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制探析

2016-03-23 20:58叶利荣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办刊学者学报

叶利荣

(长江大学 期刊社,湖北 荆州 434023)



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制探析

叶利荣

(长江大学 期刊社,湖北 荆州 434023)

栏目主持人制是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引入栏目主持人制,既是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编学互动、融合的重要媒介。高校学报引入栏目主持人制,应明确栏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栏目主持人作为特定专业领域的学者和特色栏目的审稿人,应从稿件内容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规范性等角度出发,严把特色栏目稿件质量关,促进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必要性;可行性;角色定位

特色栏目建设是高校学报在同质化困境中突围的重要举措。在“千刊一面”的办刊背景下,高校学报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同质化困境,主要体现为栏目设置“大而全”、刊物定位模糊、学术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生产。高校学报实现专业化转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摆脱同质化困境。选择一个或几个栏目作为特色栏目,重点扶持,倾力打造,使之成长为独具魅力的特色栏目。

栏目主持人制是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特色栏目建设过程中,栏目主持人制以其特有的可操作性、灵活性,走进办刊人的视野,成为助力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重要途径。栏目主持人制,是弥补高校学报自身办刊能力不足的一种补偿机制。顾名思义,就是在特色栏目建设过程中,引入一名或多名主持人,负责栏目的组稿约稿、选题策划,审查特色栏目稿件内容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实现特色栏目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学报引入栏目主持人制的必要性

(一)栏目主持人制是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重在坚持,形成品牌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到组稿约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特色栏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倾注着办刊人的心血。在有限的办刊条件下,高校学报审时度势,结合所属院校的学科优势、地域特色、历史传统,或者积极寻求外部优质学术资源,实现栏目共建,探索特色栏目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在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过程中,特色栏目推陈出新,名目五花八门,能够坚持每期推出并持续一年以上的特色栏目却是少之又少。

特色栏目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制于以下两个方面因素:其一,特色栏目优质稿源不足。这是困扰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重要因素。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充足的优质稿源作为保障。只有找到了特色栏目建设的源头活水,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其二,特色栏目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往往只是着眼于当期或当前几期特色栏目的选题策划、组稿约稿,缺乏对于特色栏目建设远景目标的思考。事实上,特色栏目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特色栏目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强化栏目的维持力,一期、两期好,不足以树立品牌,必须不断地有精品问世,使读者养成关注、阅读这个栏目的习惯。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逐步实现特色栏目的竞争优势。如果栏目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其中的特色将会慢慢消失,最后失去活力。”[1]

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笔者认为,引入栏目主持人制,可以有效缓解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过程中的优质稿源匮乏、栏目设置缺少整体规划等问题,促进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栏目主持人制是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的内在要求

“在当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改革大背景下,就绝大多数综合性学报而言,依托自己的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和独特科研优势,通过整合优化相关学术资源构建特色栏目,以此规避同质化风险,进而取得局部竞争优势,以点带面,提升学报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2]长期以来,高校学报以其“大而全”、无所不包的内容特色成为综合性学术刊物的代表。作为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窗口,高校学报在栏目设置上往往与其所属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匹配,以极大的包容性尽可能覆盖全校所有的专业。在报刊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期刊数字化、国际化浪潮的冲击,高校学报正在经受着从综合性向专业化转型的阵痛。学校的多学科性决定了高校学报栏目设置的多学科性,完全摒弃综合性特征,改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对于高校学报而言,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因此,从局部着手,选择一个或几个重点栏目作为特色栏目,引入栏目主持人制,借助专业的外部力量,拓展特色栏目专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特色栏目的专业水准和学术水平,成为高校学报实现专业化转型的不二选择。

