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志彪
【内容摘要】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可以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的魅力大小。魅力大则课堂效率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强,魅力小则相反。所以说,打造课堂使得课堂更加有魅力,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吸引学生,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部分,而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但在语文课堂魅力上的设置,却又比别的学科更加重要。
【关键词】语文课堂 魅力 现状 方法
语文课堂具有其独特性,课堂魅力的建设更加具有必要性。从学生接触语文教材以来,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由一开始的好奇到很感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的科目较多,学生学习较累,其他学科具有语文学科所不具有的特点,面对语文的学习,学生出现了以下的心态:(1)其他学科的课堂比语文学科的课堂更活跃,更有趣,更吸引人,学生对语文学科越来越不感兴趣。(2)语文学科在教学中给学生感觉好无聊,课堂死气沉沉,感觉学起来好累。而究其原因,还在于语文学科在课堂上讲解较为符合学生的口味,语文课堂的魅力不足,吸引不了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将语文课堂的魅力提升起来显得格外重要,而关于语文课堂魅力的提升,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教学细节上充满魅力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语文课堂上也不例外,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的最小的单位,语文教学在细节上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只有细节上的精彩才会最后构造出课堂的精彩。使教学细节上充满魅力,要注意:
1.留下悬念,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课堂。
语文课堂上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探讨使得该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学生在做相应的习题时,较好掌握课堂的知识点。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标下的教学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有了更大的提高,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不仅仅是增强语文课堂魅力的要求,也是新课标下的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就越高,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高,因为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表现自己,从而获得他人的赞誉。
据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有以下动机: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自身对于知识的追求,二是学生为了获得他人的赞扬,如父母、同学、老师表扬的需要。所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给学生表现自己的空间,不像传统教学一样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即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为辅。给学生以主人翁的感觉,又可以增强教学的主观性,直观性!创设虚拟场景,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
如在教学曹禺的《雷雨》一文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文章中的场景,我一提出进行戏剧角色扮演时,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进行教学,果然,学生都较为配合,不像之前那样萎靡不振,自己做自己的事。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同时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让学生带入作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讲《黄河》的时候,趁此机会提出来个朗读比赛,将学生分为几个组朗读,然后让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自我感得到极大的提升,会较积极的参与课堂,而课堂的魅力也就由此显现出来!
二、导入要充满魅力
好的开始意味着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在语文教学中,课堂的导入要认真准备,语文课堂的导入充满魅力,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才会积极响应教师在课堂上的安排。任何事物对人们来说第一印象很是重要,只有有个好的开始,要得到好的结果的可能性也就更高。导入要有透视热点,喜闻乐见的时代魅力,要有精心设计,激发求知的认知魅力,如某老师讲授《沁园春·长沙》时的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张继的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的少年壮志。那么,大家心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谈,欣赏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给我们描绘的秋天后,也许你们心中的秋天会更加美丽。
三、练习设计要充满魅力
学生对于语文的厌烦,更大的原因是对于语文练习的厌烦,要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练习的设计就要充满魅力,这一点上要注意:
1.练习设计要个性化。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练习容易完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练习设计要多样化。多样化的练习设计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也可以避免因练习的单一而让学生感到厌烦。
总之,要不断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课堂,从而增强语文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凤鸣.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教育学基础》.
[2] 张君达. 教学基本功——课堂导入和演示技巧.
[3] 蔡伟. 语文案例教学论:课堂导入与收束.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禾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