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文化建设》高考密码

2016-03-24 13:44周玉华
求学·文科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训道德修养价值体系

周玉华

一、剖析考情,明确策略

综观《文化建设》2015年考情(全国新课标卷和各地自主命题卷),从命题考点看,《文化建设》主要涉及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等;从命题立意看,试题是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2016年的备考复习,考生可结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从《文化建设》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还可结合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人物事迹,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实现更高的道德追求。

二、夯實主干,厘清误区

【重点解读】

1.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1)是什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2)为什么。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②道德本身具有时代特征,人们的道德评判标准具有主体的差异性。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

(3)怎么办。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下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显著标志;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与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根本对立的。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什么(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为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①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怎么办(如何建设)。①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四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3.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1)是什么。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为什么。①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3)怎么办。①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改造主观世界;②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误区剖析】

1.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误区

误区 剖析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对个人利益的否定 集体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因此,坚持集体主义并非要求放弃个人利益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但二者不能等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2.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误区

误区 剖析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的多样性是相互冲突的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既尊重了差异,又能不断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并不矛盾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相矛盾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之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3.关于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误区

误区 剖析

①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各有侧重,二者缺一不可,认为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科学文化修养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也就相应提高了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并不是同步的,两者也不可能相互替代。在科学文化修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如果不注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同消极的、有害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做斗争,就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建构网络,探究方法

【理清主线,建构网络】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地把握不同设问的解答技巧,从中寻找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答题模板,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四、典例剖析,提升能力

【典例分析】

1.(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人们之所以喜欢《校训的故事》,一方面是因为它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契合,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是因为校训多样生动,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故①②正确。③中的“全面反映”说法错误,校训只是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④中的“基本途徑”说法错误,校训宣传只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途径。

2.(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以《记住乡愁》为背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知识载体,设问的实际指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从人民群众的需要、乡愁的内涵和中华传统美德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名师预测】

1.2015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王福昌等62位全国道德模范的美德善行,深刻地阐发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地诠释了道德模范的精神价值,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明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这说明我国( )

A.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思想

C.积极培育和提升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把表彰道德模范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漫画《议论》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道德“两难选择”。正视漫画中的道德冲突,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必须( )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强化社 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强制力量

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④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北宋诗人黄庭坚认为:“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这主要在强调( )

A.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B.提高道德修养,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D.提高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A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项“科学文化修养”与题意无关;D项错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C [解析]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道德冲突主要靠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等,而不是靠经济和政治的强制力量,②说法错误,排除A、B、D三项。

3.D [解析]材料强调了读书对于“义理”的重要作用,故选D项。

猜你喜欢
校训道德修养价值体系
校训展示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