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助理”守护基层平安

2016-03-21 10:04
当代贵州 2016年5期
关键词:警务室一村村寨

“走村串户问声好,化解矛盾暖人心……”1月20日,记者走进龙里县麻芝乡龙云村,古老的布依村寨上空飘来悠扬的歌声。“警务助理” 韦丰宇把防火、防盗、禁赌等知识改编成通俗易唱的山歌,被当地村民广为传唱。

“村里自从有了警务助理,邻里纠纷少了、赌博少了、偷盗少了。” 村民杨玉兰边唱边说。

这只是龙里县实施农村警务机制改革的缩影。

2014年4月,贵州省公安厅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涣散,基层治理存在的“真空”和“盲点”,决定以龙里县为试点,在各村寨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机制,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社会治理路子。

“每个村的“警务助理”只能从居住在本村的村民中产生,熟悉本乡本土村寨情况,知晓治安现状。”龙里县公安局宣传科科长杨斌介绍,“警务助理”有多重角色,负责村级治安防范、调解矛盾纠纷,“是我们警务下沉的联络员,也是便民利民的服务员。”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有了这些在村民中享有威望的本地村民工作在农村社会治安的第一线,有效地消解了一部分治安隐患。龙里县探索的成功经验,成为全省各地农村治安改革的样本,2014年底,福泉、盘县、道真等地纷纷开始借鉴学习。

“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索运行模式,‘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容,如‘一村双警‘一村多警等多种形式。”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处长孟雄说,“警务助理”建设在全省各地已全面展开,“当前改革成效较显著的当属福泉市鱼酉村,典型的治安问题村演变为平安村、和谐村。”

鱼酉村地处贵新高速、210国道、珠六铁路复线的交通枢纽上,由于流动人口多、地理区位、群众利益、民族风俗等多重原因,村里矛盾纠纷较多。

2014年11月,黄丝派出所在鱼酉村建立警务室,退伍军人唐水清被推选为“警务助理”。12月24日,省公安厅厅长孙立成定点帮扶鱼酉村,任命唐水清为“公安厅与警务助理联系工作第一人”。 考虑到鱼酉村的实情,2015年1月,派出所安排彭光尧作驻村民警,村民黄欢也加入治安队伍,鱼酉村形成“一民警二助理”格局。

鱼酉村共18个村民组,1533户6484人中有21个民族,“要把全村人的信息登记在册,熟记于心,前期的走访工作很重要。”唐水清说,刚开始走访时,村民们误以为是收电费的工人,对他们并不理睬,每次都要解释半天,村民才半信半疑地说出自家情况。

充分了解全村社情民意后,警务室把全村人口归类整理,编号落户,按情况缓急逐一解决存在问题。“走访中我们发现村里‘黑户问题相当严重,有个女孩因为是超生,没有身份证,二十多岁了还没出过村寨,很多小孩没有户口上不了学。”彭光尧说,警务室在帮助90多名“黑户”解决户口问题后逐渐赢得村民信任。

考虑到村组分散,警力有限,警务室开始琢磨“群防群治”模式,发动村民自筹资金安装监控设备。方案一经公布,村民们都很乐意,每人出资400元购买设备,目前全村每个路口、重点路段共安装了84台监控摄影头。村民手机上都安装了“名语监控”APP软件,随时随地可洞察村子动态,大到作案犯罪、小到邻里纠纷,均可在第一时间解决。

“每天晚上12点到凌晨4点,警务员都会带着一两个村民巡逻,因为村组多,警务员走不到的地方我们就自发轮流巡逻。”村民葛大成笑呵呵地说,这是群防群治相互保平安。

除了确保村民安危,警务员还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每次走访,唐水清都会自费购买食用油、大米等食品发放给困难户,村民有任何困难,他都倾囊相助。2015年7月1日,是唐水清难忘的日子,村民们敲锣打鼓,将六面锦旗送给他,“今天是共产党员的生日,我们是来给你过生日的。”听了这句话,唐水清红了眼眶,为自己是一名“警务助理”而自豪。

今天的鱼酉村一片祥和,村容整洁,村民团结友善,鱼酉村的成功效应迅速带动福泉市其他村寨治安建设。2015年底,福泉市在全省“百姓安全满意度测评”中名列第一。

截至目前,全省15749个行政村已配备22116名村级警务助理,村警真正成为公安机关开展警务活动的落脚点,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点。

猜你喜欢
警务室一村村寨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锅巴粥
高职院校社区警务室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探索
医院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思考
全面推进医院“警务室”建设的思路探索
虚惊一场
最幸福的三个“学生”
我看你有病
露出马脚