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案的国内外同行评议比较研究

2016-03-23 09:22张雅男理娜
新世纪图书馆 2016年1期
关键词:评议学术学科

张雅男理娜



基于个案的国内外同行评议比较研究

张雅男理娜

摘要同行评议是重要的质性学术评价方法,不同国家具体的实施方法不同。以个案形式对国内外同行评议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使用该方法对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进行评价。论文基于剑桥大学、昆士兰大学、欧美国家基金会及国内天津大学的具体个案,从实例角度对我国与国外的同行评议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同行评议方法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同行评议定性评价学术评价个案分析剑桥大学天津大学

分类号G31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1.00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eer Review Based on the Case

Zhang Ya’nan,Li Na

Abstract Peer review is an important qualitative academic evaluation which is differ between countries.Comparing different peer review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untries based on cases is good a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cademic activities.In this paper,some cases of peer review of Cambridge University,Queensland University,western foundations and Tianjin University have been given,and certain suggestions of domestic peer review also have been putout in the end.

Keywords Peer review.Qualitathre evaluation.Academie evaluation.Case study.Cambridge University.Tianjin University.

同行评议起源于对专利申请的评审,到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在评议学者的入会申请和会员的学术论文时,采取了与今天同行评议类似的做法。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率先把同行评议引进到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的评审工作中,并在欧美国家广泛采用,成为学术界通行的学术水准评价手段。

同行评议的英文表述为Peer Review。“Peer”是指同资格、同能力的人,“Review”即鉴定性地或审慎性地审阅或检查。同行评议是科学界对科研项目进行评议和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由科学家对其同行的研究工作进行客观科学评议的一种制度。该制度要求科学家在评议其同行的研究工作时,仅以学术价值为最重要的评议标准,且独立地做出判断。只有科学家同行才最有资格和能力做出准确判断,而判断的依据是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逻辑推断[1]。

1 国外同行评议机制的运用

笔者以网络调研的方式,对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的教师学术绩效评估方法进行了调研,发现由院系组织的同行评议或考评面谈是多数院校对学术人员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如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肯特大学,美国的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等。

1.1剑桥大学同行评议机制

剑桥大学要求学术人员绩效评估应至少每两年举行一次。其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对学术工作的进展进行双向的(个人和大学)建设性回顾、给学术人员提供机会阐述其学术相关的培训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识别出影响学术工作效率的困难因素、平衡个人发展需求和大学总体目标。评审组织以院系或部门为单位,评审人由部门负责人、工作组管理人员、机构中的高级成员等构成。评审过程主要包含三个环节:准备工作、面谈和记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准备工作阶段,评审人负责筹备会议需要的各种材料包括部门及大学的总体目标,通知受评人进行学术进展和回顾报告时需要准备的材料,并确定面谈日程;在考评面谈阶段,评审员和受评人共同对后者的学术绩效展开讨论,识别出受评人的培训和发展需求,并针对受评人未来的学术工作计划形成一致意见;第三阶段为记录阶段,包括面谈结果记录、部门需求总结和部门反馈三个过程。面谈结果记录的内容为考评面谈中的决议、需求识别和未来计划,记录可由受评人或评审人完成,但需双方共同签字确认。双方都会得到一份记录的拷贝,如受评人同意,剑桥大学个人和职业发展中心(CPPD:centre fo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也会得到一份记录,记录通常对外保密。部门需求总结和部门反馈是评审人在院系部门的层次上对考评面谈的总结,包括对学术人员的培训和需求、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未来将采取的措施等进行的分析和汇总(报告中不能提及受评人的身份信息),并将部门培训需求反馈至CPPD,辅助CPPD有针对性地开展未来的培训工作。至此,整个评议过程结束。剑桥大学的同行评议流程简洁完整,但其网站上未给出受评人员相关材料的具体内容,而评议内容是评议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点上,昆士兰大学对受评人需准备材料的规定较为明确翔实,也比较有代表性。

1.2昆士兰大学同行评议机制

昆士兰大学规定了明确的同行评议中受评人需提供的材料内容,包括个人简历(CV:Curriculum Vitae)、受评人基本信息、获奖情况和会员身份等资质情况、研究和创新工作总结、基金项目和出版物等成果、服务与约定及职业发展和其他学术活动等。

获奖情况和会员身份等往往体现着受评人的资历和荣誉,昆士兰大学对此有着详细的规定。研究和创新工作总结包括个人学术工作总结、现状及未来规划简述、学术成果质量测量、学术成果影响力测量及合作情况等几个方面。其中,学术成果质量测量要求受评人列举出能证明其工作质量的重要证据。此处的“质量”指其学术成果的固有优点和研究的影响力,包括被学术同行认可的原创性以及其学术研究对所在学科的贡献,具体测量指标包括有声望的奖项、受邀主题演讲、有声望的展出或创新工作回顾、其它名誉测量等。学术成果影响力测量要求受评人列举出能证明其学术成果影响力的重要证据。此处的“影响力”指学科之外的社会、经济、环境或文化等领域接受其学术成果的情况,具体包括:专利、专利税收许可、衍生公司等,向社区、工业界、政府或其他团体提供专家意见或咨询服务等,以及对政策发展和公共实践的影响和媒体评论。合作情况要求受评人列举出其国际、国内或本地的合作情况及相应的成果。例如:成功地对外指导(提供为新学术人员指导的例证和结果)、主要的国际合作、主要的工业领域伙伴等。基金项目和出版物方面的材料包括已完成的或未完成的,以及未来将申报的基金项目,已发表或已被接收的出版物,受邀的专题报告、口头或在线报告,会议的海报宣讲等。服务和约定指受评人向学科、院系、大学或其他机构提供学术服务的情况。职业发展和其他学术活动主要指受评人列举参与的培训项目、研讨会或其他学术相关活动等。

