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诚
在紫砂收藏界,侨居美国的谢瑞华女士是一位不得不说的人物。
谢瑞华,号琴轩,美国旧金山艺术馆馆长,世界著名的吉祥花边及唐卡专家,紫砂研究收藏专家。她历经40余年,潜心研究与收藏了大量的宜兴紫砂器,并发表了多篇紫砂研究论文。
谢瑞华女士出身书香门第,从小便从爱好饮茶的祖父那里认识了紫砂。上世纪70年代,谢瑞华与夫君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贝洛先生一起开始了紫砂的研究。1985年,谢瑞华首次来到宜兴,结识了壶艺泰斗顾景舟(1915-1996年)与花货大师蒋蓉(1919-2008年),与两位大师相处多日,收益良多。
把心爱的紫砂藏品与广大藏家分享,是谢瑞华多年的心愿。因自己年事已高,2013年春谢瑞华把所藏35件紫砂器运回大陆进行拍卖。下文笔者从这35件紫砂器中精选12件,与广大紫砂爱好者共同欣赏。
1.《莲子壶》 清末民初紫砂制壶陶刻名家赵松亭民国初年的作品。壶高11厘米,壶盖内钤阳文篆印:“支泉”,壶底钤阳文篆印:“师蠡阁”,(童斐款)紫泥制作,色泽淡紫。
莲子壶以扁圆体为壶身,一弯流,算珠钮,耳圆把,全壶素面素心,骨肉亭匀,泥料温润,造型简朴,是赵松亭光货中的杰作。
赵松亭(1852-1934年),字九龄,号东溪,宜兴上袁人,清末民初制壶陶刻名家兼紫砂实业家。清同治元年(1867年),赵松亭拜宜兴上袁“邵家壶”嫡子传人邵甫廷为师,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艺成后所制竹鼓、掇球壶己初具神韵。1881年,赵因创制了名作《隐角竹鼓壶》而一举成名,此壶原藏于南京文物收藏家、鉴赏家王一羽处(1920-2007年,号羽翁),2007年,羽翁去世后,该壶由其后人收藏。
1893年,赵松亭受著名金石家、书画家、收藏家吴大(1835-1902年)之聘,到苏州吴府制造紫砂仿古器。所制壶具底部钤上吴大溦亲自篆刻的收藏印“斋”。赵松亭以自己师承“邵泉壶”是名壶正统的支流为由,于是专门篆刻了“支泉”印钤于壶盖内。故有“支泉”款的茗壶均为赵之精品,如“支泉”款的《汉君·斋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支泉”款的《仿古·斋壶》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师蠡阁”是童斐(1865-1931年)的号。童斐,字伯章,宜兴芳桥人,晚清举人,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收藏家。1916年,江苏省立宜兴陶业工厂设立紫砂专业培训学校,聘童斐为校长。1921年,宜兴利永公司创办“陶工传习所”,聘童斐为名誉主任。他为民初宜兴紫砂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童斐平日嗜茶赏壶,常以“师蠡阁”的名号订制赵松亭、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等名家的壶艺精品。
2.《高茄壶》 清末民初邵家壶名师邵夫廷清末的作品,壶高11.5厘米,壶盖内钤阴文楷印:“敷亭”,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灰黄。
《高茄壶》以植物茄瓜为壶身,短流环把瓜蔓钮。全壶泥料细腻,壶型饱满,曲线流畅,质朴有致,是邵夫廷光货中的上品。
邵夫廷,1824年出生,卒于清末,字甫廷,又名敷亭,宜兴上袁人。清末民初宜兴“邵家壶”嫡系传人。邵家壶家传深厚,技艺严谨,所制壶具以光货为主。其子邵云甫(号步巴,1870-1933年),是邵夫廷高足赵松亭的师弟,中国工艺大师徐汉堂、徐秀堂的外祖父,清末民初邵云甫所制紫砂烟具在南洋极负盛名。
邵夫廷所制壶具在国内极为罕见,故《高茄壶》更显珍稀不凡。
