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

2016-03-23 18:04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负增长买房

#上海外来常住人口首次负增长 这15万人为何逃离大上海?#

《中国经济周刊》第10期《这15万人为何逃离大上海?》一文发布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2009年,“逃离北上广”的说法被媒体提出,至今仍被热炒。北京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仅增长0.5%,这是近10年来,甚至是本世纪以来首次。此外,据媒体报道,深圳外来人口从2010年起,已经停止净流入。“逃离北上广深”,正在发生。对于这些繁华的大都市来说,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哪些人走了,为什么?

@哈利皮卡:想在一线城市立足太难了。房价那么高而且还不停往上涨,就算有钱买吧,还要遭受限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挤压。

@深蓝回忆:房价已经炒到老百姓奋斗一辈子都买不起的地步!早晨9点上班都能把上班族逼得6点就要出门坐公交转地铁!一个月工资6000还过着口袋比脸干净的日子!

@悠悠:我是上海人,但也想离开上海在外地买房养老。上海的生活成本实在太高了。

@江山柴子:别走,年轻的打工仔,上海需要你们啊!上海房地产等着你们接盘啊,上海发展等着你们贡献啊。

人员流动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

@周样波:特大城市合理调控人口很有必要。

@bleiser:人口负增长属于正常发展,说明城市规划越来越趋于合理,淘汰一部分人口,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该回去的回去了,该留下的留下,很正常!

@有点儿傻瓜:大惊小怪!这不正是你们想要的市场调节供求吗?房价高,沪漂跑;房价降,去沪漂。这才是市场机制嘛!

@循证的辨证法:其实很正常。在瑞士,因为不同的州税收优惠可以相差三分之二,买房买汽车等有很大不同,原来的同事都选择住在偏僻的州,开车去上班或坐轨道。

北京、上海有的,其他地方未必有

@叶檀:无论怎么就地安置居民、各城市均衡发展,但市场化的规律不会变,机会和资源在哪里,人口就会集中在哪里,尤其是具备消费能力的群体就会聚集在哪里。

@罗登:大家常指着北京、上海乱骂:不公平、排外、有准入制度!要我说,北京、上海是最公平的,有能力就有得混。在看似残酷的背后,是巨大的公平!

@何三畏:除了首都和少数城市,其他城市即使有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之类,也多半是摆设。而这对于青年来说,是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负增长买房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机会和成长
高校“三公”经费现状管理案例研究
坚持控减调督 严控机构编制 实现财政供养人员连续五年负增长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许璇
上海豫园街道外来人口高血压的知信行调查分析
图话
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买房前后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