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华
“乐和校本课程”是“乐和”校办学思想、特色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契入点,是滋养学生生命成长的土壤。是依据自己的课程哲学,形成了自己的课程文化。“乐和”是学校课程的灵魂。“乐和”校本课程是乐小育人目标做“乐和之人”的重要载体。
一、基于学校“乐和”文化的课程理念,彰显校本课程的灵魂
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学生,无论是课程的规范性还是系统性,都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经历更科学、更高效。
学校以“乐而不松,和而不同”为校训,挖掘内涵构建以儿童为本的“乐和”校本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围绕学生的成长思考,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开发,整体素质得到最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张扬。点燃学生的“乐和”梦想,让学生快乐成长中和而不同。
我们把课程分为三类:国家课程、队本课程、校本课程。这三种课程相互补充,互相融合,互相延伸。国家课程是指国家课程指定的学科课程,我们进行校本化实施,如进行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探索教学策略,打造“乐和”课堂,引领课堂文化,引领教师文化。共同营造“乐和教育”的精神家园,逐步形成对“乐和”价值理念的认同,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和谐快乐的成长;队本课程让队员在组织中锻炼成长,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本课程挖掘学校的历史、人文、环境、社会等资源,开展富有校本特色的丰富的实践性、探究性课程,构建各具特质的儿童生活。
二、基于学生需要的“乐和”校本课程,点燃学生成长激情
校本课程的魅力在于个性化、针对性。为了让课程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和而不同,我们开发、整合优质资源,不断丰富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在社团课程、校本节庆、自主假日、学科主题周这四大板块的校本课程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1.社团课程
该课程有全校普及课程、年级铺开课程、全校走班课程、“课后”课程组成。我校将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八礼四仪、手球、跳绳等作为特色课程,学生人人参加。全校学生每天下午20分钟写字课,在习字中感悟传统文化。每天上午30分钟分年级练习手球和跳绳,在锻炼技能中强健身体。全校每个年级轮流学习“八礼四仪”。每周四下午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光。40多门拓展课程完全打破班级、年级限制,由学生自由选择更由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课程的分类如下:
人文素养类:走进敬老院(服务、送春联)、走进社区(推普周宣传、乐小小交警宣传交通安全)、八礼四仪(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入学仪式、成长仪式、毕业礼)等。
信息技术类: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基础编程、网页制作、动漫。
科学素养类:小发明、小制作设计、科学DV创作、机器人等。
艺术修养类:韵律操、舞蹈、国画、软笔书法、硬笔书法、折纸等。
身心素质类:心理咨询与辅导、手球、篮球、乒乓球、象棋、围棋等。
学科拓展类:快乐英语、趣味数学、写作与阅读、经典诵读等。
课程有静有动,动静有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展示特长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中和而不同。
2.校本节庆
学校依据“乐和”核心理念内涵,从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四大维度来勾勒育人的理念,我设计梳理、经学生评选多个属于本校的“节”和“日” 。“节”有“正德节”、“民俗节”、“文艺节”、 “读书节”等, “日”主要是纪念日。这些节庆校本课程搭建了又一个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平台。
(1)正德节,即每年以教师节、母亲节、继志述事、祭礼尊师、校庆、科技展览、运动会、毕业典礼等为系列的教育活动。形成其效用,一是以教师节为开端、以全体参与社团展示的的校庆活动为重点的系列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学校的概况,也教导学生认识到明理感恩,尊师重道的重要;二是学校规划的多种课程及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从而培养学生养立志向、负责任、学方法、爱学校的优秀品质。
(2)民俗节,即每年春节、端午、中秋节。形成以圣诞节、元旦、元宵节为系列的教育活动。通过圣诞晚会、花灯展、赠春联、元宵猜灯谜等民俗活动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民俗活动并体味其内在意涵。
(3)文艺节,即每年开展以艺术节、美术节、读书节、书法节为系列的教育活动。通过电影欣赏、音乐欣赏、美术展览、文学社团、书展书法和写字比赛、写字段位考核及其他各种文艺活动,让学生接触艺术、喜欢文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提升校园的文化气息,同时寓美育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接近艺术,建立自己的艺术档案,并对学生不同的特殊才能加以培训。