3.《扁茄壶》 近代壶艺大师程寿珍民国初年的作品,壶高9厘米,壶盖内钤阴文篆印:“寿珍”,壶底钤阴文篆印:“艺古斋”,紫泥制作,色泽暗紫。
《扁茄壶》也是以植物茄瓜为壶身,短流环把瓜蔓钮,全壶扁矮敦厚,鼓腹丰满,圆浑素雅,大巧若拙。壶的主面是民初陶刻名家赵松亭篆刻的行书:“白瓦垂家,哀哀玉响”,落款“东溪刻”,“东溪”为赵松亭篆刻壶具时的常用名号,名壶名刻,相得益彰。
程寿珍(1865-1939年),号冰心道人,宜兴上袁人,近代壶艺大师,民国紫砂光货的杰出代表。他师从养父“邵家壶”名师邵友廷,艺成后,先受聘于“艺古斋”,后又为“铁画轩”、“吴德盛”与“利用公司”制壶。程所制光货掇球、汉扁、仿古三种壶式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因其制壶勤奋又高寿,故其传世作品较多。
本壶底印“艺古斋”为宜兴制壶陶刻名家紫砂实业家赵松亭1904年创办。他聘师弟邵云甫、潘德根、郭其林、储铭为技师,聘程寿珍、范大生为客师,专门制作高档壶具。艺古斋陶坊在清末民初为宜兴紫砂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4.《扁柿壶》 近现代壶艺大师裴石民民国的作品,壶高11.5厘米,紫泥制作,色泽紫栗。
《扁柿壶》以扁柿为壶身,短弯流,环形把,翻盖柿柄钮,流把均饰以瘿节累累,自然生动,壶面四条棱线由口沿过渡到壶底,等分规范。壶的主面篆刻的行书为唐代顾况《茶赋》之句:“轻风细雨霭然浮,爽气淡烟风雨秋。”落款为:“泽民先生雅赏,德明敬赠。”副面刻有山川村落,全壶制作精良,陶刻淡雅,是裴石民的传世精品。
裴石民(1892-1977年),号治陶,字德铭,云庆,宜兴蜀山人,近现代壶艺大师。裴石民技术全面功力非凡,其紫砂作品构思精妙,典雅别致,在紫砂界有“陈鸣远第二”的美誉。
9.《柿圆壶》 近现代壶艺大师吴云根民国的作品,壶高9厘米,壶盖内钤阳文篆印:“云根”,壶底钤阳文篆印:“宜兴紫砂”,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米黄。
柿圆壶以圆柿为壶身,短流圆把,截盖圆珠钮,珍稀的本山绿泥制作,色调高雅华贵,壶的主面刻有山水闲居图,副面刻有行书:“茗战而肥”,落款为:“抱翠楼主人刻。”全壶饱满丰润,精致小巧,饮茶把玩,令人爱不释手。
吴云根(1892-1969年),字芝莱,宜兴蜀山人,近现代壶艺大师。吴云根敦厚朴实技艺高超,其紫砂作品构思奇妙,型制古朴,他的竹类花货出神入化,生动传神,是后代陶人仿制的经典。
5.《木瓜壶》 近代制壶名家李宝珍民初的作品,壶高11厘米,壶盖内钤阳文楷印:“宝珍”,紫泥制作,色泽紫红。
《木瓜壶》以木瓜为壶身,三弯流,环耳把,拱形钮,虬枝遒劲,瘿瘤浮现。壶盖以三层木瓜叶叠加而成,生动自然。全壶节疤得体,饱满高昂,名壶名刻,是李宝珍的传世佳作。
壶的主面由民国陶刻名家邵宏俊(号潜陶)篆刻的隶书为五代胡峤《饮茶诗》之句:“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须封不夜候。”落款:“戊午冬潜陶氏题”(戊午为1918年)。副面刻有山水亭台,落款“潜陶作”。全壶陶刻清雅简洁,赏心悦目,不愧名家的刀笔。
李宝珍(1888-1941年),宜兴蜀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之一,他是清末民初壶艺大师俞国良(1874-1939年)的首席弟子,制壶技艺得俞之真传。李宝珍为人忠厚,制壶一丝不苟,人品艺德为后人称赞。
邵宏俊(1882-1942年),宜兴潜洛人,清末民初宜兴紫砂陶刻名家。邵宏俊出身贫寒,15岁师从清末民初制壶陶刻名家陈伯亭(1850-1920年)学习陶刻技艺。1911年以后,邵技艺成熟,开始以“潜陶”名号署款,表示自己是潜洛陶人之意。他长期被宜兴著名的铁画轩公司聘为陶刻技师,其铭文曾在1915年国际巴拿马赛会上获奖。
抗战爆发后,邵宏俊不愿为日伪刻制壶具,故常遭伪军毒打,但他坚贞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1942年病故。
