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俊(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柳宗悦与日本东北地区的民艺运动(1930—1945)
蒋俊俊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20世纪20年代,日本爆发了柳宗悦领导的“民艺”运动。民艺运动重塑了传统工艺文化,1930—1945年期间柳宗悦对日本东北地区民艺的挖掘与推广更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主义的特点。理清该时期民艺运动的具体发展状况,对于当前全球化语境中如何正确保护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民艺运动;日本东北地区;民族主义
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成功挤入西方资本主义权力圈、民族意识高涨、知识分子阶层积极界定“日本固有文化”、实现“和魂洋才”的时代大背景下,爆发了柳宗悦(1889—1961)领导的“民艺”运动(1925—至今)。民艺运动重塑了日本传统工艺文化,其1930—1945年期间对本土东北地区民艺的挖掘与推广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主义的不同侧面。理清该期间民艺运动的具体发展状况,对于当前全球化语境中如何正确保护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何谓“民族主义”?学界对其界定存在很大的不同,甚至有全然对立的观点。有一派学者认为民族主义是19世纪初民族国家出现之后才产生的;与此相反,一些学者认为早在古代罗马帝国时期民族主义就已出现。笔者同意前一种观点,因为在既无明确的疆域概念,又无严格的主权概念的混沌古代,我们今日所讲意义上的民族是不存在的。从语言的角度上来讲,“民族主义”(nationalism)来自于词根“nation”。而经过法国大革命以后,nation的含义就已完成了从自然意义上的乡土(land)到同一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所构成的共同体(country),再到将建筑在其上的政治组织与权力机构(state)也包含在内的演变过程,从而成为nation,即民族国家。所谓“民族主义”即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主义、主张以及为实现这一主义、主张而进行的实践运动。而后一种观点中的民族主义至少不能翻成nationalism,在文化历史层面也有其合理性。本文的讨论是基于前一种观点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民族主义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民族国家的创建阶段,知识精英对内通过对“民族传统”加以“发明”,即“历史记忆”的建构,使国民形成更深的民族认同感,以利于国内局势的稳定,对外则更多地通过与他民族的横向比较,来对自我的民族认同或本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特殊性加以确认和维护,保持主权独立,并提高各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到了20世纪,随着欧洲列强民族国家构建的初步完成,资本主义急需扩大海外市场,获取廉价原料和广阔市场,于是欧洲民族主义开始了由自由民族主义向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转变。二战就是这种极端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
本文将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分析日本民艺运动是如何挖掘、推广本土东北地区的民艺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民族主义表现形式。
日本的东北地区包括青森县、岩手县、秋田县、宫城县、山形县、福岛县等6县,气候寒冷,有的地方将近半年都被积雪覆盖,同时由于是远离中心都城的边远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引进新文化历来比较迟缓。上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内经济大萧条,日本农业持续欠收,米价不断下跌,地主和农民之间的斗争此起彼伏,自然环境恶劣的东北地区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稳定局势及复兴该地区经济,日本1933年成立了农林省管辖下的“积雪地方农村经济调查所”(简称“雪调”)。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进入全国紧急状态,战时“高度国防国家体制”建立。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供应和工业支持,政府将手工艺复兴视作经济复兴的重要手段之一,用来帮助东北地区实现经济的自给自足。工艺指导所建议农民在非农忙的雪季发展手工业,从而获得额外的收入。当地政府还通过投资工作设备、组织“桦艺”(一种用桦树皮制作的工艺)协会、培训“桦艺”手工艺人来发展“桦艺”。“桦艺”之所以引起政府机构的注意是因为它适合作为战时紧俏物资金属、皮革容器的替代品用于军工产业,比如说桦木制剑鞘[1]。
为了配合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当时政府更提倡一种简朴的文化生活,偏远地区例如东北地区的生活用品、生活方式受到政府的推崇。1941年5月《大政翼赞会报》上登载了《地方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一文,文中指出,“正确的日本传统如今更多地存在于地方而不在受西方文化影响深刻的中心城市”,革新后的地方文化将会成为新国家文化的基础,而民艺是值得保存和发展的三大传统地方文化系列之一[2]。1941年商工省主办了“国民生活用品展览会”,展品均按(1)实用而简朴;(2)制作牢固;(3)合理运用材质;(4)可随身携带等4条标准挑出,其中有很多就是东北地区民艺品。东北地区民艺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的前沿。
