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盖尔·伍兹
尽管存在普遍的不确定性,但如今全球合作停滞的危险并不会比十年前高。
这一局面下的关键因素,是人们普遍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风险,并采取一致行动构建国家、双边和地区层面所需要的恢复力。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警告说,如果各国不能合作行动,则全球经济可能脱轨。类似地,经合组织也警告说,各国必须“迅速”且“集体”地行动起来以促进全球增长前景。但作为吁求对象的20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们并没能在上海的最新会议上达成任何行动协议。
诚然,上海会议之后发布的公报中包括了承诺“分别和集体使用所有政策工具——不管是货币工具、财政工具还是结构性工具”以“提振信心和保持复苏势头”,但公报也体现出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们之间存在的深刻分歧——特别是对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刺激增长中的作用方面。
在货币政策方面,公报称:G20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和确保物价稳定,与央行使命保持一致”。这回避了核心问题:央行应该尝试通过“非常规”货币政策刺激增长吗?
国际清算银行(BIS)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其在2015年年报中指出,在重振增长方面“货币政策承担了太多”,这一现实体现在“极低利率的持久性”中。结果是过多债务、过少增长和过低利率的恶性循环,用BIS经济学家克劳迪奥·波里奥(Claudio Borio)的话说,这“导致更低的利率”。这一冷静的分析并没有停止日本银行和欧洲央行进一步宽松的脚步。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不祥之兆视而不见。印度储备银行行长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 Rajan)呼吁IMF不但要考察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实施国的效应,也要考察它们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效应。类似地,英格兰银行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指出,使用负利率的国家(包括最近的日本)是通过迫使货币贬值和把需求疲软转移到他国来实现的——说到底,这是一场零和游戏。
在财政政策方面也是如此。IMF敦促德国等盈余国采取更多刺激。经合组织也呼吁其较富裕的成员国利用目前可以以非常低的利率借到长期贷款的机会增加刺激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
这些要求激起了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的强烈反弹,他大声指责“债务融资增长模式”。这一冲突的结果是G20只是含糊地宣布将使用“财政政策灵活性提振增长、就业创造和信心,同时增加恢复力和确保债务占GDP之比保持可持续趋势”。
事实上,尽管存在普遍的不确定性——高波动的资本流、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英国退出欧盟的潜在冲击以及大规模的难民危机,但如今全球合作停滞的危险并不会比十年前高。这一局面下的关键因素,是人们普遍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风险,并采取一致行动构建国家、双边和地区层面所需要的恢复力。
以金融为例,二十年前,始于泰国的灾难性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整个东亚。此后,这些经济体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通过囤积巨大的外汇储备存量进行自我危机防护。部分出于这一原因,储备量从1995年相当于世界GDP的5%左右上升到今天的15%左右。
新兴经济体的主权债务也有所减少,并且创造出双边和地区货币互换机制。此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40多个国家实施了宏观审慎措施。
各国也因为能够获得更加多元的融资源而获益。一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现在可以自力更生进入全球债券市场。而地区开发银行,包括非洲、亚洲和泛美开发银行以及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纷纷成长起来。
这一新合作模式的最后一个写照在于贸易。尽管多哈回合谈判已经停滞和失败,但由于双边、地区和超地区协议的蓬勃出现,自由化进展迅速。
这些新的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增强恢复力的效果,但是它们也许无法提供多边主义的更高效的替代方案,并且它们也确实没有消除传统多边机构的必要性。相反,IMF、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等机构应该负责分析信息,并且把它们传递给正在扮演传统角色的机构。
比如,IMF应该响应拉詹跟踪和分析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效果的要求。类似地,IMF也可以对资本管制对实施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问题加强分析。除此之外,不管是在国家层面(通过GDP挂钩债券或有可转换债券)、地区层面还是全球层面,IMF还可以继续创建关于如何更好地支持主权债务重组的模型。
在上海会议上,G20的决策者们承诺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工具,以提振全球增长和避免货币战争。这一局面也许加强了向分布式全球经济治理的新阶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