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玲慧 李霄啸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关注程度逐步提高。然而,偏远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滞后是我国教育均衡发展道路上的瓶颈。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政府要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契机发展偏远地区教育,改变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事实上,在大力倡导教育信息化扩展到偏远地区的过程中,我们的关注点应从硬件设施的提升和优质学习资源的输入转移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传播。只有对学生达到精神层面的关怀,才能切实地改变偏远地区的教育,真正做到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翻转课堂以全新的教学形式、教学理念、优质教育资源等适应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可为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新思路。
翻转课堂应用于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可行性
1. 翻转课堂是信息时代提升偏远地区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
“翻转课堂”是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
(1)学习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具意义
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同理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意义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需培养各方面素质。翻转课堂加快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的建设,强调基于问题、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以及小组探究协作学习。在建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培养分析问题、自我探究、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利于促进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2)教育理念的传播比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重要
翻转课堂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等,使得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探究者,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引导者。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引导下,学生积极性得以激发,长远看来能够逐步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去看待学习,全新的学习理念更能够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2. 翻转课堂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偏远地区深化应用的有效方式
现今,偏远地区逐步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例如“中国远程卫星同步教育公益项目”可为2000万偏远地区儿童提供城市的优质教学。而学生如果只成为视频资源的“被灌输者”,学习效果无法保证。人的惰性导致观看视频过程中易产生松懈,并且过程中疑难问题经常性的无法及时解决会阻碍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利用一定手段将视频学习变成一种主动学习。翻转课堂中课前学生自主进行视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通过自我探讨、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等及时得到初步解决,课堂上老师会根据反馈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解答,促进学生深化知识,保证视频学习的有效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3. 发达地区翻转课堂的成功实践,为偏远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11年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发达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可喜的成绩。前期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于重庆市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2014年来,安徽省铜官山区教育局大刀阔斧地进行“翻转课堂”课程改革,由此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一系列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偏远地区“翻转课堂”的引入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发达地区可与偏远地区进行对口帮扶,针对各个偏远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翻转课堂”的改革。实施前期可莅临指导,后期可利用“远程同步教学”途径进行帮扶。
应对翻转课堂引入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难题的基本策略
偏远地区引入翻转课堂的前景值得期待,但是根据偏远地区的实际情况,有三个最主要的问题仍需要得到妥善解决。其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硬件、软件以及网络设施等建设发展程度低。其二,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受到地理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外地教师不愿进入偏远地区,而本地教师多想法设法调离到发达地区。偏远地区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趋于老龄化。其三,学生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处于闭塞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受到禁锢,缺乏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能力,自学能力低,学习积极性低,自觉性欠缺。因此,改善偏远地区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各部门仍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
1. 依靠国家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合理利用教育经费。我国各级政府要将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确保教育投入合理化和公开化。第二,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偏远地区基础教育。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各类公益组织、社会团体、有关国际组织帮扶偏远地区教育。例如,教育部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携手助学”项目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前期利用教育信息化改善偏远地区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2. 引进优秀教师改善师资,发挥现有教师影响力
其一,多途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首先,全面实施“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政策,从而真正为偏远地区注入新鲜的血液。其次,让当地教师通过讲座、报告、参观学习等定期的培训提高素质,尤其进行关于翻转课堂的培训。其二,现有教师改变教学重心,全面提升引导能力。课前视频由外部提供,教师可将备课时间用到分析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探究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理解误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等方面。依靠外部教师的经验传授,不断提升引导力,最终体现自身影响力。
3. 教师发挥有效的引导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性和自觉性
基础教育的学生处于学习习惯养成初期,具有较强接受能力,且地理位置的闭塞性决定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教师更能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可通过多种引导方式促使学生培养学习自觉性和形成学习自主性。其一,关心学生尤其基础薄弱者,及时反馈优点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提高自觉性。其二,学习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产生向学探索动力,提高自主性。其三,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教材的循序渐进、系统性、多样化降低自学难度,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其四,分配上课时间用于学生“课后自学”,创造学习环境以“不完全自主”保证学生的自觉性。
翻转课堂在偏远地区的本土化
从国外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我国教育工作者结合我国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本土化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同理当“翻转课堂”引入偏远地区基础教育也需进行相应的本土化,以促进翻转课堂顺利有效地开展,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首先,自学过程中提供更多帮助。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减少独立自学而多以小组形式进行自学,从而以互相帮助并互相督促的形式为学生创造积极向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自学能力同步提高。过程中,教师可在旁指点而让学生不因瓶颈而影响连贯学习。
其次,学习时间的调整。各年级的学习时间可以分散处理,一些上午自学下午上课,一些上午上课下午自学。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把握课堂和课后的学习节奏,可使教学目标更好地落到实处。这种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进行课外“自主学习”的“不完全自主”反而更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再次,更加详细的课前学习指导单。偏远地区学生自学能力欠缺,使用更加详尽的学习导向单,以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步骤和学习策略等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稳步学习,提高课前学习的有效性。
最后,教学视频的本地化。翻转课堂的优质学习视频由发达地区提供,虽质量有保证但可能超出偏远地区学生的理解程度。对此,发达地区教师需基于偏远地区学生的理解力对原有学习视频进行二次设计,以符合当地学生认知力,达到视频的教授目的。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MOOCs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JG01714JX12。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