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10月31日,通过非企业组织主动寄送、官方网站下载及网络查询等方式,我们共收集到非企业组织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102份。我们依据“金蜜蜂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3”,对这些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基于报告参数,我们对非企业组织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整体描述,并结合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咨询方面的经验,对这些报告的整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尝试总结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回顾2013年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情况
102份 截至2013年10月31日,非企业组织共发布社会责任报告102份,同比减少44%。
教育机构与政府 发布报告的非企业组织中,53%为教育机构,26%为政府。
2次及以下 98%的非企业组织报告发布次数未超过2次。
50页及以上 报告篇幅在50页及以上的比例最高,达63%。
社会责任报告 研究样本内所有非企业组织报告名称均为“社会责任报告”。
其他 与企业不同,非企业组织大多未选取企业选取的主流编制依据,68%的非企业组织选取了其他编制依据。
2% 有2份报告接受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独立审验,占比约为2%。非企业组织开始重视报告数据的严谨性和可信性。
二、对2013年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做出判断
我们依据得分的不同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层次。从整体来看,非企业组织报告的平均得分为46.56分,整体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其中,无处于卓越阶段报告,仅有1%的报告达到优秀阶段。81%的报告处于发展阶段及以上阶段。
非企业组织报告质量整体接近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在可读性方面优势突出。从非企业组织报告自身来看,报告的完整性、实质性和可读性优势显著,创新性和可比性亟待提升。
三、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在政府力量推动下非企业组织积极响应发布报告
本研究涉及的102份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中,按地域分布划分,以上海市和山东省为主。上海市共发布52份,占比51%,山东省共发布32份,占比31%。两地非企业组织积极投入到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与发布中。
研究表明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和济南市精神文明办大力推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明文要求参评单位均需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大力推动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一批参评精神文明单位的教育、医疗等非企业组织在精神文明办指导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可以预见非企业组织的政府、事业单位属性决定了未来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仍将由政府作为主导力量而推动。
发现二:积极探索具有非企业组织特色的信息披露方式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同,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议题披露具有一定特色。目前对非企业组织报告如何全面而有特色地进行信息披露,尚无定论。非企业组织在报告编制中的积极探索,为更好地、更全面地披露非企业组织特色议题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
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外承包商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在报告中既继承了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色议题,同时用较大篇幅介绍了行业协会如何推动整个行业提升社会责任理念和履责能力,变案例的简单堆砌为有逻辑有理念地披露,提升了报告质量。
发现三:对利益相关方期望诉求的披露针对性较为薄弱
非企业组织报告内容以责任实践为主,对利益相关方期望诉求的披露、机构的回应针对性较为薄弱,导致报告披露的责任实践缺乏实践动机的支撑,不能很好回答“为什么开展这些实践”这一核心问题,难以让利益相关方在阅读报告时看到组织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问题进行回应而做出的努力,严重影响了报告的沟通传播效果。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企业组织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认识仍停留在开展责任实践的阶段,没有认识到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参与对报告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缺乏系统的责任理念、责任管理的支持,缺乏系统的利益相关方管理沟通、参与的过程,导致了对利益相关方期望、诉求和回应进行梳理、整合并集中展示的缺失。
发现四:报告编制仍处于借鉴、模仿阶段
数据显示,评估样本在创新性方面的平均得分率为11%,远低于2013年报告的平均水平24%,理念、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均低于报告平均水平。
现阶段非企业组织在编制报告时大多参考、借鉴企业报告或直接采用主管部门提供的编制模板。在借鉴过程中,报告难以突破借鉴模板原有框架的束缚,难以较好地体现非企业组织自身的特点。
四、我们的建议
建议一:将报告质量的提升建立在责任管理和实践的基础上
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和组织向利益相关方披露自身履责理念、管理和实践的传播媒介,也是社会责任管理循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依赖于明确的责任理念、扎实的责任管理和优秀的责任实践。非企业组织提升报告质量,需要从自身出发形成相应的责任理念、建立管理体系和切实开展责任实践,才能够有充实的信息支撑报告编制。
建议二:对非企业组织如何进行信息披露开展专业研究
目前,非企业组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是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全社会对非企业组织应当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编制高质量报告缺乏专业研究。开展相应研究,有助于非企业组织对社会责任报告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有助于非企业组织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有据可循。
建议三:报告编制应更注重受众感受
现阶段非企业组织报告信息披露较为表层,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热点缺乏深度解析和披露,不能直击利益相关方诉求。建议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引入议题实质性分析,将利益相关方真正关注的议题解析出来,然后在报告中进行深入披露,让利益相关方能够通过报告看到机构是如何回应自己的期望和诉求。
建议四:建立非企业组织报告发布平台和机制
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作用之一即是建立起发布机构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机制。对2012、2013两年数据的连续分析显示,非企业组织发布的报告总量与我们能够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的数量差异明显。以上海地区为例,我们通过公开渠道获得报告数不到报告总数的1/20。这反映出现阶段大多数非企业组织报告缺乏相应的发布平台和机制,造成利益相关方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得,报告丧失掉最为重要的沟通作用。建议政府、社会责任专业机构和非企业组织一起,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非企业组织报告发布平台,完善相关机制,让更多非企业组织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报告、传递理念、分享经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