民艺运动形成之初,柳宗悦就曾多次在著述中声称民艺由日本的文化与风土所孕育,是民族性最纯粹的表达[3],因为它是国民为了生活而创造、在国民中诞生、由国民所使用的一种东西[4]。进而他在《工艺文化》一书中将民艺的状态视为检视国力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国力的强弱可从该民族所使用的器物的内容来进行判定。工艺的目标在于生产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如此呈现的美感必将闪耀出民族之美。”[5]
为了实现民艺的复兴,柳宗悦首先对民艺的内涵、特征、标准、形成机制等做了详细论述。柳宗悦认为,民艺是“民众性工艺”的略语,意味着“普通人所使用的日常生活工艺品”,是贫穷的、无审美意识的无名工人充分利用当地天然材料在无心地反复制作过程中借由神的恩宠、佛之慈悲即“他力”所形成的。民艺深深地扎根于地方风土,因“使用而日益增其美”[6],充分体现了工艺的本质在于实用,具备“单纯”、“数量多”、“便宜”、“为多人所拥有”等特征,是工艺至高之美“平常”、“健康”、“无心”的最贴切表达[7],与重观赏的贵族工艺、强调个人意识表达的个人工艺、冰冷的机械工艺有着明显不同[8]。受锢于名誉、自我、作为的个人作家无法形成具备真正之美的工艺品,其作品因少量、高价以及与民众生活相去甚远等原因,社会意义薄弱。个人作家的存在价值在于,为不具备知识、缺乏创意的工人们提供作品样本。工人们在反复、无心地模仿制作个人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又重新复制了民艺之美[9]。复兴工艺之美最佳的方案在于,排除个人主义或者机械生产,组织手工业行会组织[10]。东北地区民艺由于品种丰富成功地吸引住了柳宗悦的目光,成为他实践个人理论的实验田。
柳宗悦造访日本东北地区可追溯到1927年,此后他又频繁多次光顾该地区。他挖掘、开发东北民艺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查民艺现状,二是诊断现存民艺、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三是收集与展示民艺品,普及、宣传民艺。前文“历史背景”中已介绍,政府为了帮助东北地区摆脱经济危机以及战争爆发后动员全国有效对抗国外尤其是欧美势力,非常注重手工艺复兴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作用,因此他的这些活动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关于政府支持的必要性,柳宗悦本人也有着清醒的认识。1940年9月在日本民艺馆,“雪调”外围机构“雪国协会”主持召开了旨在如何振兴地方工艺的研讨会,农林省、商工省贸易局、铁道省观光局、外务省、东北6县副业主任官、Takumi工艺店、东北振兴株式会社等各行各业的46名人士参加了这场会议。在这次大会上,柳宗悦热情地呼吁政府关注偏远地区独具日本特色的、不矫揉造作的工艺品的发展,倡导手工艺人根据现代生活生产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商品,并为它们打开市场提供帮助[11]。柳宗悦并于1940年10月在《民艺》杂志上发表了《新体制与工艺美之问题》一文。文中他陈述道,新体制为民艺运动发展提供了最佳机会,民艺协会是辅助新体制下文化建设的最合适团体,新体制倡导的自然、健康、简朴的生活文化与自己提出的“美之标准”正好相符[12]。民艺运动发展到了关键时刻,柳宗悦与政府机构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柳宗悦本人毫不含糊地展露了他的民族主义野心。他的著作《工艺》成为官方指定教材,而“美之标准”几乎成为战时宣传的同义词。以下将联系柳宗悦的具体活动来看他是如何将民族主义从一抽象化的概念变为可视化的近距离存在的。
关于柳宗悦调查日本东北地区民艺现状的情况,我们可以从柳宗悦所发表的《谈蓑衣》、《关于蓑衣》、《民艺与东北》、《桦艺之路》、《桦艺的传承》等文章及文集《日本的手工艺》中一探究竟。在这些文章中,柳宗悦声称该地区因为远离中心城市,反而较好地保持了古代的习惯,传统是根深蒂固的。这样一来,代表着乡土固有的东西也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制作的物品几乎没有模仿外国货的;另外由于地理使然,如此的气候和风土需要制作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物品,雪国的人们必须拥有抵御风雪的装束和工具,而这些东西不会从都市运来,人们为了自己和家人不得不制作各式各样的器具,且因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耐用的品质,因而极花工夫制作,这也就使得多数手工艺能够保持正宗[13]。例如蓑衣就因扎根于深厚传统和当地的风土,其颜色、形状、图案都充满健康与强壮之美,有力地代言了日本主义[14]。而“桦艺”在国外基本上看不到,是由日本的材料和日本的手工所诞生的美丽的手工艺,其色彩和光彩以及强度是天然的,而这些正是构成其独特性的基础。柳宗悦这种对东北地区乡村原始生活方式的讴歌以及复兴消失中的地方性的强烈诉求充满着浓厚的“乡愁”情绪,正是日本在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际,在新旧日本、日本与他国之间积极寻求自我认同的一种表达,是文化民族主义的一种体现。