(三)栏目主持人是促进编学互动、融合的重要媒介

引入栏目主持人制,是高校学报以特色栏目建设为切入点,践行开门办刊理念的一种积极尝试,有利于促进编辑与学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引入栏目主持人制,归根结底是源于缺少在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拥有话语权的编辑。具体而言,高校学报缺乏足以和特色栏目所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平等对话的办刊主体。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主编朱剑敏锐地认识到了学者与学报的疏离问题:“高校综合性学报不仅学科边界不清晰,且问题边界也不清晰……至于传播手段,所有的学术期刊几乎都是一样,将数字化传播交给了第三方机构——期刊数据库,自己则仍然以纸本为中心开展编辑工作。这些问题的叠加构成了一个空前严峻的事实,那就是学者特别是优秀学者正在加速与多学科综合性学报疏离。”[3]他认为,学报的综合性和封闭性特征是造成学者与学报疏离的主要原因。“数十年来一成不变的期刊体制,已彻底改变了学术期刊编研一体的传统,学术期刊编辑实现了完全的职业化,集名学者与名编辑于一身的期刊主编和编辑已成为历史,学报编辑中已鲜有能够集结国内乃至海外优秀学者的人了,而学报与学界的疏离更加剧了编辑深入学术前沿的困难。”[3]

引入栏目主持人制,使二者从疏离走向融合成为可能。作为联结高校学报和学者的纽带,栏目主持人成为打破壁垒,促进高校学报与学界互动、融合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学者可以借此直接走进学报,不仅带来源源不绝的学术资源,而且能够共建前沿研究基地,彰显学报的学术平台功能;另一方面,学报编辑主动靠近学界,靠近学者,靠近学术,可以获得特色栏目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二、高校学报引入栏目主持人制的可行性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2000年第1期引入栏目主持人制,首开全国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制之先河。此后,多家高校学报纷纷借鉴其经验,引入栏目主持人制,增强了特色栏目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夯实了特色栏目稿源基础,壮大了特色栏目作者队伍,形成了特色栏目品牌效应,实现了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栏目主持人制对于特色栏目建设乃至高校学报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纵观栏目主持人制的具体形式,依据特色栏目的出现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稿源的充足程度,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栏目固定,栏目主持人固定

例如,《复旦学报》特色栏目“文学史分期问题讨论”,其栏目主持人就是固定、常设的,由著名学者章培恒、陈思和联合担任。笔者所在的《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特色栏目“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也采取固定栏目、固定主持人形式,由叶舒宪、田兆元联合主持。

此类栏目主持人制在形式和内容上相对固定。在形式上,特色栏目能够坚持每期推出,持续时间较长;栏目主持人保持不变,并在每期相应位置以“特约主持人”或“栏目主持人”等形式标注。在内容上,选稿用稿标准均服务于该特色栏目的设置宗旨、建设目标,是对特色栏目所涉学科领域前沿学术问题的专题式探讨。这种专题式探讨有利于深化对前沿学术问题的认识、理解,吸引学界的关注,形成特定的关注群体,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是高校学报实现专业化转型的必经之途。

(二)栏目固定,栏目主持人不固定

例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特色栏目“人类学研究”,该特色栏目坚持每期推出,而栏目主持人则是变化的,根据特色栏目的当期选题,分别邀请一位人类学学科领域的专家作为栏目主持人。《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色栏目“现当代诗学研究”,每期集中研究一个诗学课题,分别邀请张桃洲、臧棣、钱文亮、王家新、荣光启、林克等现当代诗学专家作为栏目主持人,集中刊发了一批优质现当代诗学研究论文,形成了品牌效应,推动了刊物的发展。

此类栏目主持人制在形式和内容上相对灵活。栏目设置固定,栏目主持人都是特色栏目所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但是每期的栏目主持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当期具体选题分别选择。根据特色栏目当期具体选题物色栏目主持人,选择拥有一定学术话语权的学者担任栏目主持人,有利于组到具有一定学术深度的优质稿件,有利于拓展特色栏目专业领域研究的深度,是对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的进一步深化。

