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虚假新闻说“不”

2016-03-21 08:19:40赵芳婷
上海人大月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造假者假新闻网络新闻

赵芳婷

春节期间,“上海女孩被男友家乡一顿饭吓跑”的新闻在网络上持续发酵,该新闻不仅“现身说法”,还“有图有真相”,被不少媒体持续报道和跟风转载,引发了一场颇为壮观的“网络大讨论”,一时间心有戚戚者有之,作壁上观者有之,争执掐架者有之,正所谓众说纷纭、热闹非凡。讽刺的是,不久之后,这则广为知晓的“新闻”即被证实纯属捏造,子虚乌有,广大网友又一次受骗上当,自作多情了。

网络虚假新闻屡见不鲜,甚至有可能成为另一种“网络新常态”,给网络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但误导大众舆论,绑架社会道德,侵害公民权益,污染网络环境,更有甚者,会严重损害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且由于网络媒体“快速、简单”的特点,这种损害会大大超过传统媒体的假新闻。分析网络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商业利益驱动、网络恶性竞争固然是本源,而法律规制、问责机制、监督手段的缺失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因此,要对网络虚假新闻说“不”,就必须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监督机制和提高媒介素养上下功夫。

首先,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奠定“打假”的制度基础。近年来,为净化互联网环境,国家已经出台了二十几部条例和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然而用于网络虚假新闻,仍存在制度盲点,尤其是对于“上海女孩被一顿饭吓跑”事件这一类没有特定受害人的假新闻,按照“不告不理”的原则,往往不会追究造假者和传播者的法律责任,使得违法者可以轻易逃避法律制裁,从而更加有恃无恐。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新闻的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制定专门针对网络虚假新闻的法律法规,出台可操作的惩罚和追究措施,使网络媒体和从业人员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要明确管理部门和执法主体,对网络虚假新闻采取公益诉讼,对新闻造假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从制度层面堵上这类现象滋生的“漏洞”。

其次,加强行业内外部监督,建立“打假”的把关机制。对网络虚假新闻,要形成“人人喊打”的行业作风和共同认识,不但要追究造假者的责任,还要追究其所在单位的责任,建立媒体主编或责任编辑追责的机制,促使他们提高对网络新闻的把关意识,制定科学的审稿和核实制度。要建立行业内部的“信用体系”,对于那些蓄意捏造虚假新闻的从业人员,一经查实,便列入从业“黑名单”;对于在传播虚假新闻上有连带责任的人员,也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曝光和批评,警示其他从业者保持清醒,防微杜渐,自觉抵制虚假新闻。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大力提高网络编辑队伍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辨识虚假新闻的能力,把好网络新闻的入口关。此外,捍卫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仅依靠行业内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式的自律也是不现实的,还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大众的监督来形成监管合力。新闻媒体和相关协会组织应当向社会公布虚假新闻的举报电话,让新闻报道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引导网络理性风气,营造“打假”的社会环境。“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面对网络虚假新闻,有关部门不仅要及时辟谣,还应当建立应急机制,讲究技巧,发布真相,巧妙引导舆论走向。另一方面,政府和媒体的脚步不能止于辟谣,而更应“乘胜追击”,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针对某些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典型案例,进行专题曝光和深入剖析,在宣传法规政策的同时,对假新闻中一些明显的漏洞和捏造加以解读,以客观、公正和理性的报道,还原事件真相,引导网民独立思考、慎言慎行,培养他们理性阅读、辨别是非的媒介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营造抵制虚假、理性参与的网络新环境。

正如一些学者所言,“事件虽然是假的,但问题是真的”是一种错误逻辑,对于网络虚假新闻,要敢于说“不”,要做到“零容忍”,惟其如此,才能够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培育出有公信力、有“正能量”的健康网络。

猜你喜欢
造假者假新闻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22
“造假者”纳瓦罗注定滑天下之大稽(环球锐评)
环球时报(2019-10-21)2019-10-21 05:18:15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24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35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
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24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
太空探索(2014年2期)2014-07-12 09:51:57
本期导读
环球时报(2012-01-07)2012-01-07 09: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