柳宗悦对日本东北地区民艺的建言等活动则可通过《柳宗悦全集》中的年谱、柳宗悦与友人的通信以及当时新闻媒体的报导等推断出大致的轨迹。比如1934年柳宗悦就曾先后受弘前木村产业研究所、岩手美术工艺协会、宫城县半井知事委托,就弘前小巾(在深蓝色麻布底上,用白色的棉线顺着布面的网眼刺绣的一种工艺,当时已失传)的复制和农户自纺、自制羊毛产品的改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的建议下,宫城县政府改变了原定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脚踏纺毛机、提高产量的既定方针,在村田町、米谷町召开了技法及品质改善的意见征询会,将原来仅限于男子用品的产品扩大到女子产品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销路的措施,从而有效地保存与开发了既有民艺。1937年9月柳宗悦应“雪调”官员山口弘道的邀请来到最上郡(位于山形县的内陆地区,以新庄市为中心)后挖掘出烟具、雪帽、摇篮、坎肩、雪屐、尾花帽等特色民艺品,并建议鼓励当地农民在降雪时节从事这些物品的制作以增加收入。1938年2月在他的倡导下,以“雪调”为中心的“民艺会”成立,并在东京学士会馆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集中探讨东北民艺今后该如何发展。出席者除了柳宗悦、河井宽次郎、芹泽金圭介、滨田庄司、柳悦孝等10名民艺运动家,还有电影公司的大村英之助、建筑业从业人员今和次郎等16人。1941年4月25日至5月1日,东北民艺品制作讲习会·展览会在新庄“雪调”举行,讲师为柳宗悦、河井宽次郎、芹泽金圭介以及法国设计师佩里安。1942年柳宗悦又受北方文化联盟所邀,为角馆冬季学校做了“手工艺展望”报告。柳宗悦的参谋角色集中体现在他对“桦艺”的规划发展中。他提出,奢侈、大型的家具不是“桦艺”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小型、设计简单、质量上乘、可随身携带的东西才能真正体现“桦艺”的魅力[15]。1942年他还邀请来自秋田的熟练“桦艺”手工艺人来到东京进修。工人们提供技术,铃木繁男和柳宗悦提供设计和建议(原定为芹泽金圭介,因芹泽个人原因不得不换为柳宗悦),大家彼此合作,创建新民艺。经过广泛的交流,一些新商品诞生了,有大小镜子、镜台、线香插、牙签插、茶筒、烟灰缸、粉盒等。柳宗悦称这次的合作非常成功,今后将把这种传承模式拓展到日本固有工艺的各个领域[16]。
大量独具特色的民艺品已被收集,符合寻求异国情调游客趣味及适应新时代生活需要的新民艺品已被创造,接下来柳宗悦要做的就是联合政府机关及其他团体来集中宣传、展示、销售这些成果。首先,柳宗悦在《民艺》、《月刊民艺》等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介绍东北地区民艺的文章,帮助国民了解当地民艺的价值与特色,然后又组织或协助召开了一系列东北地区民艺品展览。1937年夏民艺馆组织了一场东北地区刺绣展,展品多达200多件。1938年5月“雪调”举办了“最上郡民艺品展览会”,短短两天时间,参观者就达到了1000人。1939年2月“庄内联合青年团”组织了“庄内民艺品展览会”,展品大约有2000件,会期2天,有8000多人造访。同年日本民艺馆内相继举办了“东北地区蓑衣展”、“东北民艺展”。1940年2月“雪国协会”举办的“东北地方民艺品展览会”在东北各县召开,由柳宗悦、河井宽次郎、滨田庄司等人担当评审员。同年6月在东京三越百货商店举办了“东北六县民艺品展”,6天的时间里销售了6000多件。两年后该商场又举办了第2次东北民艺展,影响同样深远。柳宗悦巧妙地将民艺的各特征与新体制的经济与文化政策挂钩,借助国家力量有效地将“民艺”塑造成一种典型的日本主义传统并成功地被广大国民所接受,有力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充分体现了民族主义积极的一面。
1930-1945年期间柳宗悦成功地将个人兴趣与国家东北地区经济与文化政策嫁接,重新架构了国民对传统的记忆,其有效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积极一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过度夸大民族优越性的一面又值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警惕。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中,要保护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1]北沢謙三.文化とファシズム[M].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1993.
[2]地方文化建設の理念と方策[J].大正翼賛会報,1941,(5).
[3][6][9][10]柳宗悦.下手ものの美[A].柳宗悦全集(卷8)[C].東京:筑摩書房,1980.
[4]柳宗悦.民芸と国民性[A].柳宗悦全集(卷10)[C].東京:筑摩書房,1980.
[5][7][8][11][12]柳宗悦.工芸文化[A].柳宗悦全集(卷9)[C].東京:筑摩書房,1980.
[13][14][15][16]柳宗悦.手仕事の日本[A].柳宗悦全集(卷11)[C].東京:筑摩書房,1981.
(责任编校:简小烜)
Liu Zongyue and the Mingei Movement of the North-east Region in Japan(1930-1945):
JIANG Junj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1171,China)
In 1920s,Mingei Movement led by Liu Zongyue broke out in Japan,which remolded the Japanese traditional craft culture. During 1930-1945,Liu Zongyue explored and popularized the Japanese crafts in the north-east region,which reflected the features of Japanese Nationalism.Therefore,the study of Mingei Movement in this region will contribute to prope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ization.
mingei movement;the north-east region in Japan;nationalism
K313.4
A
1008-4681(2016)04-0082-03
2016-03-14
南京晓庄学院校青年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东方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编号:2012NXY51。
蒋俊俊(1979—),女,江苏如皋人,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本文化史、近代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