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方+刘一鸣+莫兰
一个盗洞引出的西汉大墓
故事要从2011年3月23日讲起。家住南昌市新建县大塘坪乡观西村的村民裘德杏发现,夜里的墎墩山总有零星的手电筒光出现。第二天上山一探究竟后,裘德杏惊讶地发现:有一座大墓被打了一个深约15米的盗洞,洞附近有大量的木炭、胶泥和椁板木头。裘德杏立刻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当地电视台,而接到电视台通知的考古人员看到做工极其精细的椁板时震惊万分。因有文献记载,这个发生盗墓的地方曾是昌邑王的封地,考古人员看着高高而起的封土决定立刻上报,并在一周后展开了对这座大型古墓的挖掘。
近五年后,墓葬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正式启动了,大量的金饼、玉器和青铜器逐渐出土,火锅、孔子屏风、木牍等物的发现引来了人们对墓主人身份的种种猜想。在近日举办的“海昏侯墓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考古学家公布了印有“刘贺”二字的玉印,写明“南海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海昏侯夫人”等字样的奏折和刻有“南海海昏侯,元康……”的金鼎。以上各种证据综合之后,该墓主人的身份终于锁定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摸金校尉”水平太高运气不好
考古界人常说:汉墓十墓九空,这多要归于“摸金校尉”的厉害。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设定的军衔,依靠盗墓赚取钱财以贴补军用。后来人们如此戏称盗墓贼。汉朝的贵族阶级讲究“事死如事生”,因此厚葬成风,这一时期奢侈的高等级墓葬也都成为了“摸金校尉”们下黑手的重点对象。
那么,海昏侯的墓穴是如何在千年之后仍独善其身呢?考古队队长杨军介绍说,首先要归功于两次地质变迁。在古代,大墓的标志一般都很明显,但东晋时候一次十里地全部塌陷的大地震使得海昏侯墓隐形于茫茫土地之中。而南朝时候的鄱阳湖水南迁,更让它安全地隐形。杨军庆幸道:当时整个地区地下水位抬高,墓穴的文物都泡在水里面,无形之中,水对文物起了绝氧作用,尤其对漆木器提供了绝佳的保护。
其次,多亏了现代盗墓贼的“失策”。盗墓贼在盗墓的时候多以封土(坟头)的大小论墓葬的大小,海昏侯墓和夫人墓相隔甚近,而从外观看夫人墓的封土比海昏侯墓的大很多,只有掀开茅草后,才会发现海昏侯墓体量更大。再加上盗墓贼不知道汉朝风俗“以右为大”,便先盗取了左边夫人的墓,得手后又准备盗海昏侯墓时,刚打第一个盗洞便被村民发现了。
以往诸侯王的棺柩都放在墓葬的正中间,但海昏侯墓是按汉朝的居室化结构建造,它的主棺放在了椁室的东北部。杨军激动地说:“盗墓贼从封土正中间打了一个洞,要是任何一个方向打偏一点都能挖到宝贝,但他的水平实在太高了,反而什么都没挖到。”
此外,今日海昏侯墓地处鄱阳湖生态保护区,这里没有大型的工厂、挖掘机和推土机,因此免于了工业破坏。
从古至今,鄱阳湖都默默地庇护着海昏侯墓葬。
TIPS1:海昏侯刘贺是个奇葩?
海昏侯墓主已被锁定为汉废帝刘贺,黎隆武的纪实文学作品《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则以详细的史料为依据,叙述了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故事。公元前88年,汉武帝刘彻与李夫人之子刘箜去世,他五岁的儿子刘贺继承了昌邑王位。刘贺是刘箜惟一的儿子,从小被灌输孔孟之道,却喜欢玩乐。有一次汉武帝问他喜欢读什么书,他答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喜欢玩水,是不是也是个智者啊?”惹得汉武帝哈哈大笑。
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后,因膝下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据说他一当皇帝就迫不及待开始亲理朝政,任用了大批从昌邑国带来的部下,而把于国于己都有功劳的霍光晾在了一边。大臣多次进谏规劝他也不听,且一天比一天猖狂。刘贺性格豪爽,常与车夫、随从一起饮酒作乐。霍光担心刘贺的做派危及他的权势,便与群臣进谏,禀告上官皇太后,将他遣回了旧地。刘贺在帝位只呆了二十七天,成为西汉历史上即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后来霍光病死,汉宣帝亲政。汉宣帝觉得刘贺已不足忌惮,便下诏封其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海昏”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湖西”,即刘贺封侯地江西。在远离权力中心的海昏侯国里,刘贺终日饮酒作赋把玩珍宝,把侯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然而汉宣帝并没放弃对他的戒心,派官员暗中监视他,还安了个“东山再起”的罪名,削去他三千食邑。遭此变故后刘贺一蹶不振,第二年便郁郁而终,年仅三十四岁。
在历史上,一身兼具“帝”、“王”、“庶民”、“列侯”身份的当此一人。
TIPS2:区区列侯陵为何如此土豪?
海昏侯刘贺以列侯身份去世,但他的墓葬却具有王的规模。海昏侯墓到底是列侯陵还是帝陵?墓制设计上又有无僭越之处?