7.《玩砚壶》 近代制壶名家蒋燕庭民国时期的作品,壶高12厘米,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灰黄。壶盖内钤阳文篆印:“燕庭”,壶底钤阳文篆印:“松鹤轩制”。
《玩砚壶》以东坡玩砚为题材,树瘤叉出为流,松枝扭曲为把,椭圆小砚为盖。东坡先生端坐蜀山山顶一段老松椿上,以玩砚为乐,神态怡然自得,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全壶布局巧妙,工艺精湛,是蒋燕庭观赏把玩之精品。
蒋鸣高(1890-1943年),号老臣,又名燕庭、彦亭、夔庭,宜兴潜洛人,近代制壶名家,花货大师蒋蓉之伯父。上世纪30年代,蒋燕庭在上海受聘古董商,专仿明清紫砂大家的作品,其紫砂作品端庄清秀,古色古香,闻名一时。蒋蓉早年在上海由其亲自教泽,壶艺得其真传。
吴汉文(1874-1941年),号陶,民国宜兴吴德盛公司店主,宜兴近代著名陶刻家、实业家、收藏家,“松鹤轩”为其吴德盛公司精品壶之底印。
8.《双线竹鼓壶》 近代制壶名家储铭民国的作品。壶高10.5厘米,壶盖内钤阳文篆印:“储铭”,壶底钤阳文篆印:“龙溪山人”。紫泥制作,色泽褐红。
《双线竹鼓壶》以扁竹为壶身,把流钮均制成竹节状,竹节钮两旁竹叶配饰,口沿与盖沿的母子双线,紧密饱满。全壶造型风雅,线条俊朗,飘逸洒脱,自然灵动,是储铭竹类花货中的佳器。
储铭(1881-1939,一说为1881-1949年),原名储腊根,号大匠巨人,宜兴西乡人,近代制壶名家。1921年,储腊根进宜兴“利永陶工传习所”学艺,师从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等名师,当时进所的20名学员,近半数都成为了民国紫砂的名家高手。储腊根艺成之后,以制《牛盖洋桶壶》出名,人称“洋桶王”。其后他又受聘赵松亭的“艺古斋”陶坊,以制作传统的《如意仿古》、《石瓢》、《竹鼓》、《线云》为主。1934年,受顾景舟之父顾炳荣之邀,在顾家辅导顾景舟两年,顾景舟当时篆刻“龙溪山人”印章相赠,故储腊根更名储铭,号龙溪山人。
6.《六方壶》 近代壶艺大师范大生的作品,壶高10厘米,壶盖内钤阳文楷印:“大生”。紫胎白釉,色泽灰白。
《六方壶》为六方鼓腹式,棱线清晰,方中寓圆,敦厚浑穆,圆融光洁。壶面釉色自然,开片细润,短流耳把嵌盖桥钮。
《六方壶》主面由民国陶刻名家邵宏俊(号潜陶)绘制的蓝釉隶书:“天地为炉,沧海为池,领略真趣,洋溢化机”,落款为“庚申仲冬月潜陶居士书于利用南窗”。副面绘有山野村居图。全壶清新活泼,宁静淡雅,蓝釉彩绘舒缓俊秀,古意盎然,是范大生的传世珍品。
范大生(1874-1942年),字绳武,号承甫,宜兴西望圩人。师从范家壶名师范鼎甫,他勤奋好学,制壶一丝不苟,作品生动传神,工艺非凡,是民国范家壶的一代宗师,享有“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之美誉。
10.《传炉壶》 近现代制壶高手叶德喜的作品,壶高9.5厘米,壶盖内钤阳文篆印:“玉良”。紫泥制作,色泽赫红。
《传炉壶》壶体为四方形,三弯流耳形把算珠钮,流把比例恰当,曲线强劲有力,壶体下四只钉足,使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稳重与威严。此壶以精细紫泥制作,壶面温润如玉。全壶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刚柔相济,古朴端庄,是叶德喜紫砂光货中之上品。
叶德喜(1897-1988年),字玉良,号冶陶、卷翁,宜兴周铁人,师从名师范大生,是民国紫砂花货名家冯桂林(?-1945年)的师兄。叶德喜擅制花货,作品以自然逼真、形态奇特、制工精细而闻名民国紫砂壶艺界。
1921年,宜兴利永公司创办“陶工传习所”,叶德喜作为助手,协助师父范大生培训艺徒,并对师弟冯桂林悉心照顾,多方辅导。这时叶还将其弟叶金山(1908-1992年)带到宜兴传授技艺。