(4)游学节,即每年主题是放眼天下、四海一家。通过暑假游学团,开拓同学的视野,扩展见闻。也可以环保、科普、人文等为主题的春游和秋游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体验。
(5)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游戏节等。让学生童年体验的快乐,增加幸福感。
(6)劳动节: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爱能力,开展他们力所能及的动手和劳动活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了解和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积极参与公共社会活动,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关心身边的事,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7)环保节:通过宣传,探究性实践,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关注雾霾、水污染等问题。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减少垃圾、废物利用等习惯。
(8)体育节:通过游戏创编活动、常规运动比赛、民间游戏比赛跳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锻炼。也是我校学生培养目标“身心和谐,学有所长”的途径之一。
纪念日:国庆日、读书日、环境日等。主要功效一是增加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让学生爱护环境,尊重生命,三是拓宽视野。
3.自主假日
双休日、节假日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由几个家庭一起组成“假日活动组”有家长学生共同设计走进社会、社区、家庭,开展各类事件体验活动,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如红领巾寻访美丽庐州人。如滨湖湿地亲子环保在行动,我是城市治理小主人,如爱心手拉手,温暖留守儿童,为肥东留守儿童捐赠图书。
4.学科主题周
校本课程是鲜活的、开放的、有生机的,为了让学生学得快乐,和而不同,每学期语数英艺体科举行为期一周的学科主题周活动,分年级、分层次设计各项活动与比赛,人人参与,人人进步,人人成功。我们有英语活动周、读书漂流周、数学手抄报制作周,美术活动周、音乐活动周等。如英语活动周,学生与外教对话做游戏、英语讲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活动周展示的是学生提醒人们要养成环保和文明用语、文明行为的好习惯的绘画和手工作品。
三、基于开放的校内外资源管理,保障课程有效落实
校本资源的开发,作为课程的管理者要有开放的心态,带领团队挖掘校内外和社区的资源,丰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1.开发潜能,每位教师皆是辅导员
我校倡导人人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全体教师必须要参加社团活动课程。每年暑假,教师依据自身特长和学生需要申报项目方案,最后要接受学生的选择,学生不喜欢的要淘汰。这样,老师相互切磋琢磨,有的是两个人合作开发,有的是备课组合作开发。
2.发挥特长,每位家长皆是辅导员
我校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摸排,通过老师推荐、家长自荐等形式,聘请人品好,有爱心,有耐心的家长做志愿者辅导员。如我聘请的家长辅导员有心理咨询、舞蹈、礼仪、交通安全等。
3.开放校门,社区皆是实践基地
校外辅导员也是课程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我校的校外辅导员有的来自社区,有的来自社会团体,有的来自周边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有的来自实践基地,有的来自社居委。每学年,都提前指定计划活动方案,制定活动目标,安排活动内容,设计活动过程,有序开展活动。如奥林社居委是我们的科普实践基地,蜀山交警大队是我们的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安农大是我们的劳动实践基地,我校又是安农大的“绿色家园”活动基地。
学校以“乐和”为核心,努力探索教育创新,走特色之路, “乐和”校本课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浸润学生的心灵,为乐小的孩子提供了个性成长的空间,也为实现 “乐和梦”搭建出又一个平台,改变着学生的生命状态。评选“乐和少年”、“乐和社团”、“乐和辅导员”“乐和家长辅导员”让师生、家长享受着被尊重的快乐。已经逐步形成了独具“乐和”风采的教育教学特色。
“经典诵读活动”聆听先贤的教诲,感悟智者的启迪;“小手拉大手,亲子同读一本书”,让父母重拾儿时情趣,享受亲情,共同成长;“七彩课间活动”把自由发展、自主张扬的空间交给孩子;主题鲜明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知识拓展到实践,践行着我们的“乐和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乐和之人”。既成为充满智慧而快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明理厚德,与环境有好的人,不达到和的境界不停止努力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