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亮
老山在城郊开了一家废品收购部,效益可观。这年暑假的一天,收购部里来了一个小伙子,自称是在校大学生,想在老山这里打短工赚点学费。
通过交谈,老山得知这个小伙子叫小勇,家住本地农村。眼下正是收购旺季,正缺人手,老山稍作考虑后便答应了小勇的请求。
试用三天后,老山对小勇非常满意。一看小勇满是老茧的双手就知道,这孩子是贫寒出身,吃苦耐劳不在话下。老山开出的工钱小勇很满意,干起活来更加卖力了。
那几天,收购部里来送废品的小贩扎了堆,整整一上午后,才勉强理顺。老山直了直腰,正准备休息,却见小勇还在废品堆里翻来倒去地搜寻着什么。
老山喊了一声:“小勇,那堆是已经分拣过的,不用再忙活了。”连喊了几遍,小勇才意犹未尽地罢手,走过来问老山:“老板,那堆废品都是要运走卖掉吗?”老山点了点头,小勇又问:“那是怎样赚钱的?”老山摇头苦笑:“真是个书呆子,赚差价啊,卖出价大于收购价,不就赚了?”
“哦。”小勇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些都是按重量计算的对吧,可这里头还有潜力可挖呢。”老山愣了愣,没明白小勇说的什么意思。
小勇指着刚分拣好的那堆废品,解释说:“老板,你去看看,那堆废品里头,大多是旧书旧报,其中还有很多学习资料,想必是正值暑假,有很多学生把以前用过的资料当废品处理了,这样论斤卖掉,多可惜啊。如果把这类旧书再整理一下,卖给有需要的学生,既能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又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岂不是一举两得?”
听了小勇的话,老山没吭声。其实这事儿他并不是没考虑过,但因为得耗费不少精力,自己忙活不过来,请人又不划算,所以只好作罢。
小勇见老山没表态,有点着急了:“老板,就试一试吧,分拣的活儿我抽空来干,只需要在收购部里腾出一间小房子就行了。我再出去宣传宣传,保证好使。”
话说到这份儿上,老山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但丑话也说在了前头:小勇想怎么操作随便他,前提是利润不能比之前少,还有,干这活儿不再另付工钱。
小勇对这工作很是上心,当天就摆开了架势,把一摞摞书报逐一清理,摆放得整整齐齐,并在上面贴着白纸裁成的小标签,定好了价格。他还别出心裁,在装旧书的房门上钉了块木板,上面写着“黄金屋”三个大字。为什么叫这名儿?小勇解释了,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叫这名字再合适不过了。
一切准备妥当后,小勇又踩着自行车在附近的农村转悠,挨家挨户地宣传。他相信,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总会收到效果的。
一段时间过去了,小勇打理的旧书摊无人问津,老山有些不高兴了。见老山闷闷不乐、欲言又止的样子,小勇拍着胸脯说:“放心吧老板,眼下学生都在过暑假呢,等到快开学的时候,便是销售旧书的旺季,瞧着吧,到时候这些书还不够卖的。”
转眼暑假过了大半,事情果然跟小勇预料的一样,到老山的收购部来打听旧书旧资料的学生络绎不绝。才几天工夫,几乎被抢购一空。
老山彻底服了,他笑呵呵地问小勇:“还是读书人厉害,跟书有缘,你怎么算得这么准?”小勇也笑了,回答说:“我哪里是算得准,是有经验啊。记得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老是为学习资料和课外书发愁,因为家里缺钱嘛,那时候我就想,谁能免费送点旧书给我就好了。”
小勇顿了顿,一脸忧伤地说:“记得读初中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去新华书店买词典,那工具书可贵了,我愣是没敢向爹妈开口。后来我看到一个小书摊上也有词典卖,而且价格比书店里低多了,这才买了一本。书旧点没关系,知识永远是新的,我不想看到这些好书就这么白白地被糟蹋掉,所以便有了出售旧书的想法……”
时间过得很快,暑假就要结束,小勇该返校上学了。老山结清了小勇的工钱,另外还多给了几百块钱作为奖励,因为小勇在废品堆里分拣出的旧书为老山赚了不少钱。
那额外的奖励小勇却一个劲地推辞,在老山的再三坚持下,小勇只好说:“那我就用这些钱在老板这儿淘点旧书吧。”
老山笑了:“好吧,我这里收购的旧书随便你挑。小伙子有志气,也有经济头脑,把这些旧书拿去卖,还能多赚点钱。”
小勇突然正色道:“老板误会了,我淘旧书不是卖钱的,是想把这些书打包寄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买一本旧书的钱对我们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那些孩子来说,也许就是他们一周的生活费,我想他们更需要这些旧书……”
听了小勇的话,老山感慨万分,直到小勇告辞,他才醒过神来,忍不住大喊道:“小伙子,放假的时候,欢迎你再来我这儿帮忙。对了,这‘黄金屋我还给你留着!”小勇回过头来,远远地朝老山挥了挥手,做了个“OK”的手势……
(发稿编辑/黄素萍 插图/卢仲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