(三)栏目不固定,栏目主持人不固定

上述两类栏目主持人制均以栏目固定为其主要特征,栏目固定,方能形成稳定的作者群、读者群,获得稳定的关注群体,继而在行业内形成品牌效应,实现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刊物的整体发展。然而,现实中,很多高校学报创设特色栏目,却因人力、财力诸多因素制约,缺乏充足的优质稿源,以至于特色栏目建设难以为继,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栏目和栏目主持人均不固定的形式,继续探索特色栏目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栏目、栏目主持人随机出现,使特色栏目失去了相对更多的获得学界持久关注度的机会,但是并不能因此掩盖特色栏目稿件的学术价值。科学的栏目设置、精准的选题策划,聚焦热点,激发共鸣,同样可以帮助一些栏目不固定、栏目主持人不常设的特色栏目增值加分,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例如,《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特色栏目“期刊与评价”,采用“特约主持人”形式,邀请叶继元担任栏目主持人。当期共刊发3篇论文,前2篇长文分别出自中国大陆的学术期刊编辑者《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朱剑编审和台湾地区的学术评价研究者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黄慕萱教授,分别从办刊人和评价人角度对学术期刊和学术评价展开论述。第3篇文章对《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期刊与评价”专栏刊发的3篇论文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探讨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4]

三、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栏目主持人制作为一种补偿机制,有效弥补了高校学报自身办刊力量的不足,促进了学报编辑与学者的互动、融合,不失为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引入栏目主持人制,应明确栏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栏目主持人是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外援力量,就其职责而言,主要担任着特色栏目所涉专业领域的学者和特色栏目稿件审稿人角色。栏目主持人是特定专业领域的学者,负责特色栏目的栏目设置、选题策划、稿件组织;栏目主持人是特色栏目稿件审稿人,审查特色栏目稿件内容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规范性。

(一)特定专业领域的学者

首先,栏目主持人应身处学术圈,在特定专业领域学有所成,在专业领域和学术圈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栏目主持人是特色栏目所涉特定专业领域的资深研究者和学术权威,深谙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和规律,了解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其次,栏目主持人在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人脉资源,能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影响、召集一批志同道合者,形成学术共同体,共同探索前沿学术问题,并积极述诸文字,为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提供绵延不绝的智力支持。

(二)特色栏目稿件审稿人

作为特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栏目主持人以自身才华、学识为特色栏目建设积极献计献策,合理设置栏目,科学策划选题,积极组稿约稿。此外,栏目主持人还肩负着特色栏目稿件审稿人的重任。栏目主持人应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恪守学术标准,杜绝人情稿,从特色栏目稿件内容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规范性出发,严把稿件质量关。

栏目主持人制的引入,使高校学报开门办刊成为可能,也为学者融入学报、实现编学互动创造了契机。二者的互动、融合必然极大地促进学界、学报的共同繁荣。需要指出的是,栏目主持人制是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栏目主持人只是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补充力量,不是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主体。实现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高校学报编辑队伍自身办刊力量的壮大。实现编辑学者化,提高编辑综合素养,培养一批能与学者互动、进行深度对话的编辑,是壮大高校学报编辑队伍自身办刊力量的途径之一。此外,在引入栏目主持人制的过程中,高校学报应始终坚持期刊出版的独立性,特色栏目建设必须始终服从于、服务于期刊的办刊宗旨和整体目标。

[1]何静.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几点思考[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姚申.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改革与特色栏目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3]朱剑.专栏主持人:期刊与学界的桥梁——兼论青年研究期刊的进路选择[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6).

[4]朱剑.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Analysis on the Column Host System of University Journals

YeLirong

(PeriodicalPress,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434023)

The system of column moderator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lumns of university journals.The introduction of column host system,which is not only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s and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media to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y journals.Meanwhile,we should clarify column moderator’s role positioning.As a scholar and reviewer of special columns in a specialized field,the column moderator should strict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special manuscrip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y Journals characteristic colum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novation,academic nature,scientificity,normalization,and so on.

University journals;column moderator;necessity;feasibility;role orientation

2016-09-20

叶利荣(1978-),女,湖北仙桃人,编辑,硕士,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出版研究。

G232

A

1673-1395 (2016)11-0089-04

猜你喜欢
办刊学者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致敬学报40年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学者介绍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