=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知-信-行

表2 高危人群检测结果[n(%)]

调查在糖尿病基础知识方面,822份问卷知晓率最高的是糖尿病典型症状,为20.2%,糖尿病会遗传吗为18.5%,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为8.0%,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为6.3%,哪些不良行为可以引起糖尿病为6.3%,糖尿病的分型为1.7%,糖尿病的判断依据为0.5%。健康信念方面,相信低盐饮食有利于健康的最高,占90.5%,限制饮食量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病的占75%,好心情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病的占64.2%,低活动、高能量饮食可以增加糖尿病发病率的占61.1%,糖尿病经过治疗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占36%,最低的是白白胖胖的人是健康的占20.4%。生活方式及行为方面,每天抽烟、喝酒、运动、近一个月常喝豆浆或牛奶的及每天吃蔬菜的分别占32.1%、29.7%、19.2%、9.7%及71.0%。

3 讨论

糖尿病早期筛查对于干预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尤其重要,美国糖尿病协会于1997年正式认定并进行筛查,但不主张以全人群为基础的筛查策略,建议采用选择性高危人群筛查策略[3]。据报道,用调查表筛选法筛选出高危人群在进行血糖检测,与社区全人群普查相比,只需对社区目标的37%人群进行血糖检测,便可发现人群中存在3/4的糖尿病患者[4]。

本调查显示男性和女性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及尿素氮方面存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生理差别及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与糖尿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0.8%和5.6%,比有关报道检出率低[5-6]。性别方面,男性与女性在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方面检出率基本相同,差别不大,无统计学上意义;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检出率在年龄层有统计学意义。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检出率有差别,55~64岁糖尿病检出率高,65岁以上隔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检出率高;而65岁及以上老人开始注重生活方式,因此,糖尿病的患病率下降。身体质量指数方面,不同性别的身体质量指数没有明显的不同,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现在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交通工具使得现在的老年人运动量下降有关。

问卷调查显示,在糖尿病认知方面:①基础知识居民知晓率偏低,比有关报道低,可能是因为村居民经济文化水平偏低有关;②健康信念总体认知比较高,可能与近年医生健康教育分不开。近年郑州市加大健

康公共卫生教育促进工作,大量医疗资源投入社区、乡镇,每年进行老年体检,干预不良生活方式,给百姓带来了干预疾病的防治信息,百姓相信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可以干预;③生活方式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及低活动等偏高,可能与郊区农村居民经济、文化水平偏低有关,很难在短时间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改变百姓的不良生活习惯。以上几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改变百姓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及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及多部门联合的工作,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必须系统的、循序渐进的逐步推进,建立由各级政府支持,卫生行政部门协调,疾病干预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综合医院共同参与的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7]。充分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加强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方式干预,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娟,王伟.社区45岁及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302-1304.

[2]刘卫红,陈凤格,邱延超,等.河北省石家庄市糖尿病高危人群慢性病知识与行为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2,27 (28):185-187.

[3]王娇,张如意,宋青青,等.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尿微量白蛋白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41 (16):2026-2028.

[4]李妍婷,宗文红,杨芬红,等.上海市闸北区45岁及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2(20):43-46.

[5]刘静,薛宏丽.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8):258-259.

[6]王思瑶,李军,孙侃,等.石河子市868名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57(1): 104-106.

[7]方介群,丁小青.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空腹血糖与HbA1c相关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5(16):2113-2114.

收稿日期:(2015-11-21)

[作者简介]姚志本(1967-),女,河南郑州人,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临床。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2.12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1(b)-0124-03

猜你喜欢
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降糖丸治疗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析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