杨军告诉周刊记者,海昏侯墓在制度上是没有僭越的,比如没有用太高的封土、没有金缕玉衣、没有用“黄肠题凑”等。但事实证明海昏侯墓又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列侯陵,所有没有朝廷制度明确规定的地方它都不遗余力地尽显“土豪”。墓中埋葬了大量体现海昏侯身份的黄金、玉器,并发现了成套的“九鼎”。虽说汉代用鼎的制度已经淡化,但墓中出土的数目众多的鼎无疑也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除此之外,爱收藏的刘贺还在墓里保留了他当皇帝时的“宫廷遗物”。
列侯墓目前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海昏侯墓型,是随封邑的列侯墓;一种是马王堆型,他的封邑虽在河南,但他死于长沙,便葬于长沙;第三种是霍光型,霍光是皇帝赐的侯,作为帝制陪葬的霍光,墓里的东西则远远超过了诸侯王的等级,甚至可以同皇帝匹配,比如使用了金缕玉衣。
在这三种墓制形式中,考古界对随封邑的列侯墓知之甚少。作为汉代列侯墓中随封邑墓的代表,海昏侯墓通过墓园、墓葬等信息完善了考古界对列侯墓“居室”墓制设计的定义。
马未都观点:在艺术价值上,它其实没什么
尽管人们对于海昏侯墓的好奇心爆表,古董鉴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却认为,海昏侯墓与其他的汉代大墓相比,并没有体现出很高的艺术价值。目前公布的文物形态在历史上都已经被发现过,同时人们对于许多文物(比如“铜火锅”)的猜想,以及对于海昏侯本人的解读都是不准确的。海昏侯墓中真正的“国之重宝”,不在于大量的马蹄金和玉璧,而是直接记载了当时历史状况的“简牍”。
Q: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个大家很感兴趣的文物,据说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火锅”实物,你觉得这个说法准确吗?
A:我仔细看了看图片,觉得那个肯定不是火锅。我们今天所说的火锅,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能直接加热。而且火锅是游牧民族吃饭的方法,我们汉民族的烹调非常复杂,火锅在过去是简单甚至有点野蛮的吃法,元朝人、满族人才涮火锅。所以它其实并不是火锅。但我也不敢确定它的具体名称,古代有很多东西我们不大确定它的功能,我觉得不应该硬去解释。
Q:你觉得这次出土一万多件珍贵文物中,最具价值的是哪个?
A:是简牍,简牍是在出土汉代及以前的文物中最重要的文物了,因为它写的是文字,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的很多信息。它不需要再现和推测,其他你看到的这些文物都需要你去推测当时的情况,但简牍上的字就直接告诉你是什么情况了。文字的文物在历史上都非常重要,我觉得海昏侯墓中简牍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其他东西。
目前为止,海昏侯所有公布出来的文物的形态,其实历史上都有了,比如大玉璧、马蹄金和金饼,再比如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印章,这些以前的墓里都有,没什么新鲜的。
Q:你怎样看待海昏侯墓的艺术价值?
A:我觉得在艺术价值上,它其实没什么。它出土的文物远不及河北满城墓,满城汉墓出了许多孤品,比如长信宫灯等。而这个海昏侯墓里没有这么重要的东西。当时汉代的文化政治中心都在北边,而刘贺被贬到江西了,所以在墓里我没有看到有什么艺术成就的艺术品,但是满城刘胜汉墓的艺术品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Q:马王堆汉墓和海昏侯墓相比,哪个成就更大呢?
A:现在都喜欢拿这两个墓比,是因为这两个都是侯级的墓。马王堆汉墓其实是女主人的墓,男主人的在唐代就已经被盗了。海昏侯的墓是男主人的墓被保留下来,女主人的墓都被盗了,正好是相反的。万幸的是海昏侯的墓室没有经过盗扰,所以遗址保存得非常好,目前附近还发现有海昏侯的国都或者说是一些城址,所以在未来这里变成一个旅游景点是非常可能的。
而从数量上看,马王堆出土的文物数量在完整的汉墓里算是比较少的,有3000多件,不足海昏侯墓里的三分之一,所以从文物数量以及墓园规格和主人身份角度上讲,海昏侯墓确实超过了马王堆。
从文化上讲,马王堆体现的是楚文化,海昏侯是典型的汉制。楚文化比较夸张,你从屈原的《离骚》里就能感受出来,而汉文化从某种文化上讲是中华文化的鼻祖,是最正的一支,汉文化就是树干,楚文化是侧枝。
Q:现在网上出现了许多关于海昏侯刘贺生平的文章,有些人认为他是汉朝的“奇葩”,你觉得刘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A:很多人一听到“昏”字就以为有什么含义,可其实这就是个地名,在南昌的西北面。古代对很多事情没这么避讳。海昏侯在历史上记载就是寥寥几笔,而且历史记载也不一定是非常客观的。他是汉废帝,当过27天的皇上,史书上都说他这27天干了多少件坏事,可这些也许是强加到他脑袋上的,当时权力之争的具体细节我们并不清楚。在这段历史中去追究一个两千年前的人,意义不大。
我们只是看看两千年前真正留下来的文化、实物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