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位于世界前列[1]。但多年来唯SCI的科研评价体系导向,使大量优质稿源外流。虽然我国的科研投入年年增加,科研成果数量节节攀升,但学术期刊并未从中受益,无论是核心期刊还是普通期刊,都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稿件质量,没有充足的稿源,期刊就难以生存;没有优质的稿件,期刊就难以形成品牌[2]。只有在稿源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期刊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权威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我国作者在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57万篇,2012年则达到16.47万篇,10年间增加了3.61倍[3],而在国内期刊的发文量及质量明显下滑。2000-2010年6月,SCI发文总数为677 263 篇,我国作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4 529篇,而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只有59篇; 2001-2011年10月,SCI 发文总数为836 255 篇,我国作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为5 874 篇,而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则仅为47篇[4]。虽然我国作者发表在SCI收录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但国内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却明显减少,说明国内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持续下降,而且论文数量也受到明显影响[5]。
以《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以下简称“我刊”)为例,2013年我刊成功入选中国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成为核心期刊前后的稿源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2014年来稿量
注:2013投稿平台更换,统计数据为当年1-9月的来稿数量
表1显示,2013年成功入选核心期刊后,投稿数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2014年来稿945篇,较2012年增加了185篇,增幅达到24.3%。说明科技核心期刊与非科技核心期刊对稿源的吸引力是有差别的。
近年来,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求职称评审、博士学位授予必须有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导致很多作者纷纷将优秀论文投向了SCI收录期刊;一些学校要求必须在CSSCI收录期刊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才予以认可,这些政策性的要求直接影响了我国科技论文的流向。
虽然我刊在成为科技核心期刊后论文数量有较大提升,但2014年的稿件录用率仅为22.86%。究其原因,一是期刊录用标准提高,二是可用稿件少、稿件质量没有随着数量的上升而提高。部分作者因为晋职或毕业需要,必须发表相当数量的文章,故追求发文数量而忽视了论文的学术质量,观点新颖、研究深入的优秀论文越来越少。
此外,通过对分析、归纳投稿内容,还发现不少重复的稿件。有的稿件是重复别人的观点,缺乏创新;有的稿件是追求热点却没有深入研究,造成某一时间段内某一热点的论文投稿扎堆;有的是同一研究课题的论文生硬地拆分成数篇再分别投稿;还有的是将以前发表过的文章更换一下数据重新再投,内容甚至表格设计都和原文基本一致。处理这些重复的稿件浪费了编辑资源,影响了编辑工作效率。
鉴于医学期刊目前面临的稿源现状,为了期刊的长远发展,必须采取关措施确保稿源质量。组稿工作是期刊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确保稿源质量的关键。要达到预期的组稿目标,要从期刊的定位、团队的合力、作者群的培养等方面形成完整的组稿优化策略。
期刊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就像航船迷失了方向,更谈不上自身的特色和品牌,既打击作者对期刊的信心,又给编辑的约稿工作造成了障碍。
2013年以来,我刊对期刊栏目进行了优化,取消了一些学术含量不高或与期刊报道方向不太相关的栏目,着力打造了一批精品栏目,如“述评”、“专题”、“研究与探讨”、“医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信息研究”、“医院信息管理”等,使我刊成为医学信息学交流的重要平台[5]。通过明确期刊定位、优化栏目设置,进一步彰显了自己的特色。
不但要对自由来稿严格把关,对邀约来的稿件也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约稿就降低要求,尤其是通过会议约来的稿件,即使是大会发言稿件,个别也存在着口语化严重、逻辑结构不够严谨等问题。有的会议稿件由于组委会人力所限,审查不够严格,其内容和深度可能达不到发表要求。编辑部对所有稿件都应实行“三审”制度。
组稿能否成功,选题十分关键[6]。要策划出读者欢迎、学术水平高的优质稿件,编辑不能只埋首于案头的论文加工,应该拓宽视野,把目光投向编辑部之外[7]。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读者的实际需要,收集读者意见和建议,为选题策划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科出版信息、积极进行专家咨询、参加专题会议等途径,拓展组稿约稿的渠道,追踪学科研究的热点,确定选题并做出详尽的可行性强的约稿计划,保证组稿工作的顺利完成。
每种期刊都有自己庞大的作者群,如我刊投稿平台注册作者近4 000人。编辑部应该关注作者信息,建立完善的作者信息库,通过对作者稿件的编辑难易程度、作者论文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对作者进行打分,筛选出期刊的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群可以保证期刊能够得到稳定优质的稿源供应,是期刊重要的资本。完善和熟悉核心作者群,有利于编辑更加了解作者的诚信程度、擅长的研究领域、学术水平、工作规律,在约稿的时候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使组稿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科研评价政策导向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学术期刊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要想在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牢牢把握住优质稿源这一生命线,重视组稿策划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调整和完善组稿策略,突出自身的优势,突显自己的品牌,努力促进期刊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