1.3国外科学基金会对同行评议的应用

同行评议除应用于大学学术人员年度考核外,也是分配基金的重要指标。基金会的同行评议政策通常是国家制度层面的应用,体现着各同行评议制度的国家特性和异同点[2]。这里分别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德国研究联合会(DFG)和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为例,对国外基金会的同行评议政策进行介绍。

创建于1887年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研究和管理机构。其同行评议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评议体系,特别是独具特色的二级评审制度,很好地保证了项目评审的质量。二级评审制度是指申请书的学术评审与基金资助的评审分别独立进行。项目的学术评审工作由科学评议中心(CSR)完成,CSR下属的100多个学科评议小组(SRGs)负责项目的受理和初审,是开展同行评议的基本单位。学科评审小组一般由16~20名科学评审管理官员(SPA)负责管理。对申请书的评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标准:项目的重要意义、项目的创新性、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的符合性、申请人的资格及工作背景、工作条件和学术环境等。对于非常有竞争力的近半数申请书会做进一步的讨论,并就其学术性给予定量评分。基金资助评审工作由NIH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的国家顾问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由12~18名科学家和关注健康问题的各界代表组成,多关注项目的社会影响。

德国研究联合会(DFG)成立于1951年,是德国最大的科学研究资助机构,由独立的科学家领导。其同行评议制度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通过学会推荐和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法产生同行评议委员会。参选对象要具备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并是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选举每4年在规定的时间、用统一的方式举行一次。这种以选举方式产生同行评审专家的方法保证了DFG同行评议专家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二是实行“2+1”匿名同行评审方式。DFG采取匿名评审方式,且申请者不能向同行专家打听评审意见,委员会会综合所有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申请者。所谓“2+1”评审方法,是指首先选择两位具有独立判断力的同行专家进行通讯评议,如果两位专家意见一致,就按照专家意见决定是否资助,若两位专家意见相反,则选择第三位同行评议专家,依据第三位专家的意见决定是否推荐资助。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成立于1988年,其职责是管理科学研究和研究教育项目计划。其引用同行评议的主要特点为:(1)特别重视同行评议专家评审意见的反馈,同行意见反馈已贯穿到了同行评议的每个过程;(2)ARC官员将申请书按学科分送4个学科组主任,由学科组主任根据申请书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指定参与初评的学科组成员;(3)学科组共召开三次会议。第一次会议完成初步筛选,并为入选者指定5个评议人,其中1人为受评人推荐,第二次会议完成评议意见汇总并接受初选淘汰人员的申诉,第三次会议按照评议结果进行排序,确定资助方案;(4)评审意见的录入工作委托私人数据公司完成。

2 国内同行评议机制的运用

目前,我国许多大学、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在人才引进、年度绩效评估、基金分配和奖项确立等方面也逐渐采用同行评议方法,并认识到任何信息计量学的定量评价都不能替代同行评议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多数机构采用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术评估。这之中,笔者认为天津大学制定实施的人才学术表现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拟以本人于2012年参与的天津大学“北洋学者——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引进计划”(以下简称“O”计划)为个案,对天津大学人才考评机制进行简要介绍,重点分析其同行评议环节,并与国外同行评议方法进行比较。

2.1“O”计划简介

天津大学“北洋学者——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引进计划”始于2012年,主要是以40万至60万的年薪面向海外招聘学术水平卓越的青年才俊,按国际一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构筑青年人才培养高地。该计划主要聘用35岁左右、目前在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中从事研究工作、学术思想活跃、对本学科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思维设想,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和优异学术表现,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及优秀博士后等青年拔尖人才。这些人才在聘期内参照国际水平对其在天津大学的工作进行评估考核,重点考察其国际化学术表现。同时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在包括招聘、签约、评估、晋升、薪酬、科研组织形式等方面探索新的、高水平的国际化管理模式[3]。

2.2“O”计划学术评价模型

“O”计划在人才引进方面采用信息计量学评价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价严格按照天津大学人事处制定的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计量学术表现评价体系来执行。该体系基于SCI或SCOPUS数据库,由h指数、w指数、M商、e指数、T指数及学科发文被引频次基准线等指标构成,从而能对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论文或某年发文的基本情况(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情况、篇均被引情况、第一作者文章被引情况等)及其个人潜力等进行数学化测量[4]。这样较为科学合理的一套定量评价指标数据,主要是为了给后面的同行评议提供数学化参考,在对每个应聘者提交的个人学术成果材料进行以上量化评价后,就进入了同行评议环节。