上世纪30年代,叶德喜前往上海,为古董商大量仿制明清大家的紫砂花货作品,这时的署款为:友泉、仲美、鸣远等,从未用过叶自己的名号。
50年代初,叶氏兄弟移居上海,另谋生路,逐步远离紫砂业。
民国后期,叶德喜的代表作《上海段壶》在宜兴有“叶德喜上海段,无人能学,无人能做”之美誉。
11.《矮权壶》 近代制壶高手济泉民初的作品,壶高8.5厘米,壶盖内钤阳文篆印:“济泉”,壶底钤阳文楷印:“兴业出品”。紫泥制作,色泽暗红。
《矮权壶》以扁圆形为壶身,较之传统的高型秦权壶,壶身扁矮,短流桥钮环把,截盖中鼓,与壶身融为一体,全壶饱满秀丽,优雅婉转,雍容大方,工艺不凡。
《矮权壶》主面为羡蠡陶刻的篆书铭文:宋代吴淑《茶赋》诗句:“功存悦志,效在不瞑。”副面刻绘山水图景:文人墨客,一叶扁舟,寄情山水,浪迹江湖,落款“任氏”。任氏为近现代陶刻大师任淦庭(1888-1968年)的常用落款,而铭文落款为“羡蠡”,此羡蠡是否为任大师另一别号落款,待考。
济泉,近代制壶高手,据笔者考证:济泉有可能是宜兴民国利永陶工传习所第一批艺徒陈纪金,上海紫砂收藏家许四海藏有济泉款《合梅壶》。
12.《紫砂供盘》 近现代壶艺泰斗顾景舟民国的作品,盘长25厘米,宽19厘米,高9.5厘米,盘底钤阳文篆印:“生茂蕙记”,盘面有“武陵逸人并作”的款识,紫泥制作,色泽紫红。
紫砂供盘盘上呈海棠型,盘身呈花瓣状,高足外撇,对称开窗,盘体副面为隶书刻铭:“牡丹有叶,海棠无香,横斜数枝,开在百花之上。”落款:“武陵逸人并作”。主面有泥绘梅花图:梅花朵朵,迎寒而放,凌霜傲雪,清雅高洁。盘体两侧分别刻有:“兴业陶厂出品”与“冬心画本”,冬心画本是指清康乾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号冬心,1687-1763年)的画本。全盘亦朴亦雅,亦古亦今,清新脱俗,秀丽端庄,是顾景舟大师罕见的传世名品。
顾景舟(1915-1996年),号瘦萍、曼、壶叟、武陵逸人等,近现代壶艺泰斗。武陵逸人是顾景舟1936年去上海制作仿古器时的常用款识。“武陵”取自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顾大师用这段典故作自己的名号表明了他超然物外醉心世外桃源的心态以及他对故乡宜兴的怀念之情。
顾大师善制光货,其光货浑厚挺秀,线条隽永,工艺精湛,气度非凡,而且存世量较多。但顾大师的花货及紫砂杂件(如瓶、盘等)存世量极少。1996年,顾大师在宜兴陶瓷馆的一套花货《大梅花茶具》因壶有小损,台湾多位紫砂藏家来馆观摩,终因壶的品相问题迟迟未能成交。后一位大胆的台湾藏家最终以合适的价格购得。返台后他又以进价6倍的价格售出,台湾壶艺收藏界无不敬佩其眼力与气魄。这套《大梅花茶具》是顾氏传世的极少花货制品,而顾制的瓶盘这类紫砂杂件更是凤毛麟角,故这件紫砂供盘更显弥足珍贵。
谢瑞华女士这次35件紫砂器的回归拍卖,在我国紫砂收藏史上尚属首次。这些茗壶重器历经百年风雨,万里路途,重归祖国,实属不易。此次茗器的回归表达了谢女士忠于中华民族,深受祖国传统文化的赤诚之心,令人感佩!以紫砂的传统文化为纽带,将全世界华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当前的艺术品收藏大潮中,谢瑞华女士以谦逊宽容的处世哲学,清淡寡欲的高尚品格,持久不衰的恋乡情怀,默默地守望自己辛勤耕耘的紫砂田园。对于此次35件紫砂器的回归,她深情地说:“我非常喜欢这些紫砂壶,但是叶落归根,我更希望这些民族的瑰宝,能永远的留在家乡的土壤上。”
尊敬的谢瑞华女士,您心爱的35件回归祖国的紫砂精品,广大壶友一定善待它们,悉心呵护,潜心研究,精心收藏,使之日久生辉,流传永远。
注:近年来,这35件茗壶重器在拍卖会上均有不俗的表现,试举例如下:范大生《六方壶》57.5万元、顾景舟《紫砂供盘》45万元、裴石民《扁柿壶》21.85万元、储铭《双线竹枝壶》14.95万元、吴云根《柿圆壶》11.5万元、李宝珍《木瓜壶》9.775万元、叶德喜《传记壶》4.37万元。(责编:辛友)
收藏界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