天津大学在“O”计划中较为系统地运用了同行评议方法,具体操作流程有以下几步骤。

(1)进行学科归类。“O”计划面向海外广纳贤才,应聘者来自不同学科,“寻找同行”是进行同行评议的第一步,即将应聘者按照学科进行归类。在具体操作中主要依据应聘者提交的个人简历、自述、代表作系列论文刊发期刊和论文题目等内容进行细化归类,并按照天津大学学科设置特点,最终将应聘者细分为生命科学、化学、材料学、热动力学、机械、精密仪器、自动化和管理科学几个学科方向。

(2)判定推荐批次。“O”计划旨在招收具有国际水平的杰出人才,在进行评议前,对众多应聘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级别划分,确定推荐批次,有利于在提高同行专家评审效率的同时加快对高级人才的吸纳。天津大学人事处依据应聘者的年龄、职称、学校、专业、该学校中该专业在国际水平中的强弱、学科特点和所发表论文期刊的SCI分区及影响因子等指标,将众多入围学者初步划分为A、B、C三个批次。

(3)准备外审工作。学科和推荐批次确定后,进行外审环节。管理部门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精简报名者材料,将报名者有关个人材料(个人简历、自述、推荐信等)进行精华提炼,以方便外审专家快速了解学者的基本情况。之后详细准备计划文件、评选外审专家要求、专家评议表、受评人员简历、五篇代表性论文及“O”计划人才引进流程图等需要提交给外审专家的系列材料,为便于专家了解评议进度,工作人员还在人才引进流程图中对目前所处环节做了清楚标识。所有材料均为中英文两种形式。

(4)遴选外审专家。对外审专家进行遴选和与受评者的学科匹配也是同行评议的重要环节。由于“O”计划的高水平性,此次外审专家的遴选标准为海外名校的外籍和华人教授、在学科领域知名的外籍和华人教授、在国内纳入“千人计划”的教授、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学者及院长级别的教授等。

(5)资料的发放和后期跟踪。在准备好所需资料后,以电子邮件形式将有关材料分别寄送给各位同行专家,并积极跟踪了解评审进度,及时回收评审结果。

(6)进行校内面试。海外评审结束后,对入围者进行最终的校内专家面试。此环节主要考察候选者的语言表述、逻辑思维及应变能力等素质,并根据专家与候选者的理论交流,进一步确认候选者的学术能力。

(7)确定招聘结果。经过以上环节,结合定量评价结果,确定最终拟录用人才。通知被录用者,并与其他未选入“O”计划的同批次或其他批次人才进行沟通交流,为学校其他人才计划做储备。

3 国内外同行评议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同行评议制度的运用已比较成熟,基本流程和关键节点与其他国家相似。但也可以看出我国同行评议制度中尚有欠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议目的方面。英国等国家同行评议的目的突出学者个人和学校等机构的双向需求倾诉,有利于促进个人和机构的共同发展,而目前我国的同行评议多为单纯的对学者的考评,缺乏机构对个人的需求倾诉。

(2)受评者个人能力和成果影响方面。国外把学者的会员身份也纳入了对其资质的评价指标中,并且在成果评价方面,把受邀主题演讲和专题报告、口头或在线报告、有声望的展出以及专利、衍生公司、向社区工业界政府或其他团体提供的专家咨询服务等学科之外的诸多方面也纳入了评价范围,而我国目前仍主要以单一的纯学术成果为主。

(3)评审制度方面。国外有采用学术和资金分离的“二级评审制度”,有专门的学科评议小组或同行评议委员会,对这些成员的学识要求很高,而且定期进行民主选举以保证其公平性和权威性,我国在这一方面尚显空白。

(4)评审记录整理和反馈方面。国外同行评议尤其重视对匿名评审意见和对面谈记录的整理分析和及时反馈,甚至认为这些记录蕴含的价值要高于某个具体的评审结果,而我国对于评议结果的分析应用较弱,同行评议的后期反馈功能欠佳。

4 结语

同行评议是质性学术评价方法,是学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与其他一些国家的同行评议制度在实际运用中有所不同。通过案例对比研究,认识到目前我国同行评议制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在结合我国实情的同时吸收国外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同行评议制度,更好地发挥同行评议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莉莉.论同行评议的公平、公正原则[D].上海:东华大学,2007:68.

[2]徐彩荣,李晓轩.国外同行评议的不同模式与共同趋势[J].科技政策与管理,2005(2):28-33.

[3]天津大学可动结构实验室招新启事[EB/OL].[2015-03-12].http://www.tju.edu.cn/newscenter/teaching/20 1205/t20120514_155531.htm.

[4]王鹃,张文礼,刘娜,等.高校学术表现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0(3):21-25.

张雅男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员。天津,300191。
理娜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天津,300191。

收稿日期:(2015-04-20编校:刘明)

猜你喜欢
评议学术学科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学科新书导览】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超学科”来啦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